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组装体、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以及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3262发布日期:2018-08-01 00:2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组装体、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以及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部收纳于壳体内的蓄电装置例如根据特开2012-124043是公开的。该专利公开公报中公开的蓄电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备用于从壳体外与电池部的正和负的两极各者电连接的两极的外部端子和电子部件,仅在两极的外部端子中的至少一方侧与电池部的连接断开的情况下能接触电子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2404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该专利公开公报中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成为在两极的外部端子与电池部的连接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无法接触电子部件的结构,具有高安全性。但是,存在对具有更进一步高的安全性的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希望。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更进一步高的安全性的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组装体、具有该蓄电装置的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以及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并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所述电子部件;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具备:

多个蓄电装置;以及

支架,其架设多个蓄电装置,

各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所述电子部件;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一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和该一蓄电装置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

即,当为了方便将一蓄电装置设为“蓄电装置-a”、为了方便将与该蓄电装置-a的一侧(例如比蓄电装置-a的电压高的一侧)邻接的蓄电装置设为“蓄电装置-b”、为了方便将与该蓄电装置-a的另一侧(比蓄电装置-a的电压低的一侧)邻接的蓄电装置设为“蓄电装置-c”时,按蓄电装置-b、蓄电装置-a、蓄电装置-c的顺序排列。并且,例如蓄电装置-a的第一配合部与蓄电装置-b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另外,蓄电装置-a的第二配合部与蓄电装置-c的第一配合部配合。另外,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有时处于接触状态,有时处于非接触状态,通常在第一配合部的正射影像内包含第二配合部的正射影像。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相同的。另外,将蓄电装置-a的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蓄电装置-b的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电连接,将蓄电装置-a的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和蓄电装置-c的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电连接。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是,上述蓄电装置组装体具备:

多个蓄电装置;以及

支架,其架设多个蓄电装置,

各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所述电子部件;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上述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各工序:

与架设于支架的高压侧的蓄电装置邻接地将低压侧的蓄电装置以拆下覆盖构件的状态架设于支架;接着,

将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和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电连接;之后,

以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的方式、且以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并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方式将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用覆盖构件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

另外,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动移动单元具有:

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

转换装置,其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与蓄电装置有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

或者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动移动单元具有:

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

转换装置,其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与蓄电装置组装体有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力系统还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以及接收部,其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经由网络接收信息,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的充放电控制。或者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力系统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从发电装置或电力网向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或者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力系统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以及接收部,其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经由网络接收信息,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充放电控制。或者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力系统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从发电装置或电力网向蓄电装置组装体供给电力。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或应用了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电力系统中,覆盖构件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并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因此,在该状态下,无法接触电子部件,而且不会成为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对蓄电装置赋予非常高的安全性。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或其组装方法中,不仅赋予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所具有的非常高的安全性,而且一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和该一蓄电装置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即,由覆盖构件来规定一蓄电装置和与其邻接的蓄电装置向支架架设的顺序的结果是,能对蓄电装置组装体赋予非常高的安全性。此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效果终究是例示而非限制内容,另外,也可以是附加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将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拆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和蓄电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将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和连接部放大后示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构成电池部的二次电池的概念图。

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表示保险丝等的配置位置的蓄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7是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将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变形例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变形例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电力系统的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的电动移动单元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基于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的各种数值或材料为例示。此外,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与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组装体、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以及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整体有关的说明

2.实施例1(本发明的蓄电装置)

3.实施例2(实施例1的变形)

4.实施例3(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和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5.实施例4(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

6.实施例5(本发明的电动移动单元)

7.其他

〈与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组装体、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和电力系统以及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整体有关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能设为以下方式: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具有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上述方式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上述方式中能设为以下结构:

第一配合部从覆盖构件突出,

当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时,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覆盖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

或者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上述方式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上述方式中能设为以下结构:

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凹部,

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凹部和第二突出部,

当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凹部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突出部配合时,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突出部覆盖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凹部,

当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突出部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二凹部配合时,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突出部收纳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凹部。

在包括上述各种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蓄电装置、包括上述各种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电力系统的蓄电装置(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与构成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边缘部配合的配合部。

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方式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以下构成:

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具备:

内部第一端子,其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以及

内部第二端子,其连接到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

连接部与内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嵌合。

并且,在这种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以下构成:

连接部是将板状的导电材料折弯而成的,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一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一狭缝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二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二狭缝部,

当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时,连接部的第一腿部插入第一狭缝部,连接部的第二腿部插入第二狭缝部。并且,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能设为以下构成:在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或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插入有保险丝、或者在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以及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插入有保险丝。

而且,在包括以上说明的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以下构成:电子部件是设定蓄电装置的地址的开关装置。而且,在包括以上说明的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以下构成:还具备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用端子。

而且,在包括以上说明的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由基于可再生的能源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充电的方式。而且,在包括以上说明的优选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中能设为对电气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的方式。

通常在将多个蓄电装置连接后使用的情况下,相对于多个蓄电装置在蓄电装置的外部设有共用的控制装置(控制器)。并且,在蓄电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经由上述的通信用端子进行通信,由控制装置控制各蓄电装置的充电动作、放电动作等。控制装置为了接收来自多个蓄电装置的电压等信息并进行控制各蓄电装置的处理,对各蓄电装置分配识别用地址。作为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的电子部件,如上所述,例如能举出用于设定这种蓄电装置的地址的开关装置(例如旋转开关)。另外,控制装置连接到外部的装置和设备,或者组装到外部的装置和设备。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等的电池部包括多个电池块收纳于外装壳体的蓄电模块(也称为组装电池)。在此,电池块包括将多个(例如8个)二次电池(也称为单位电池、单体电池或电池单元)以并联和/或串联的方式连接的蓄电模块。二次电池包括例如锂离子电池。在蓄电装置组装体中,多个蓄电装置以串联或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连接。并且,蓄电装置组装体应用于例如太阳能电池、与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后的电力储存系统、汽车等。作为一例,一蓄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为数十伏特。并且,将多个这种蓄电装置以串联或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连接而能得到数百伏特的输出电压。特别是在这样产生高电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需要对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此外,作为二次电池,除了锂离子电池以外,还能举出例如镁离子电池、具有含有包含金属和合金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的金属空气二次电池(作为能在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的金属和合金材料,例如能例示锂、钠、钾等碱金属;镁、钙等第二族元素;铝等第13族元素;锌、铁等过渡金属;或者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材料或化合物)、锂-硫二次电池、钠-硫二次电池、钠-氯化镍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多价阳离子二次电池、各种有机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另外,还能用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doublelayercapaciter)构成电池部。

优选壳体由具有高的热导率和热辐射率的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铜、铜合金制作。能得到优异的散热性,能抑制壳体内的温度上升,能将壳体的开口部设为最小限度,能实现高的防尘性、防滴漏性。壳体能基于钣金加工来制作。壳体的第一面和覆盖构件能由具有高绝缘性、高阻燃性、高耐候性的塑料材料制作。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与覆盖构件一体地制作,或者与覆盖构件分开制作后安装于覆盖构件。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只要用具有高绝缘性、高阻燃性、高耐候性的塑料材料制作即可,例如能使用螺栓和螺母等安装于覆盖构件,能使用粘合剂等安装于覆盖构件。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能设为具有能与来自外部的布线连接的结构的公知的端子。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内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例如只要从铜、铜合金、铝、铝合金这种电阻值比较低、比较便宜且加工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适当地选择、制作即可。

另外,连接部和覆盖构件从部件的共用化的观点来看可以一体地制作,也能将连接部和覆盖构件作为独立的构件来制作。在前者的情况下,只要将前述的折弯而成并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的板状的导电材料(以下有时将其简称为“板状的导电材料”)安装于覆盖构件即可。在后者的情况下,既可以是覆盖构件将连接部、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也可以是连接部将第一开口部覆盖且覆盖构件将连接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也可以是连接部将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覆盖且覆盖构件将连接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并且,能用具有高绝缘性、高阻燃性、高耐候性的塑料材料和前述的板状的导电材料构成连接部,或者对具有高绝缘性、高阻燃性、高耐候性的塑料材料例如电镀铜层,从而能得到连接部。

支架只要用具有为了架设多个蓄电装置所需的足够强度的材料、例如金属或合金制作即可。通信用端子只要设为具有与使用的通信用电缆相应的构成、结构的端子即可。

作为电气电子设备,具体地能例示电视接收机、冰箱、空调装置、浴室设施等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电钻、电锯等电动工具;网络服务器;预先积蓄电力以备紧急时等的家庭用电池系统等电力储存系统或家庭能源服务器(家庭用蓄电装置);电力存储单元和备用电源。另外,电动移动单元是将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作为驱动用电源进行工作(行驶)的移动单元,作为电动移动单元,能例示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赛格威(注册商标)等电动车辆;由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具体地,例如是动力用电机)驱动的航空器或船舶。此外,也可以是例如一并具备二次电池以外的驱动源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实施例1

实施例1涉及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在图1a中示出将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拆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1b中示出蓄电装置的原理图,在图2中示出蓄电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内侧面)的示意性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将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和连接部放大后表示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5中示出构成电池部的二次电池的概念图,在图6a、图6b和图6c中示出表示保险丝等的配置位置的蓄电装置的概念图。

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1具备:

(a)壳体10,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例如正极端子部)62和第二端子部(例如负极端子部)63的电池部60,在第一面11设有第一开口部21和第二开口部22;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其配置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其配置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连接到电池部60的第二端子部63;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其在壳体10内与第一开口部21相对,配置于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之间,使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未图示),其与第二开口部22相对地配置于壳体10内,能从外部接触;以及

(f)覆盖构件50,其具有连接部51,该连接部51设于与壳体10的第一面11相对的覆盖构件50的内表面(内侧面)50’,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并且,在覆盖构件50的内表面50’与壳体10的第一面11相对、且连接部51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50安装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将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以及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覆盖。具体地,覆盖构件50用螺钉敛紧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

另外,在覆盖构件50的边缘部设有与构成其他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50的边缘部配合的配合部54、55。具体地,在覆盖构件50的上部边缘部设有与配合部55配合的配合部54,上述配合部55朝向与构成其他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50的下部边缘部。此外,附图标记56和附图标记57是覆盖构件50的侧壁。具体地,蓄电装置-a的第一配合部54在覆盖构件50的上端部从覆盖构件50突出。并且,当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的第一配合部54与蓄电装置-b的第二配合部55配合时,将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50的第二配合部55覆盖。

而且,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具备:

内部第一端子42,其连接到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与第一开口部21相对地配置于壳体10内;以及

内部第二端子43,其连接到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与第一开口部21相对地配置于壳体10内,

连接部51与内部第一端子42和内部第二端子43嵌合。

在此,连接部51是用板状的导电材料折弯而成,具有第一腿部52和第二腿部53。即,连接部51的外形形状是大致“コ”字状,“コ”字的上侧的横线相当于第一腿部52,“コ”字的下侧的横线相当于第二腿部53。并且,连接部51(具体地相当于“コ”字的竖线的部分的连接部51的部分)用螺钉敛紧到覆盖构件50的内表面50’(更具体地是后述的开口部58的底面)。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内表面50’的一部分。另外,在与第一开口部21相对的内部第一端子42的相对面设有第一狭缝部42a,在与第一开口部21相对的内部第二端子43的相对面设有第二狭缝部43a。内部第一端子42和内部第二端子43分别用螺钉敛紧到壳体10的第一面11。并且,当连接部51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嵌合时,连接部51的第一腿部52插入第一狭缝部42a,连接部51的第二腿部53插入第二狭缝部43a。

将概念图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在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和内部第一端子42之间(参照图6a)、或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和内部第二端子43之间(参照图6b)、或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和内部第一端子42之间、以及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和内部第二端子43之间(参照图6c)插入有保险丝64、65。

在覆盖构件50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开口部58。并且,在与该开口部58相对的壳体10的第一面11的凹部23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用端子(未图示)。通信用端子只要设为具有与使用的通信用电缆一致的构成、结构的端子即可。另外,在与该开口部58相对的壳体10的第一面11的凹部24的底部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具体地,是多个发光色不同的led,但未图示),判断蓄电装置1的动作状态。具体地,例如在绿色的led点亮的情况下,表示蓄电装置正在正常动作,在红色的led点亮的情况下,表示在蓄电装置发生异常。在覆盖构件50安装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的状态下,也能从外部接触通信用端子,也能从外部视觉辨别led。

另外,未图示的电子部件包括例如设定蓄电装置1的地址的开关装置(具体地为旋转开关)、滑动开关以及jtag(jointtestactiongroup:联合测试行动小组)连接器。滑动开关是为了增加通过旋转开关指定的地址而使用的。能为了进行构成收纳于壳体内部的控制部的mpu或ic等的检查而经由jtag连接器输入输出测试数据,另外,能进行mpu的固件的改写。此外,作为电子部件,也可以使用以上说明的电子部件以外的开关部件、连接器等。另外,在壳体10的第一面11中设有接地端子25。

如上所示,在壳体10的第一面11中从第一面11的上端部侧朝向下端部侧排列有通信用端子、多个发光元件、电子部件、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但排列不限于此。

壳体10的侧面12、13、14、顶板15、底板(未图示)是由具有高热导率和热辐射率的材料例如铝并基于钣金加工制作的。另外,壳体10的第一面11和覆盖构件50由具有高绝缘性、高阻燃性、高耐候性的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c)制作的。如图3所示,在覆盖构件50的内表面50’设有多个加强部,但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一配合部54和第二配合部55与覆盖构件50一体地制作。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包括具有能与来自外部的布线连接的结构的公知的端子。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内部第一端子42和内部第二端子43)以及连接部51由电阻值低、成本比较便宜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制作。

电池部60包括多个电池块收纳于外装壳体的蓄电模块(组装电池)。电池块包括将多个(在图5中图示的例子中为7个)二次电池(也称为单位电池、单体电池或电池单元)61以并联和/或串联连接的蓄电模块。二次电池61例如包括锂离子电池。此外,在图5中,为了简化附图,电池部60图示为排列了二次电池61的电池部。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基于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充电。关于该内容在实施例4中详述。或者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中,对电气电子设备供应电力。换句话说,电气电子设备具有实施例1或后述的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后述的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实施例1或后述的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后述的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作为这种电气电子设备、设施、设备、装置等,具体地能例示出电视接收机、冰箱、空调装置、浴室设施等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电钻和电锯等电动工具;网络服务器;预先积蓄电力以备紧急时等的家庭用电池系统等电力储存系统或家庭能源服务器(家庭用蓄电装置);电力存储单元和备用电源;电力的频率调整用电源装置,电气电子设备和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只要用公知的方法连接即可。

在蓄电装置1内设有进行电池部60(二次电池61)的电压、电流、温度的监视的控制部(未图示)。来自控制部的信息发送到配置于外部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装置进行用于充电管理、放电管理、变差抑制等的管理。

在经由通信用端子的蓄电装置1的控制部和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中例如使用串行接口。作为串行接口,能举出例如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内部集成电路)方式、sm总线(systemmanagementbus:系统管理总线)、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

在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1中,在将覆盖构件50安装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的状态下,覆盖构件50覆盖位于电子部件的操作面的前方的第二开口部22。因此,在电池部60的第一端子部62与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之间是导通状态的情况下,阻止与电子部件的接触。另一方面,在覆盖构件50没有安装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的状态下,位于电子部件的操作面的前方的第二开口部22处于开放状态。因此,能经由第二开口部22例如操作电子部件的操作面来设定蓄电装置1的地址。从壳体10的外侧进行设定操作,由此与在壳体10的内部操作电子部件的情况相比能提高作业性并且能提高安全性。特别是在将多个蓄电装置串联连接的情况下,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内部电路的电位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内部电路的电位相比作为整体较高,但能从壳体10的外侧进行设定操作,因此能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如以上说明的,在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中,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因此,在该状态下,无法接触电子部件,而且不会成为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对蓄电装置赋予非常高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第一配合部74和第二配合部75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将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7中示出。此外,在实施例2中,也在覆盖构件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与实施例1的开口部58同样的开口部,但在图7中省略了该开口部的图示。

在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中,第一配合部74包括第一突出部74a和第一凹部(第一槽部)74b,第二配合部75包括第二凹部(第二槽部)75b和第二突出部75a。并且,当低压侧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凹部75b配合时,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覆盖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凹部75b。另外,当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二凹部74b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突出部75a配合时,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突出部75a收纳于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凹部74b。

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具有大致“コ”的外形形状,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凹部75b具有与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大致互补的形状。另外,第二配合部75的第一突出部75a也具有大致“コ”的外形形状,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凹部74b具有与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突出部75a大致互补的形状。第一突出部74a和第二凹部75b存在雄雌的关系,第二突出部75a和第一凹部74b也存在雄雌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的构成、结构能设为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蓄电装置的构成、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3

实施例3涉及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和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在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组装有多个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说明的蓄电装置。将表示使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8中示出,将表示使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概念图在图9a和图9b中示出。另外,将表示使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变形例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主视图)在图10中示出,将表示使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变形例的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1中示出。

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80具备多个蓄电装置1和架设(安装)多个蓄电装置1的金属制的支架81。并且,各蓄电装置1包括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说明的蓄电装置。在此,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同样地,在蓄电装置1中,在覆盖构件50的内表面50’与壳体10的第一面11相对、且连接部51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50安装于壳体10的第一面11,将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覆盖。另外,在覆盖构件50的边缘部设有第一配合部54和第二配合部55,一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50的第一配合部54与和该一蓄电装置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50的第二配合部55配合。此外,在支架81还架设有控制装置,省略了控制装置的图示。

具体地,在第一配合部54和第二配合部55中,低压侧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的第一配合部54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50的第二配合部55配合。

更具体地,如图8、图9所示,与实施例1同样地,第一配合部54从覆盖构件50突出,当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的第一配合部54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50的第二配合部55配合时,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的第一配合部54覆盖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50的第二配合部55。

或者更具体地,如图10、图11所示,与实施例2同样地,

第一配合部74包括第一突出部74a和第一凹部(第一槽部)74b,

第二配合部75包括第二凹部(第二槽部)75b和第二突出部75a,

当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凹部75b配合时,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突出部74a覆盖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凹部75b。另外,当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二凹部74b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突出部75a配合时,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70的第二配合部75的第二突出部75a收纳于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70的第一配合部74的第一凹部74b。

将第一配合部54、74和第二配合部55、75设为这种构成、结构,由此只能按蓄电装置-b、蓄电装置-a的顺序(即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到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顺序)将蓄电装置架设于支架,当将蓄电装置从支架拆下时,只能按蓄电装置-a、蓄电装置-b的顺序(即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到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顺序)将蓄电装置从支架拆下。因此,能对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赋予高安全性。

以下,说明使用了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说明的蓄电装置1的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在此,设为在支架81已经架设一个或多个蓄电装置。在图8、图1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已经完成向蓄电装置组装体安装5个蓄电装置、且3个蓄电装置之后安装于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状态。

[工序-300]

首先,与架设(安装)的蓄电装置-b邻接地将低压侧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a)以拆下了覆盖构件50、70的状态架设(安装)于支架81。此外,在图8、图11中,示出3个蓄电装置处于该状态。

[工序-310]

接着,将蓄电装置-b的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和蓄电装置-a的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电连接(布线)。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蓄电装置被串联连接,但还能根据标准将蓄电装置以串联和并联连接到蓄电装置组装体。

[工序-320]

之后,以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70的第一配合部54、74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50、70的第二配合部55、75配合的方式且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50、70的内表面50’与壳体10的第一面11相对、连接部51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1嵌合的方式将覆盖构件50、70安装于壳体10,用覆盖构件50、70将第一开口部21、第二开口部22、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1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32覆盖(还参照图9a和图9b)。

此外也可以是,在一蓄电装置中执行[工序-300]、[工序-310]、[工序-320],反复进行上述[工序-300]、[工序-310]、[工序-320],由此将全部蓄电装置安装于支架81,完成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或者也可以对两个以上的蓄电装置(最多是要架设于支架81的所有蓄电装置)执行[工序-300],接着,对所有的上述蓄电装置执行[工序-310],然后,对所有的上述蓄电装置执行[工序-320]。或者也可以对两个以上的蓄电装置(最多是要架设于支架81的所有蓄电装置)执行[工序-300],然后,对上述蓄电装置内的合适数量的蓄电装置执行[工序-310]、[工序-320],反复进行[工序-310]、[工序-320],由此完成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

在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或其组装方法中,不仅赋予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所具有的非常高的安全性,而且蓄电装置-a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蓄电装置-b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因此用覆盖构件来规定蓄电装置-a和蓄电装置-b向支架的架设顺序(安装顺序)。因此,能对蓄电装置组装体赋予非常高的安全性。

也可以是,在使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之前,为了防止导通状态切换单元的短路,预先使具有与连接部相同的形状的绝缘材料构件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后进行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另外,在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将蓄电装置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排列,但蓄电装置的排列方向不限于上下方向(垂直方向),既可以在水平方向(横方向)上排列,也可以将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组合。

实施例4

实施例4涉及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另外,涉及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在实施例4的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中,由基于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充电,将电力供给到电气电子设备。

实施例4的电气电子设备还具有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另外,实施例4的电力系统具备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以及经由网络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接收信息的接收部,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充放电控制。或者实施例4的电力系统具有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从发电装置或电力网向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供给电力。

以下,参照图12说明将实施例4应用于住宅用电力系统的例子。

例如在住宅101用电力系统100中,将电力从火力发电102a、原子能发电102b、水力发电102c等集中型电力系统102经由电力网109、信息网112、智能电表107、电力枢纽108等供给、积蓄到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以下称为“蓄电装置等103”)。与此同时,将电力从家庭内发电装置104等独立电源供给、积蓄到蓄电装置等103。从蓄电装置等103提供在住宅101中使用的电力。不限于在住宅101中,在大厦中也能使用同样的电力系统。

在住宅101中设有家庭内发电装置104、各种电气电子设备(耗电装置105)、蓄电装置等103、控制各装置的控制装置110、智能电表107、取得各种信息的传感器111。各装置由电力网109和信息网112连接。作为家庭内发电装置104,利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将发出的电力供给到耗电装置105和/或蓄电装置等103。耗电装置105例如是冰箱105a、空调装置105b、电视接收机105c、浴室设施105d等。还在耗电装置中包含电动移动单元(具体地是电动车辆106)。电动车辆106例如是电动汽车106a、混合动力汽车106b、电动摩托车106c。

蓄电装置等103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蓄电装置等103的电池部包括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或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既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在电动车辆106中使用。智能电表107具备测定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并将测定后的使用量发送到电力公司的功能。电力网109构成为将直流供电、交流供电、非接触供电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组合。

各种传感器111例如是人感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物体检测传感器、消耗电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由各种传感器111取得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110。能根据来自传感器111的信息掌握气象状态、人的状态等而自动控制耗电装置105来使能源消耗最小。此外,控制装置110能经由互联网将与住宅101有关的信息发送到外部的电力公司等。

通过电力枢纽108进行电力线的分支、直流交流转换等处理。作为与控制装置110连接的信息网112的通信方式,有使用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ceiver:异步串行通信用发送接收电路)等通信接口的方法、利用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wi-fi等无线通信标准的传感器网络的方法。bluetooth方式能应用于多媒体通信,进行一对多连接的通信。zigbee使用ieee802.15.4的物理层。ieee802.15.4是被称为pan(personalareanetwork:个人区域网络)或w(wireless:无线)pan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标准的名称。

控制装置110与外部的服务器113连接。该服务器113可以由住宅101、电力公司、服务提供商中的任一者来管理。服务器113所发送接收的信息例如是消耗电力信息、生活类型信息、电费、天气信息、自然灾害信息、与电力交易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从家庭内的耗电装置(例如电视接收机)发送接收,也可以从家庭外的装置(例如手机等)发送接收。这些信息可以在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电视接收机、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中显示。

控制各部的控制装置110由cpu、ram、rom等构成,具有经由网络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接收信息的接收部,收纳于蓄电装置等103。并且,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等103的充放电控制。控制装置110通过信息网112与家庭内发电装置104、耗电装置105、各种传感器111、服务器113连接,例如具有调整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和发电量的功能。此外,除此以外,也可以具备在电力市场中进行电力交易的功能等。

如上所示,不仅能将电力积蓄到火力发电102a、原子能发电102b、水力发电102c等集中型电力系统102,还能将家庭内发电装置104(太阳能发电、风力电池)的发电电力积蓄到蓄电装置等103。因而,即使家庭内发电装置104的发电电力发生变动,也能进行使向外部送出的电力量固定或者仅释放需要的电力的控制。例如还有将通过太阳能发电得到的电力积蓄到蓄电装置等103并且夜晚将费用低的深夜电力积蓄到蓄电装置等103、在白天费用高的时间段释放已由蓄电装置等103积蓄的电力后加以利用的方法。

此外,在以上内容中,说明了控制装置110保存于蓄电装置等103内的例子,但也可以保存于智能电表107内,也可以单独构成。而且,电力系统(蓄电系统)100既可以以集合住宅的多个家庭为对象来使用,也可以以多个独立式住宅为对象来使用。

实施例5

实施例5涉及本发明的电动移动单元。实施例5的电动移动单元具有:

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

转换装置,其从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有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

在图13中概略地表示采用实施例5的电动移动单元、具体地采用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构成的一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是以下车辆:使用将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力或者由发电机产生的电力一度积蓄到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电力并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进行行驶。

在混合动力车辆200中搭载有发动机201、发电机202、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驱动轮204a、驱动轮204b、车轮205a、车轮205b、电池(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208、车辆控制装置209、各种传感器210、充电口211。车辆控制装置209还作为上述的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基于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或实施例3的蓄电装置组装体)有关的信息并基于公知的方法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具体地,例如可举出基于与电池部的剩余量有关的信息进行电池剩余量显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等。

混合动力车辆200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为动力源行驶。作为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的一例能举出电动机。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利用电池208的电力工作,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的旋转力传递到驱动轮204a、204b。此外,在所需的部位使用直流-交流(dc-ac)或者逆向转换(ac-dc转换),由此,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既能用作交流电动机也能用作直流电动机。由车辆控制装置209经由各种传感器210控制发动机转速或者控制未图示的节流阀的开度(节流阀开度)。各种传感器210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发动机201的旋转力传递到发电机202,能通过该旋转力将由发电机202生成的电力积蓄(蓄电)到电池208。

当通过未图示的制动机构使混合动力车辆减速时,该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施加到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通过该旋转力而由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3生成的再生电力积蓄到电池208。

电池208通过连接到混合动力车辆外部的电源,还能以充电口211为输入口从该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给,积蓄收到的电力。

此外,以使用通过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力或者已将该电力一度积蓄到电池208的电力并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电动机)203进行行驶的串联混合动力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设为将发动机和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的输出均作为驱动源、并仅通过发动机行驶、仅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行驶、通过发动机和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行驶这3个方式适当切换后使用的并行混合动力车。还能设为不使用发动机而通过仅由驱动电动机带来的驱动行驶的所谓的电动车辆。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实施例中说明的蓄电装置或蓄电装置组装体的构成、结构、使用材料等、在实施例中说明的电气电子设备、电动移动单元、电力系统是例示,在实施例中说明的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也是例示,能适当地变更。

此外,本发明还能采取以下构成。

[a01]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壳体的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a02]在[a01]所述的蓄电装置中,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与构成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边缘部配合的配合部。

[a03]在[a01]或[a02]所述的蓄电装置中,

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具备:

内部第一端子,其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以及

内部第二端子,其连接到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

连接部与内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嵌合。

[a04]在[a03]所述的蓄电装置中,

连接部是由板状的导电材料折弯而成的,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一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一狭缝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二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二狭缝部,

当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时,连接部的第一腿部插入第一狭缝部,连接部的第二腿部插入第二狭缝部。

[a05]在[a03]或[a04]所述的蓄电装置中,在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或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或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以及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插入有保险丝。

[a06]在[a01]至[a0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电子部件是设定蓄电装置的地址的开关装置。

[a07]在[a01]至[a0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还具备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用端子。

[a08]在[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由基于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充电。

[a09]在[a01]至[a0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对电气电子设备供给电力。

[b01]一种蓄电装置组装体,具备:

多个蓄电装置;以及

支架,其架设多个蓄电装置,

各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状态下,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的第一面,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一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和该一蓄电装置邻接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

[b02]在[b01]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具有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的结构。

[b03]在[b02]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

第一配合部从覆盖构件突出,

当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时,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覆盖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

[b04]在[b02]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

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凹部(第一槽部),

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凹部(第二槽部)和第二突出部,

当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突出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凹部配合时,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突出部覆盖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凹部,

当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二凹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突出部配合时,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的第二突出部收纳于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的第一凹部。

[b05]在[b01]至[b0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

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具备:

内部第一端子,其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以及

内部第二端子,其连接到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

连接部与内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嵌合。

[b06]在[b05]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连接部是板状的导电材料折弯而成的,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一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一狭缝部,

在与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部第二端子的相对面设有第二狭缝部,

当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时,连接部的第一腿部插入第一狭缝部,连接部的第二腿部插入第二狭缝部。

[b07]在[b05]或[b06]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在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或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或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内部第一端子之间、以及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内部第二端子之间插入有保险丝。

[b08]在[b01]至[b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电子部件是设定蓄电装置的地址的开关装置。

[b09]在[b01]至[b0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还具备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用端子。

[b10]在[b01]至[b0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由基于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充电。

[b11]在[b01]至[b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中,对电气电子设备供应电力。

[c01]一种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上述蓄电装置组装体具备:

多个蓄电装置;以及

支架,其架设多个蓄电装置,

各蓄电装置包括:

(a)壳体,其收纳具备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电池部,在第一面设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b)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

(c)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其配置于壳体的第一面,连接到电池部的第二端子部;

(d)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其在壳体内与第一开口部相对,配置于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使电池部的第一端子部和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e)电子部件,其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地配置于壳体内,能从外部接触电子部件;以及

(f)覆盖构件,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使导通状态切换单元成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

在覆盖构件的边缘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上述蓄电装置组装体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各工序:

与架设于支架的高压侧的蓄电装置邻接地将低压侧的蓄电装置以拆下了覆盖构件的状态架设于支架;接着,

将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和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电连接;之后,

以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高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的方式、且以低压侧的蓄电装置的覆盖构件的内表面与壳体的第一面相对、并且连接部与导通状态切换单元嵌合的方式将覆盖构件安装于壳体,用覆盖构件将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覆盖。

[d01]一种电气电子设备,具有:

[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

[d02]一种电气电子设备,具有:

[b0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

[d03]一种电动移动单元,具有:

[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

转换装置,其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与蓄电装置有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

[d04]一种电动移动单元,具有:

[b0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

转换装置,其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并转换为车辆的驱动力;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与蓄电装置组装体有关的信息进行与车辆控制有关的信息处理。

[d05]一种电力系统,具备:

[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以及

接收部,其经由网络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接收信息,

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的充放电控制。

[d06]一种电力系统,具备:

[b0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以及

接收部,其经由网络与所述蓄电装置以外的设备接收信息,

基于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蓄电装置组装体的充放电控制。

[d07]一种电力系统,

具有[a01]至[a0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

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从发电装置或电力网向蓄电装置供给电力。

[d08]一种电力系统,

具有[b01]至[b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组装体,

从蓄电装置组装体接受电力的供给或者从发电装置或电力网向蓄电装置组装体供给电力。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10:壳体;11:壳体的第一面;12、13、14:壳体的侧面;15:壳体的顶板;21:第一开口部;22:第二开口部;23、24:设于壳体的第一面的凹部;25:接地端子;31:外部连接用第一端子;32:外部连接用第二端子;41:导通状态切换单元;42:内部第一端子;42a:第一狭缝部;43:内部第二端子;43a:第二狭缝部;50:覆盖构件;50’:覆盖构件的内表面(内侧面);51:连接部;52:第一腿部;53:第二腿部;54、55:配合部;56、57:覆盖构件的侧壁;58:设于覆盖构件的开口部;60:电池部;61:二次电池;62:第一端子部;63:第二端子部;64、65:保险丝;74:第一配合部;74a:第一突出部;74b:第一凹部(第一槽部);75:第二配合部;75a:第二突出部;75b:第二凹部(第二槽部);80:蓄电装置组装体;81:支架;100:电力系统;101:住宅;102:集中型电力系统;102a:火力发电;102b:原子能发电;102c:水力发电;103:蓄电装置等;104:家庭内发电装置;105:耗电装置;105a:冰箱;105b:空调装置;105c:电视接收机;105d:浴室;106:电动移动单元(电动车辆);106a:电动汽车;106b:混合动力汽车;106c:电动摩托车;107:智能电表;108:电力枢纽;109:电力网;110:控制装置;111:传感器;112:信息网;113:服务器;200:混合动力车辆;201:发动机;202:发电机;203: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204a:驱动轮;204b:驱动轮;205a:车轮;205b:车轮;208:电池;209:车辆控制装置;210:传感器;211:充电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