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700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08月08日、申请号为2013800786520、发明名称为“压接端子及带压接端子电线”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用于压接电线而将其固定的开口筒(openbarrel)型的压接端子,其中,上述电线具有在加强线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导体线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



背景技术:

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电线与铜电线相比,强度小,因此在线径小时易断。为此,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已开发一种具有强度大于铝线的加强线和铝线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

在通过开口筒型的压接端子压接具有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电线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专利文献2中所示那样的具有f型压接(crimping)部的压接端子。

然而,如图26所示,当通过f型压接部43压接在加强线41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铝线材42的复合多股绞合线时,在f型压接部43中,使筒翼片(barreltab)勒进复合多股绞合线里,从而难以使加强线41位于中央,作用于铝线材42的力变得不均匀,力集中作用于几根铝线材42,导致该铝线材42的截面积减少。因此,铝线材42在f型压接部43中的强度有时会变小。

另外,在压接铝电线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3中所示,使用具有c型压接部的压接端子。而且,在c型压接部中,不会使筒翼片勒进铝电线里。其结果,在通过c型压接部压接在加强线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铝线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时,能够均匀地压接多根铝线材,故能防止铝线材在c型压接部中的强度变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339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190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0-73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通过c型压接部压接了在加强线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铝线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时,在c型压接部中,以长的筒翼片从复合多股绞合线的单侧进行缠绕的方式将复合多股绞合线包在里面,并且在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铝线材有时会散开,为此,在用两个筒翼片包入复合多股绞合线时,铝线材有时会逃脱至形成于两个筒翼片的前端部间的开口部之外。其结果,铝线材有时会从c型压接部的开口部伸至外部。在这种情况下,c型压接部内的铝线材的填充率下降,成为c型压接部中的电阻增大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其对策,考虑以增加铝线材的扭转的方法来缠绕c型压接部的筒翼片,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铝线材的扭转方向受到限制的问题。另外,还考虑通过超声波接合等来将铝线材彼此固定,但存在电线的制造成本增大、且电线的可挠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在通过c型压接部压接了在加强线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铝线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时,由于加强线的强度比铝线材大,因此加强线在c型压接部中几乎不变形,从而不能将加强线充分地固定于c型压接部。为此,在拉伸力作用于了电线时,拉伸力主要作用于铝线材。另一方面,在通过c型压接部压接了复合多股绞合线时,中心部的加强线不变形而只有外侧的铝线材变形。为此,在通过c型压接部以相同程度的压接力压接了复合多股绞合线和铝电线的情况下,复合多股绞合线的铝线材的截面积比铝电线的截面积减少得多。而且,铝线材的强度比加强线小。因此,在拉伸力作用于了电线时,有时在c型压接部中铝线材会断裂,加强线相对于铝线材滑动而导致电线从压接端子中脱落。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压接部中的电阻不会增大、并且不会导致电线从压接端子中脱落的压接端子。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压接端子,其为开口筒型,用于压接并固定具有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电线,在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中,多根导体线材缠绕在加强线的外周面,并且,所述加强线的强度大于所述导体线材的强度,所述压接端子的特征在于,具有:f型压接部和c型压接部,所述f型压接部具有压接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第一、第二筒翼片,所述第一、第二筒翼片隔着被压接的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第二筒翼片的长度相同,在所述f型压接部中,通过将所述第一、第二筒翼片的前端一起塞进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来进行压接,所述c型压接部具有压接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第三筒翼片,在所述c型压接部中,通过将所述第三筒翼片呈c字状缠绕在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外周来进行压接。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型压接部的、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所接触的部分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的六分之一以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所述凸部,并且,所述凸部间的、在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以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第二筒翼片上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长度设为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压接部具有隔着所述复合多股绞合线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与所述第三筒翼片相对的位置的第四筒翼片,并且所述第三筒翼片比所述第四筒翼片长。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线为所述外周面被实施了镀铝的钢丝,所述导体线材为铝线材。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第一方面,可通过f型压接部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由于在f型压接部中,第一、第二筒翼片的长度相同,从而从左右两侧同时包入复合多股绞合线。为此,即使在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导体线材散开,导体线材也不会从f型压接部的开口部伸至外部。另外,在f型压接部中,以第一、第二筒翼片勒进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方式从上面也压住复合多股绞合线,因而导体线材也不会向上逃脱。其结果,即使在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导体线材散开,也能够将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的导体线材收进f型压接部内。为此,导体线材不会从c型压接部的开口部伸出至外部。由于上述情况,c型压接部内的导体线材的填充率不会下降,从而c型压接部中的电阻不会增大。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f型压接部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从而能够使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的加强线在f型压接部中变形,故能将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的加强线充分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为此,在c型压接部中无需固定加强线,因而与现有的c型压接部相比,能够减小压接力。而且,在拉伸力作用于了电线时,拉伸力也作用于加强线,从而作用于c型压接部的导体线材的拉伸力变小。因此,即使假设c型压接部中的导体线材的截面积由于压接而变小,在c型压接部中导体线材也不会断裂,电线不会从压接端子中脱落。

进而,在c型压接部中,能够均匀地压接多根导体线材,因此多根导体线材均匀地变形。为此,能够防止c型压接部中的导体线材的强度变小。并且,由于能够使加强线位于中央,因此加强线不会与c型压接部接触。为此,复合多股绞合线与c型压接部的导通电阻不会增大。由于上述情况,压接部中的电阻不会增大,且电线不会从压接端子中脱落。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二方面,由于在f型压接部的、复合多股绞合线所接触的部分上设有凸部,并将凸部的高度设为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的六分之一以上,因此,加强线在f型压接部中的变形量增大,能够将加强线牢固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三方面,由于设有多个凸部,并将凸部间的、复合多股绞合线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设为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以上,因此,能够使加强线在f型压接部中的变形量可靠地增大,能够将加强线可靠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四方面,由于在第一、第二筒翼片上设有突出部,并将突出部的突出长度设为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通过所述突出部被塞进复合多股绞合线的末端,从而使所述加强线变形,因此加强线在f型压接部中的变形量增大,能够将加强线牢固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六方面,由于加强线为钢丝,导体线材为铝线材,因此,电线上未使用铜,故电线是廉价的,并且,由于对钢丝的外周面实施了镀铝,因此能够抑制钢丝与铝线材的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压接的电线的端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电线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简要平面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局部详细平面图。

图5为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局部详细主视图。

图6为图5的放大a-a截面图。

图7为图5的放大b-b截面图。

图8为图5的放大c-c截面图。

图9为示出使用了图5中所示的压接端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即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f型压接部的截面图。

图10为图9的d-d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c型压接部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包覆压接部的截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局部的图。

图14为图13的e-e截面图。

图15为示出使用了图13中所示的压接端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局部的截面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详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f型压接部的图。

图18为图17的f-f截面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f型压接部的图。

图20为图19的g-g截面图。

图21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f型压接部的图。

图22为图21的h-h截面图。

图23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f型压接部的图。

图24为图23的i-i截面图。

图25为图23的j-j截面图。

图26为示出现有的带压接端子电线的局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图2来说明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压接的电线。电线1具有复合多股绞合线2和包覆3。复合多股绞合线2具有一根作为加强线的钢丝4和六根作为导体线材的铝线材5。对钢丝4的外周面实施了镀铝。铝线材5呈螺旋状缠绕在钢丝4的外周面。铝线材5由铝或铝合金构成,例如为a1070制。钢丝4的直径与各铝线材5的直径相同,为0.2mm,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直径为0.6mm。包覆3例如由氯乙烯构成,包覆3的厚度例如为0.3mm。

通过图3~图8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如图所示,压接端子11具有:连接部12、f型压接部13、c型压接部14、包覆压接部15、载体条(キャリアストリップ)16。c型压接部14与包覆压接部15相邻。而且,压接端子11是通过对例如厚度为0.3mm的镀锡黄铜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的。

f型压接部13具有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バレルタブ)。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隔着被压接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相对的位置。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长度相同。f型压接部13通过将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前端一起塞进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来进行压接。另外,也可以在f型压接部13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所接触的部分上设置两个凸部19。凸部19在压接端子11的长度方向、即图4纸面的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凸部19的高度为0.1mm。另外,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长度方向上的凸部19间的间隔l、即凸部19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为0.7mm。

c型压接部14具有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隔着被压接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相对的位置。第三筒翼片20比第四筒翼片21长。c型压接部14通过将第三筒翼片20呈c字状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外周来进行压接。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外周的方向不同。

包覆压接部15具有压接电线1的包覆3的两组第五、第六筒翼片22、23。第五、第六筒翼片22、23隔着被压接的电线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位于相对的位置。第五筒翼片22比第六筒翼片23长。包覆压接部15通过将第五筒翼片22呈c字状缠绕在包覆3的外周来进行压接。两组第五、第六筒翼片22、23缠绕在包覆3的外周的方向不同。

接着,通过图9~图12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需要注意的是,压接端子使用的是图3~图8中示出的压接端子11,电线1通过压接装置而被压接端子11压接。

如图9所示,f型压接部13的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隔着复合多股绞合线2位于相对的位置。在f型压接部13中,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前端被一起塞进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而且,f型压接部13中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减少率例如为35%。即,压接后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比压接前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减少了例如35%。另外,f型压接部13中的钢丝4的截面积减少率例如为28%。另外,如图10所示,钢丝4由于凸部19而成为弯曲状态。

另外,如图11所示,c型压接部14的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隔着复合多股绞合线2位于相对的位置。在c型压接部14中,第三筒翼片20呈c字状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外周。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外周的方向不同。而且,c型压接部14中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减少率例如为25%。即,压接后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比压接前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截面积减少了例如25%。另外,c型压接部14中的钢丝4的截面积减少率为0%。

另外,如图12所示,包覆压接部15的两组第五、第六筒翼片22、23隔着包覆3位于相对的位置。在包覆压接部15中,第五筒翼片22呈c字状缠绕在包覆3的外周。两组第五、第六筒翼片22、23缠绕在包覆3的外周的方向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带压接端子电线中,能够通过f型压接部13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在f型压接部13中,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长度相同,因此,从左右两侧同时包入复合多股绞合线2。为此,即使铝线材5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散开,铝线材5也不会从f型压接部13的开口部伸至外部。另外,在f型压接部13中,以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勒进复合多股绞合线2中的方式从上面也压住复合多股绞合线2,因而铝线材5也不会往上逃脱。其结果,即使铝线材5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散开,也能够将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铝线材5收在f型压接部13内。为此,铝线材5不会从c型压接部14的开口部伸至外部。因此,c型压接部14内的铝线材5的填充率不会下降,故c型压接部14中的电阻不会增大。

并且,由于能够通过f型压接部13压接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并在f型压接部13中,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前端被一起塞进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因此,能够使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在f型压接部13中变形,从而能够将钢丝4的末端充分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为此,无需在c型压接部14中固定钢丝4,因而与现有的c型压接部相比,能够使压接力变小。而且,在拉伸力作用于了电线1上时,拉伸力也作用在加强线4上,从而作用于c型压接部14的铝线材5的拉伸力变小。因此,即使假设c型压接部14中的铝线材5的截面积由于压接而变小,在c型压接部14中铝线材5也不会断裂,因此电线1不会从压接端子中脱落。

进而,在c型压接部14中,能够均匀地压接多根铝线材5,从而多根铝线材5均匀地变形。为此,能够防止c型压接部14中的铝线材5的强度变小。并且,由于能够使钢丝4位于中央,从而钢丝4不会与c型压接部14接触。为此,复合多股绞合线2与c型压接部14的接触电阻不会增大。由于上述情况,c型压接部14中的电阻不会增大,并且电线1不会从压接端子11中脱落。

另外,由于在f型压接部13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所接触的部分上设有凸部19,并将凸部19的高度设置成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直径的六分之一以上、且钢丝4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上、即设置成0.1mm,因此,钢丝4在f型压接部13中的变形量增大,能够将钢丝4牢固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中。

并且,由于设有多个凸部19,并将凸部19间的间隔l设置成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直径以上、且钢丝4的直径的三倍以上、即设置成0.7mm,因此,能够使钢丝4在f型压接部13中的变形量可靠地增大,能够将钢丝4可靠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中。

另外,由于电线1的加强线为钢丝4,导体线材为铝线材5,从而电线1中未使用铜,因而电线1是廉价的。另外,由于对钢丝4的外周面实施了镀铝,因此能够抑制钢丝4与铝线材5的电蚀。

通过图13、图14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c型压接部14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所接触的面上设有多个突起31。突起31为截头四角锥形状,突起31具有四个三角形的倾斜面32。而且,倾斜面32相对于被四个突起31包围的c型压接部14的表面33的倾斜角度θ为45~75度。

通过图15、图16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进行说明。如图所示,设于c型压接部14的多个突起31冲入在压接时变形了的变形铝线材5a的表面。为此,在变形铝线材5a的表面部形成有用双点划线所示的应变区34。而且,由图13明显可知,包围表面33的四个突起31的各倾斜面32与其它倾斜面32彼此相对。因此,如图16所示,应变区34的沿着倾斜面32a的部分34a与应变区34的沿着倾斜面32b的部分34b相对。因此,来自应变区34的部分34a的冷流能够被应变区34的其它部分34b阻止,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冷流。其结果,能够抑制由冷流引起的应变区34的应力下降,从而能够抑制突起31的倾斜面32与变形铝线材5a之间的压接力(贴紧力)的下降。因此,能够抑制复合多股绞合线2与c型压接部14之间的电阻增大。

通过图17、图18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f型压接部13的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上分别设有两个突出部51、52。突出部51、52的突出长度p为0.3mm,为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在f型压接部13上未设有凸部。而且,其它构成与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构成同样。

在该压接端子、使用了该压接端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中,由于突出部51、52被塞进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从而能够使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在f型压接部13中进一步地变形,因而能够将钢丝4的末端充分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

通过图19、图20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f型压接部13的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上分别设有两个突出部51、52。突出部51、52的突出长度p为0.3mm。另外,在f型压接部13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一个凸部19。然后,其它构成与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构成同样。

在该压接端子、使用了该压接端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中,突出部51、52按压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的位于凸部19两侧的部分。为此,能够在f型压接部13中使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大大地变形,从而能够将钢丝4的末端充分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

通过图21、图22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f型压接部13的第一、第二筒翼片17、18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突出部53、54。突出部53、54的突出长度p与突出部51、52同样地为0.3mm,是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上。然后,其它构成与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的构成同样。

通过图23~图25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压接端子电线进行说明。通过图21、图22中示出的压接端子压接电线1。于是,铝线材5被突出部53、54塞向内部。并且,铝线材5被凸部19塞向内部。

在图21、图22中示出的压接端子、图23~图25中示出的带压接端子电线中,突出部53、54按压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的位于两个凸部19之间的部分。为此,能够在f型压接部13中使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末端的钢丝4大大地变形,因而能够将钢丝4的末端充分地固定于f型压接部13。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图3中示出的压接端子11,只用c型压接部14压接图1中示出的电线1的复合多股绞合线2,将其作为带压接端子电线。此时,f型压接部13不进行压接,筒翼片保持松开。在该带压接端子电线中,铝线材5从c型压接部的筒翼片的开口部伸至外部。另外,对压接具有直径为0.2mm的钢丝4、铝线材5的电线1而成的上述带压接端子电线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在30n时铝线材5断裂。与此相对地,对通过与图3中所示的压接端子11同样、但在f型压接部13上未设置凸部19的压接端子压接具有直径为0.2mm的钢丝4、铝线材5的电线1而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在51n时铝线材5断裂。进而,对通过如图3那样在f型压接部13上设有凸部19的图3所示的压接端子11压接具有直径为0.2mm的钢丝4、铝线材5的电线1而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在55n时铝线材5断裂。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加强线为钢丝4、导体线材为铝线材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用来压接具有加强线的强度大于导体线材的强度的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电线而将其固定的开口筒型的压接端子,另外,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压接端子压接具有加强线的强度大于导体线材的强度的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电线而成的带压接端子电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压接端子11的材质为镀锡黄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制压接端子的材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各一个的f型压接部13、c型压接部14,但也可以设置多个f型压接部、多个c型压接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c型压接部14具有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并使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20、21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外周上的方向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将两组第三、第四筒翼片缠绕在复合多股绞合线2的外周上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同的,并且也可以在c型压接部上设置一组第三、第四筒翼片。进而,在c型压接部上也可以不设置第四筒翼片,而只设置第三筒翼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带压接端子电线的f型压接部13的压接率设定为了35%,但优选将f型压接部13的压接率设定为30%以上。另外,优选使带压接端子电线的c型压接部的压接率小于f型压接部的压接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两个凸部19,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凸部1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凸部19的高度设定为了0.1mm,但优选将凸部的高度设定为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的六分之一以上、并设定为加强线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凸部19间的间隔l设定为了0.7mm,但优选将凸部间的间隔设定为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直径以上、并设定为加强线的直径的三倍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钢丝4的外周面缠绕了六根铝线材5,但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压接具有在加强线的外周面缠绕有多根导体线材而成的复合多股绞合线的电线的压接端子、通过压接端子压接上述电线而使其固定的带压接端子电线,导体线材的根数例如也可以为十八根。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钢丝4的直径与各铝线材5的直径设定为了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另外,虽然将钢丝4的直径、各铝线材5的直径设定为了0.2mm,但并不限定于此。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更改。有意将所有的这样的修改及等价物都包含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线、2…复合多股绞合线、4…钢丝、5…铝线材、11…压接端子、13…f型压接部、14…c型压接部、17…第一筒翼片、18…第二筒翼片、19…凸部、20…第三筒翼片、21…第四筒翼片、51~54…突出部、p…突出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