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1626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ffc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电器元件的电路连接利用普通的导线,然而导线稳定性差,容易短路漏电,且在密集线路中,普通导线连接容易造成线路复杂缠绕,在维护和安装时较为困难,因此在一些特殊电路中利用ffc软排线来取代了普通的导线最为常见的是在电脑主机中的集成主板上,或者其他的密集型电路中。

而传统的ffc软排线通常是将导体压成扁平状后将其排列形成多条线路的软排线,如图4所示,所加工得到的导线为呈扁平状的长条形导体,由于压扁后厚度减小,随之宽度增加,则相互排列的导体间距更近,容易造成短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ffc线结构,[申请号:201320174922.5],包括有ffc线材本体,ffc线材本体与连接器装配的位置贴合有热熔胶层,热熔胶层表面上贴合有自粘双面胶带。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扁平状导体间距小易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增大导体间距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上料:将导体端部置于第一压延轮与第二压延轮之间的压延过道上,并保持导体与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皆垂直。保持导体90°进入到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之间,从而保证了压延的稳定性以及压延的厚度。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为外径、长度皆相同的两个压延轮。

b、压延:开启驱动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的压延轮驱动机构,使得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反向同速转动,将导体进行压延处理;压延轮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保持相同的线速度并保证其转动方向相反,因此转动摩擦力可以带动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之间的导体经过压延同时向前移动。

c、间距调整:通过压延调节机构,将第一压延轮移动从而调整压延过道的宽度,从而改变导体压延的厚度,当需要再次调整时可重复该步骤;压延调节机构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的间距,使得所压延的导体的厚度有所改变,从而加工出同一导体轴向的厚度不同。

d、取料:关闭压延轮驱动机构并取出导体。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对置于支架上,所述的压延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且能驱动第一压延轮远离或靠近第二压延轮的压延轮移动结构。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压延轮移动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轮架以及设置在第一轮架上的传动组件,所述的第一压延轮的轴向转动设置在第一轮架上,所述的第一轮架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伸缩杆上端部的第一蜗轮以及与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第二伸缩杆上端部的第二蜗轮以及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所述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中空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中部轴向穿设在同一连接轴上,所述的连接轴的外壁与第二蜗杆的内壁之间键连,所述的连接轴的外壁与第一蜗杆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的连接轴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外侧端部,所述的连接轴位于第一蜗杆所在一侧端部具有将第一蜗杆和连接轴周向固定的锁定结构,所述的连接轴位于第二蜗杆所在一侧端部具有驱动连接轴周向转动的蜗杆驱动电机。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架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杆以及与第一固定杆螺接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的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部穿设在第一蜗轮的轴心并固定;所述的第二伸缩杆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架外壁上的第二固定杆以及与第二固定杆螺接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的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部穿设在第二蜗轮的轴心并固定。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轴位于第一蜗杆所在一侧端部的圆片组件,所述的圆片组件内侧与第一蜗杆的端部固定,圆片组件的外侧具有螺接于连接轴上的锁紧螺母将圆片组件锁紧于连接轴上。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圆片组件滑动设置在连接轴上且与第一蜗杆外端部固定的内圆片以及设置在内圆片外侧且与连接轴键接的外圆片,所述的锁紧螺母螺接于外圆片的外侧。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内部中空且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的外端部分别设有水冷回流装置。

在上述的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的压延轮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压延轮和第二压延轮相连的电机,所述的电机具有变速箱,所述的变速箱的可移位输出轴与第一压延轮固定并同轴转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压延过程中加入了压延轮的间距调整这一步,可以可控的进行压延轮间距的增减,从而控制压延所得到的导体的厚度,而将导体两端压扁,中部适当增加厚度加工出近似圆形的截面,可以减小相邻导体的间距,避免短路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传动组件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传动组件局部示意图。

图4是普通ffc中的导体分布形状。

图5是本发明中ffc导体分布形状。

图6是普通ffc和本发明中的ffc中导体重叠对比图。

图7是本发明加工得到的ffc导体示意图。

图中,第一压延轮1、第二压延轮2、压延过道3、压延轮驱动机构4、压延调节机构5、支架6、压延轮移动结构7、第一轮架8、第一伸缩杆9、第二伸缩杆10、传动组件11、第一蜗轮12、第一蜗杆13、第二蜗轮14、第二蜗杆15、连接轴16、锁定结构17、蜗杆驱动电机18、第一固定杆19、第一转动杆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转动杆22、圆片组件23、锁紧螺母24、内圆片25、外圆片26、水冷回流装置27、电机28、变速箱29、可移位输出轴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导体截面可变ffc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上料:将导体端部置于第一压延轮1与第二压延轮2之间的压延过道3上,并保持导体与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皆垂直;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之间具有一定的初始间距,从而将压延过道3保持在所需导体端部加工厚度的距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加工导体的端部为扁平状,因此相对而言,压延过道3较窄,所以加工的导体的压延厚度较小。

b、压延:开启驱动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的压延轮驱动机构4,使得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反向同速转动,将导体进行压延处理;开启压延轮驱动机构4时,驱动两个压延轮反向转动,将导体从二者的一侧运输到二者的另一侧,同时进行压延。

c、间距调整:通过压延调节机构5,将第一压延轮1移动从而调整压延过道3的宽度,从而改变导体压延的厚度,当需要再次调整时可重复该步骤;将导体的端部加工完成后,在加工导体中部时,需要增加其厚度,甚至将导体压成近似圆形的椭圆形状,从而减小ffc软排线中相邻导体的间距,从而避免短路。因此需要将第一压延轮1进行移动,使其远离第二压延轮2,而同时压延工作并未中断,移动完成后,压延过道3的距离增大,压延所得的导体的厚度增加。同样的,在加工至导体的另一端时需要缩小压延通道3的间距从而将其端部加工成扁平状,同理只需要将第一压延轮1靠近第二压延轮2至所需位置即可。

d、取料:关闭压延轮驱动机构4并取出导体。

如图4所示,普通的ffc中导体呈扁形,且排列较为紧密。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体在压延其中部时增加其厚度,使得压延成型的导体中部近似圆形(实际是近似椭圆形),如图6所示,可以直观的看出,同一ffc种同样数量的导体,本实施例的导体间距大大增加,从而极大避免了短路的发生。

具体来说,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对置于支架6上,所述的压延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支架6上且能驱动第一压延轮1远离或靠近第二压延轮2的压延轮移动结构7。压延轮移动结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架6上的第一轮架8以及设置在第一轮架8上的传动组件11,所述的第一压延轮1的轴向转动设置在第一轮架8上,所述的第一轮架8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通过将第一轮架8进行提升,从而带动第一压延轮1的提升,而提升动作依靠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的伸长和压缩完成。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11包括固定在第一伸缩杆9上端部的第一蜗轮12以及与第一蜗轮12啮合的第一蜗杆13,传动组件11还包括固定在第二伸缩杆10上端部的第二蜗轮14以及与第二蜗轮14啮合的第二蜗杆15。所述的第一蜗杆13和第二蜗杆15中空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蜗杆13和第二蜗杆15中部轴向穿设在同一连接轴16上,所述的连接轴16的外壁与第二蜗杆15的内壁之间键连,因此连接轴16转动可以直接带动第二蜗杆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蜗轮14的转动。

特别强调地,所述的连接轴16的外壁与第一蜗杆13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因此连接轴16转动时并无法直接带动第一蜗杆13转动,所述的连接轴16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蜗杆13和第二蜗杆15的外侧端部,所述的连接轴16位于第一蜗杆13所在一侧端部具有将第一蜗杆13和连接轴16周向固定的锁定结构17。只有当锁定结构17将第一蜗杆13和连接轴16固定之后,连接轴16转动才能够带动第一蜗杆13进行转动。所述的连接轴16位于第二蜗杆15所在一侧端部具有驱动连接轴16周向转动的蜗杆驱动电机18。

结合上文中连接轴16和第一蜗杆13之间滑动连接而与第二蜗杆15之间为键连的不同,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并非一定是同步伸缩的。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的分别可以进行单独的伸缩。第一伸缩杆9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架8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杆19以及与第一固定杆19螺接的第一转动杆20,所述的第一转动杆20的另一端部穿设在第一蜗轮12的轴心并固定;所述的第二伸缩杆10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架8外壁上的第二固定杆21以及与第二固定杆21螺接的第二转动杆22,所述的第二转动杆22的另一端部穿设在第二蜗轮14的轴心并固定。

因此根据上述的传动组件11可以得出,蜗杆驱动电机18直接驱动连接轴16转动,而连接轴16直接带动第二蜗杆15转动,并最终带动第二蜗轮14转动,从而第二伸缩杆10进行伸缩,并将第二伸缩杆10所在一侧的第一轮架8一侧提升。因此只有在锁定结构17将连接轴16和第一蜗杆13相固定后,蜗杆驱动电机18才可以同时将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进行同步伸缩,最终将第一轮架8平稳的进行升降。

而更进一步地,锁定结构17包括设置在连接轴16位于第一蜗杆13所在一侧端部的圆片组件23,所述的圆片组件23内侧与第一蜗杆13的端部固定,圆片组件23的外侧具有螺接于连接轴16上的锁紧螺母24将圆片组件23锁紧于连接轴16上。圆片组件23滑动设置在连接轴16上且与第一蜗杆13外端部固定的内圆片25以及设置在内圆片25外侧且与连接轴16键接的外圆片26,所述的锁紧螺母24螺接于外圆片26的外侧。因此内圆片25实际是直接控制第一蜗杆13,当内圆片25转动时,可以直接带动第一蜗杆13转动,并带动第一蜗轮12转动,使得第一伸缩杆9进行伸缩,所以呼应了上文中提到的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是独立进行伸缩,只有当锁定结构17将连接轴16和第一蜗杆13固定后才能够进行同步。

外圆片26与连接轴16键连,所以转动外圆片26可以直接带动连接轴16转动,外圆片26人为手动的转动,区别于蜗杆驱动电机18的电动,外圆片26可以进行手动微调。特别是在上料步骤之前,将设备进行预调,配合内圆片25直接控制第一伸缩杆9的特性,在设备开启之前,首先通过内圆片25来调整第一伸缩杆9的伸缩,使得第一轮架8可以保持与第二压延轮2之间的平行,从而保证压延过程更为平稳,更重要的是保证压延的导体的厚度均匀,并在压延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

通过内圆片25调节好平行度之后,将锁紧螺母24拧紧,从而使得内圆片25、外圆片26、连接轴16三者锁紧固定。此时转动外圆片26可以同时控制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使二者同步伸缩,控制第一压延轮1在保持与第二压延轮2平行的状态下进行升降,从而调整导体加工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内部中空且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的外端部分别设有水冷回流装置27。与每个压延轮上都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压延轮内部中空具有水冷腔,冷水从进水管进入水冷腔,并从出水管排出形成水冷循环,降低压延轮的温度,可以加速导体压延成型以及提高导体稳定性。压延轮驱动机构4包括与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相连的电机28,所述的电机28具有变速箱29,所述的变速箱29的可移位输出轴30与第一压延轮1固定并同轴转动。

工作原理:首先进行预调,松开锁紧螺母24,调整内圆片25控制第一伸缩杆9的伸缩从而提升该侧第一轮架8,使得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之间平行;然后拧紧锁紧螺母24使得内外圆片与连接轴之间固定,此时手动调整圆片组件23,控制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同步进行伸缩,控制第一压延轮1的升降使得第一压延轮1与第二压延轮2的间距达到初始间距,开启电机28,第一压延轮1和第二压延轮2反向同步转动,进行压延加工;导体端部加工完毕后,需要增大压延轮的间距时,启动蜗杆驱动电机18,带动第一蜗杆3和第二蜗杆16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一伸缩杆9和第二伸缩杆10同步伸缩,最终将第一压延轮1提升到所需高度,从而增大导体压延的厚度,同理加工至另一端部时再次减小导体压延的厚度。并最终加工出两端扁形中部近似圆形的导体。该导体如图5-7所示,排列于ffc中,相邻导体间距增大,有效避免短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压延轮1、第二压延轮2、压延过道3、压延轮驱动机构4、压延调节机构5、支架6、压延轮移动结构7、第一轮架8、第一伸缩杆9、第二伸缩杆10、传动组件11、第一蜗轮12、第一蜗杆13、第二蜗轮14、第二蜗杆15、连接轴16、锁定结构17、蜗杆驱动电机18、第一固定杆19、第一转动杆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转动杆22、圆片组件23、锁紧螺母24、内圆片25、外圆片26、水冷回流装置27、电机28、变速箱29、可移位输出轴3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