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天线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3287发布日期:2019-02-26 18:44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偶极天线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是指一种偶极天线振子之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业界在设计双极化偶极天线时,大部分是采用两交叉的馈电片作为馈入同轴线的导体连接接口,利用所述馈电片的设置长度与宽度变化来调整匹配值;或者,亦有业界设计另一段传导架体连接于同轴线端部作为偶极天线的馈入结构;此种设计除了需增加额外的组装成本与材料成本之缺点外,更会因为组装工艺上的不稳定而造成电性差异之问题。

有鉴于上述问题,相关业界于先前提出一些改进,例如令其支撑架体上端之各单元辐射架体由具一夹角配置关系之二耦合臂所构成,又相临辐射架体的耦合臂之间呈间隔配置关系;此种偶极天线振子形态于实际应用经验中仍旧发现,因为其各单元辐射架体中具一夹角配置关系的二耦合臂于成型后,二耦合臂之间的表面平整精度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偏差现象,如此一来,造成其组立后相临辐射架体的耦合臂之间的间隔对应关系亦相对容易产生偏差过大、影响效能等问题,此实为值得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之重要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偶极天线振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偶极天线振子包括:一功率分配构件,设有间隔分布的复数个功率分配区块;复数个辐射架,设于功率分配构件周侧呈间隔对称配置形态,且各相临配置的二辐射架之间具一夹角配置关系,且各辐射架包括:二耦合臂,呈彼此间隔配置关系,二耦合臂分设有一电性连接端分别与功率分配构件所设相临之二功率分配区块电性连接,各耦合臂并具一延伸端,且二耦合臂间隔部位形成一第一隔离间隙及一第二隔离间隙;且耦合臂自其电性连接端至延伸端对应第一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约为四分之一波长、二分之一波长或全波长任一者,以使第二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长度大于第一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又各相临配置的二辐射架各自所设其中一耦合臂共同与功率分配构件所设与其相对应的同一功率分配区块电性连接,从而共构形成一个辐射构件,又辐射构件与其对角配置的另一辐射构件构成一偶极天线架构。

本发明之主要效果与优点,可令偶极天线振子获致构件简化、利于量产且具有较佳构件配置精准度,从而达到提升偶极天线振子质量与效能之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较佳实施例之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之一应用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之支撑架体构成形态另一实施例图。

图6是本发明之功率分配构件及支撑架体形态又一实施例图。

图7是本发明应用于双频数组天线时相较于现有架构之优点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包括下述构成:一功率分配构件10,设有间隔分布的复数个功率分配区块11;复数个辐射架20,设于功率分配构件10周侧呈间隔对称配置形态,且各相临配置的二辐射架20之间具一夹角配置关系(本例为90度夹角配置关系),且各辐射架20包括:二耦合臂21,呈彼此间隔配置关系,二耦合臂21分别设有一电性连接端213分别与功率分配构件10所设相临之二功率分配区块11电性连接,各耦合臂21并具有一延伸端215,且二耦合臂21的间隔部位形成有一第一隔离间隙221及一第二隔离间隙222;且其中,耦合臂21自其电性连接端213至延伸端215对应第一隔离间隙221尽端所形成之电流路径约为四分之一波长、二分之一波长或全波长任一者,以使第二隔离间隙222之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长度大于第一隔离间隙221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又其中,各相临配置的二辐射架20,其各自所设其中一耦合臂21共同与功率分配构件10所设与其相对应的同一功率分配区块11电性连接,从而共构形成一个辐射构件,又辐射构件与其对角配置的另一辐射构件构成一偶极天线架构。

如图1至3所示,本例中,各辐射架20通过单一中空壳体所构成,其壳壁上、下侧沿其延伸向剖设形成第二隔离间隙222及第一隔离间隙221,其中第二隔离间隙222为二端穿破形态,第一隔离间隙221为一端穿破而另一端与耦合臂21的延伸端215之间留设有一间距而相对界定形成一连接缘部23。

其中,辐射架20之壳壁断面呈圆形(如图1、2所示)、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ㄩ形、v形或u形任一种弯曲形态。

其中,耦合臂21之断面呈c形(如图1、2所示)、〔形、[形或ㄥ形弯曲形态。

如图2所示,本例中,功率分配构件10的各功率分配区块11边侧更设有二剖形嵌槽12,以供与其相对应的辐射架20之耦合臂21所设电性连接端213嵌插定位。

如图1、2所示,本例中,功率分配构件10表面设有成十字向间隔分布的四个功率分配区块11。

如图1、2所示,本例中,偶极天线振子更包括至少一支撑架体30,支撑架体30具有一上端31,以使功率分配构件10设于上端31。其中本例所示支撑架体30包括彼此交错嵌插定位的二立向电路板32,功率分配构件10设有复数嵌插孔13,各立向电路板32上端对应设有插片33以嵌插定位于与之对应的嵌插孔13,且各立向电路板32的侧面分设有一馈入电路34及一讯号平衡电路35,其中馈入电路34上端与支撑架体30上端31之功率分配构件10所设与之相对应的功率分配区块11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本发明所示偶极天线振子,其主要通过技术特征,其各辐射架20具体制造成型上可采用单一金属管体料件进行加工即可制成,因此构件极其简易且利于大量生产;此外,其二耦合臂21之间隔配置关系能够轻易获得较为理想、误差值小的精准状态,使偶极天线振子最终成品具有较佳的质量与效能。

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结构更可应用于高低双频数组的天线结构上,例如可应用于高、低频共列的天线结构上,如图4所示,用以减降低频振子对于高频振子的不良影响。且通过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结构形态设计,其应用于双频数组天线结构上的优点请进一步参图7所示,本发明相对于图中虚线所示一现有双频数组天线结构形态而言,可达到改善高、低频振子之间遮蔽问题以及大幅降低电流耦合效应等优点。

另如图5所示,本例中,支撑架体30b包括间隔配置的二立向管体36,二立向管体36内分别穿设有一馈线37,二立向管体36上端结合固定于功率分配构件10底部,且二立向管体36内所设馈线37之上端分设有一跨接段38,各馈线37所设跨接段38用以电性连接各互成180度相对方向间隔配置的二功率分配区块11,且令馈线37的设定讯号路径具有电流往返变化,藉此以构成一平衡讯号传送模式。此所述平衡讯号传送模式即所谓巴伦器(balun)之效果,平衡所代表的讯号传送模式是指讯号的往返路径呈组对形式,且其往返讯号线具备电气对称性。在高频通讯传输时,其传输线之间作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转换,当高频讯号使用传输线作远距离传输时大都使用平衡传输,原因是因远距离传输时难免会遇到讯号强烈干扰之处,此时因前述不同馈线37被干扰的讯号皆相同,所以输出至终端时就可将传输在线的反向讯号加以放大,而将同相的干扰讯号加以抵销。

上段所述施例中,所述立向管体36及馈线37可以同轴缆线加以取代(注:本例图面省略绘示)。

如图6所示,本例中,所述功率分配构件10b包括间隔分布的复数个导电片14,通过导电片14以构成所述功率分配区块11b;又支撑架体30c为单一座体形态,支撑架体30c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复数条馈线39,各馈线39之上端用以电性连接各互成180度相对方向间隔配置的不同功率分配区块11b,且各不同馈线39所设跨接段395用以电性连接与其各互成180度相对方向间隔配置的其它功率分配区块11b。本发明之优点:

本发明「偶极天线振子」主要通过所述功率分配构件、耦合臂所构成,且耦合臂自其电性连接端至延伸端对应第一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约为四分之一波长或二分之一波长任一者,以使第二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长度大于第一隔离间隙尽端形成之电流路径;又各相临配置的二辐射架各自所设其中一耦合臂共同与功率分配构件所设与其相对应的同一功率分配区块电性连接,从而共构形成一个辐射构件,又辐射构件与其对角配置的另一辐射构件构成一偶极天线架构等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发明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由于辐射架制造成型上可采单一金属管体料件进行加工即可制成,可获致构件简化、利于量产且具有较佳构件配置精准度,从而达到提升偶极天线振子质量与效能之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