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448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按键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及键盘,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拆卸的按键及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作为一种常见的输入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及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设备的输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键盘作为人机交流的手段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键盘包括多个按键,每个按键对应到不同的字元或符号,以于使用者按压时,输入对应的字元或符号的信息到电子产品中。目前的按键大多包括键帽、支撑结构及底板,支撑结构配置在底板与键帽之间并分别与底板和键帽可枢转地连接。然而,由于支撑结构与键帽之间以转动式或滑动式的枢转结构进行连接,键帽与支撑结构可轻易地被拆卸及组装,往往施力提拉键帽的边缘侧即可使键帽脱离支撑结构,如此外部人员可没有任何约束地随意拆卸按键,使得按键的内部设计被泄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对设计及制造厂商造成一定损失。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按键及键盘,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拆卸键帽的按键及键盘,可有效约束现有随意拆卸键帽的行为,同时能够保护按键的内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包括:底板;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设置;以及第一支撑杆,设置于该键帽下,该第一支撑杆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邻近该第一端部的第一薄弱部,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分别与该键帽和该底板枢接以支撑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至高点状态与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其中,于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撑杆受到该键帽的拉力,使得该第一支撑杆在该第一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

优选地,该第一端部枢接至该键帽的第一侧,该第一薄弱部为自背离该键帽方向开口的凹槽,于该第一侧处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撑杆在该第一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

优选地,该键帽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该底板上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分别转动或滑动地与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二连接部枢接,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于该至高点状态与该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于该键帽下,该第二支撑杆具有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及邻近该第三端部的第二薄弱部,该第三端部和该第四端部分别与该键帽和该底板枢接以支撑该键帽相对该底板于该至高点状态与该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其中,于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二支撑杆受到该键帽的拉力,使得该第二支撑杆在该第二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

优选地,该第三端部枢接至该键帽的第二侧,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该第二薄弱部为自背离该键帽方向开口的凹槽,于该第二侧处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二支撑杆在该第二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

优选地,该键帽底部具有第三连接部,该底板上具有第四连接部,该第三端部和该第四端部分别转动或滑动地与该第三连接部和该第四连接部枢接,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于该至高点状态与该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

优选地,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构成交错且彼此枢转的剪刀式支撑结构,以使得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可同步上下运动。

优选地,该第一端部枢接至该键帽的第一侧,该第三端部枢接至该键帽的第二侧,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其中,于该第一侧处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一支撑杆在该第一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及/或于该第二侧处剥离该键帽时,该第二支撑杆在该第二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

优选地,还包括薄膜电路板及弹性体,该薄膜电路板位于该弹性体下方,该弹性体位于该键帽下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包含上述所述的按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按键及键盘,藉由支撑结构邻近键帽的一端设置薄弱部,于剥离键帽时,支撑结构受到键帽的拉力使得支撑结构在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得按键结构被破坏。如此,拆解即导致按键破坏的损失可有效约束现有随意拆卸键帽的行为,例如恶意或随意地拆卸键帽,同时也能保护按键的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于至高点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于至低点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第一支撑杆与底板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并且,关于公知部分,为了避免发明的不清楚化,省略详细说明;为方便表述,本发明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性用词均为按键处于常规使用状态时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10于至高点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10于至低点状态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按键10包括底板11、键帽12及第一支撑杆13,键帽12相对于底板11设置,第一支撑杆13设置于键帽12下,第一支撑杆13具有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及邻近第一端部131的第一薄弱部133,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分别与键帽12和底板11枢接以支撑键帽12相对底板11于图1所示的至高点状态与图2所示的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其中,于剥离键帽12时,第一支撑杆13受到键帽12的拉力,使得第一支撑杆13在第一薄弱部133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得按键结构被破坏。如此,拆解即导致按键破坏的损失可有效约束现有随意拆卸键帽的行为,例如恶意或随意地拆卸键帽,同时也能保护按键的内部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31枢接至键帽12的第一侧s1,第一薄弱部133为自背离键帽12方向开口的凹槽,于第一侧s1处剥离键帽12时,第一支撑杆13在第一薄弱部133处率先受力断裂。

接下来对第一薄弱部133的结构作具体说明。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第一支撑杆与底板连接的示意图。第一支撑杆13具有朝向底板11的第一底面130,第一薄弱部133于第一底面130上形成缺口并向内凹陷形成一空槽状,以此使得第一薄弱部133相比于第一支撑杆13的其余部分的力承受能力更弱,如此,当以力f1于第一侧s1处剥离键帽12时,由于第一支撑杆13的第二端部132与底板11枢接,因此第一支撑杆13受到键帽12带来的拉力,使得第一支撑杆13在其第一薄弱部133处率先受力断裂。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薄弱部133为弧形凹槽,例如图3所示的类似半圆形的凹槽,凹槽凹陷的深度小于第一支撑杆13的厚度,当第一支撑杆13受力时,第一薄弱部133在弧形凹槽的槽最低点位置q处率先断裂,进而使第一支撑杆13断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薄弱部133的凹槽的具体设计位置及凹陷深度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计,例如综合考虑按键10正常的运作需求以及向上提拉键帽12时第一薄弱部133断裂的需求。

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薄弱部13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凹槽设计,只要满足其力承受能力相比于第一支撑杆13的其他部分弱即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薄弱部13也可采取其他的实施方式来弱化其力承受能力,例如将第一薄弱部13的区段设置为硬度更小的材质,只需满足在正常工作时上下运动及提拉键帽12时率先断裂的需求即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2底部具有第一连接部(图未示出),底板11上具有第二连接部(图未示出),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分别转动或滑动地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枢接,以支撑键帽12相对于底板11于至高点状态与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如图1所示,于至高点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3向上运动至最高点位置以支撑键帽12维持在至高点状态,于至低点状态时,按压键帽12使得第一支撑杆13向下运动直至贴近底板11以达到至低点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按键10还包括第二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4设置于键帽12下,第二支撑杆14具有第三端部141、第四端部142及邻近第三端部141的第二薄弱部143,第三端部141和第四端部142分别与键帽12和底板11枢接以支撑键帽12相对底板11于至高点状态与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其中,于剥离键帽12时,第二支撑杆14受到键帽12的拉力,使得第二支撑杆14在第二薄弱部143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得按键结构被破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薄弱部143与第一薄弱部133的结构和设计原理相同,请参考前述对第一薄弱部133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端部141枢接至键帽12的第二侧s2,第二侧s2与第一侧s1相对,第二薄弱部143为自背离键帽12方向开口的凹槽,于第二侧s2处剥离键帽12时,第二支撑杆14在第二薄弱部143处率先受力断裂。如此,当以力f2于第二侧s2处剥离键帽12时,由于第二支撑杆14的第四端部142与底板11枢接,因此第二支撑杆14受到键帽12带来的拉力,使得第二支撑杆14在其第二薄弱部143处率先受力断裂。习知的按键结构是四边形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是指邻近键帽12边缘的区域,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分别设置在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位置处,是为了更均匀地支撑键帽12的上下运动,并且一般拆卸键帽12时也是由键帽12的侧边进行施力,故分别由前述设置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的位置处施力剥离键帽12更便于拆解键帽12。

此外,键帽12底部具有第三连接部(图未示出),底板11上具有第四连接部(图未示出),第三端部141和第四端部142分别转动或滑动地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枢接,以支撑键帽12相对于底板11于至高点状态与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杆13的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分别与键帽12上的第一连接部、底板11上的第二连接部枢接,以及第二支撑杆14的第三端部141、第四端部142分别与键帽12上的第三连接部、底板11上的第四连接部枢接,其枢接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键帽12上的第一连接部为滑槽、第三连接部为卡槽,底板11上的第二连接部为卡槽、第四连接部为滑槽,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支撑杆14构成交错且彼此枢转的剪刀式支撑结构,以使得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支撑杆14可同步上下运动。其中,第一端部131枢接至键帽12的第一侧s1,第三端部141枢接至键帽12的第二侧s2,第二侧s2与第一侧s1相对,其中,以力f1于第一侧s1处剥离键帽12时,第一支撑杆13在第一薄弱部133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第一支撑杆13断裂而破坏按键结构;或者,以力f2于第二侧s2处剥离键帽12时,第二支撑杆14在第二薄弱部143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第二支撑杆14断裂而破坏按键结构。

另外,按键10还包括薄膜电路板及弹性体(图未示出),薄膜电路板位于弹性体下方,弹性体位于键帽12下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包括上述所述的按键1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及键盘,按键包括底板、键帽及第一支撑杆,键帽相对于底板设置,第一支撑杆设置于键帽下,第一支撑杆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邻近第一端部的第一薄弱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键帽和底板枢接以支撑键帽相对底板于至高点状态与至低点状态之间运动,其中,于剥离键帽时,第一支撑杆受到键帽的拉力,使得第一支撑杆在第一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本发明藉由支撑结构邻近键帽的一端设置薄弱部,于剥离键帽时,支撑结构受到键帽的拉力使得支撑结构在薄弱部处率先受力断裂,进而使得按键结构被破坏。如此,拆解即导致按键破坏的损失可有效约束现有随意拆卸键帽的行为,例如恶意或随意地拆卸键帽,同时也能保护按键的内部结构。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方式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方式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