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667发布日期:2018-06-12 22:3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各式各样的数码产品和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因此美观实用的壁式插座已是必不可少;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壁式插座多数只有两个二孔和三孔的插座,一般不带有USB插孔,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的需求,加上不合理的设计,很多时候还不能同时使用,使用临时带线插板又容易造成线路混乱,产生不安全隐患,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的需求,加上不合理的设计,很多时候还不能同时使用,使用临时带线插板又容易造成线路混乱,产生不安全隐患,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其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中德式插座组件、USB插座组件、设置在主体上的固定轴、设置在固定轴中的升降主体、设置在升降主体上的面板下盖、设置在面板下盖上无线发射线圈、覆盖在无线发射线圈上的面板上盖、电源线;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升降限位按钮;所述电源线穿过主体与德式插座组件、USB插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升降插座锁紧圈。

进一步的、所述德式插座组件包括升降德式三孔压板、设置在升降德式三孔压板上的拉伸三孔导电片和德式三孔接地组件、与拉伸三孔导电片和德式三孔接地组件电性连接的保护盒组件、覆盖在上述部件上的升降德式三孔面板;其中,所述升降德式三孔面板为阻燃PC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USB插座组件包括PCB板、覆盖在PCB板正面的升降插座USB面板、覆盖在PCB板背面的升降插座空白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主体上设置有插座升降轴,所述面板上盖、无线发射线圈和面板下盖配合设置在插座升降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升降插座锁紧圈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螺接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插座USB面板为阻燃PC材料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而且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很好的解决了手机的充电问题,多面的插座提高了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立体插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立体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其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中德式插座组件3、USB插座组件4、设置在主体1上的固定轴7、设置在固定轴7中的升降主体5、设置在升降主体5上的面板下盖8、设置在面板下盖8上无线发射线圈9、覆盖在无线发射线圈9上的面板上盖10、电源线6;所述主体1上设置有升降限位按钮11;所述电源线61穿过主体1与德式插座组件3、USB插座组件4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轴7上设置有升降插座锁紧圈2。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所述德式插座组件3包括升降德式三孔压板31、设置在升降德式三孔压板31上的拉伸三孔导电片32和德式三孔接地组件34、与拉伸三孔导电片32和德式三孔接地组件34电性连接的保护盒组件33、覆盖在上述部件上的升降德式三孔面板35;其中,所述升降德式三孔面板35为阻燃PC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材料防止内部电源短路时候导致着火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所述USB插座组件4包括PCB板41、覆盖在PCB板41正面的升降插座USB面板43、覆盖在PCB板41背面的升降插座空白面板42,所述升降插座USB面板43设置有若干与PCB板41配合的USB接口44;所述升降插座USB面板43为阻燃PC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材料防止内部电源短路时候导致着火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所述升降主体5上设置有插座升降轴51,所述面板上盖8、无线发射线圈9和面板下盖10配合设置在插座升降轴51上,所述升降主体5还包括与USB插座组件4配合的升降插座第一内胆52。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桌面升降式插座、所述固定轴外7壁设置有外螺纹71;所述升降插座锁紧圈2上设置有与外螺纹71相螺接的内螺纹21。

本发明的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立体插座,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而且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很好的解决了手机的充电问题,多面的插座提高了其实用性。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