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防水式卡扣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202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防水式卡扣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全防水式卡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连接器应用环境的复杂化,对电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的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会变成一种标配。众所周知,连接器插合状态的密封性能不保证,直接导致连接器的耐环境能力急剧下降,出现连接有不可靠,严重的会造成连接器失效。

目前传统卡口连接器一般情况下的密封现状。连接螺帽螺旋槽内孔面加工有三内螺旋槽,三螺旋槽呈对称分布,与插座上的卡销相对应匹配。卡口式连接器插合或分离时,通过径向旋合连接螺帽,使插座上的三卡销在三内螺旋槽内沿螺旋轨迹运动,从而实现轴向的插合或分离动作。

在卡口式连接器进行插合动作完成时,为达成插头、插座的锁定功能,在连接螺帽的三内螺旋槽末端加工有三螺旋槽落口,它的作用是在插座上的三卡销在三内螺旋槽内沿螺旋轨迹运动到螺旋槽的末端时,进入到三螺旋槽落口内。由于波形弹簧的存在,在插头、插座插合动作的始终会压缩波形弹簧,从而三卡销21在三内螺旋槽内始终存在与波形弹簧的弹力相抵抗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使三卡销在进入到三螺旋槽落口内时产生锁定作用,实现锁定功能。

同时,传统的三螺旋槽落口的加工方法是在三内螺旋槽的末端加工三贯穿孔,即连接螺帽上的卡销孔。这就形成一个密封的泄漏点。

对插座而言,插座内安装有座内密封圈,它在插头、插座插合后与插头壳体的插合端面产生压缩,从而达成密封效果。

综上可以看出,传统卡口连接器在插头、插座插合后,其密封形式是通过插头壳体的插合端面处产生压缩来实现的,它是单一的密封点,且卡口式连接器是通过波形弹簧的压缩力来产生锁紧力,它是一种弹性力,而非刚性锁紧(如螺纹锁紧)力,与生俱来的缺点是力量在圆周方向上不均衡(原因是波形弹簧本身的结构和连接器所受的弯曲力矩所致),这就造成了密封压缩力的失衡,易造成密封的失效。所以这样的密封方式可靠性不高,带有很大的风险。再者,如图3所示,插头、插座插合锁紧后,同时存在1,2,3三处间隙,在此三处,并没有做密封处理。在传统卡口式连接器的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上述三处产生泄漏。由此造成密封点失效、壳体加剧腐蚀、甚至无法插合的分离,造成连接器的最终失效!保证卡口式连接器的全密封性能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卡口式连接器插头或插座与尾部附件之间以及插头、插座插合锁紧时的全面密封难题,提供一种简易、可靠的全密封形式的电连接器,进一步拓宽适用范围,提高了卡口式连接器的可靠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防水式卡扣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组件以及尾部组件,

所述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壳体、密封连接卡帽和插座;

所述插座的内腔内安装有座内密封圈,插座的外壁上安装有外圆面O型密封圈,插座的尾部设有外螺纹;

所述插头壳体包括插合段和螺纹段,插合段的尾部设有限位凸台,螺纹段的前端外圆面安装有尾部O型圈;

所述密封连接卡帽包括密封段和螺旋槽段,螺旋槽段加工有螺旋槽,螺旋槽的末端设置有内置式落口,螺旋槽段的后方依次设有挡圈槽和内R槽,挡圈槽内安装有挡圈,内R槽内安装有卡帽内O型圈;

所述插头壳体的插合段插入插座的内腔,插合段端面抵紧座内密封圈形成密封;所述密封连接卡帽套接于插头壳体的外壁,插头壳体上套有波形弹簧,波形弹簧挤压于限位凸台与挡圈之间,卡帽内O型圈挤压于插头壳体的外壁形成密封;

所述插座尾部的外螺纹与密封连接卡帽的螺旋槽旋接配合,密封连接卡帽的密封段的内壁与插座外圆面O型密封圈配合形成密封;

所述尾部组件包括护线套、防水接头和锁紧拼帽;

所述护线套的前段的内腔依次设有密封内孔面、内螺纹段和环形燕尾槽,环形燕尾槽内安装有截面对应的护线套密封圈,护线套末段为外螺纹段,外螺纹段的前端安装有护线套O型圈;

所述防水接头前段的外壁上套有防水接头O型圈,防水接头的尾部内腔内安装有护线胶套;

所述锁紧拼帽的内腔依次设有密封内孔面和内螺纹段;

所述防水接头自护线套尾部插入,护线套内腔的台阶面对防水接头的前端端面轴向限位,防水接头外圆面上的防水接头O型圈与护线套的内壁挤压密封;锁紧拼帽套于护线套的尾端,护线套尾部的护线套O型圈与锁紧拼帽内腔的密封内孔面挤压形成密封,锁紧拼帽的内螺纹与护线套尾部的外螺纹旋接锁定,锁紧拼帽尾部的锥形内腔对防水接头尾部端面轴向限位并挤压防水接头及护线胶套形成与线缆间的密封;

所述插头壳体尾部的螺纹段与护线套前段的内螺纹段旋接配合,插头壳体的尾部O型圈与护线套前段内腔的密封内孔面挤压形成密封,插头壳体尾部端面与护线套内腔的护线套密封圈挤压形成密封。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针对现有卡扣式连接器上存在的间隙及密封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方案通过机构设计,共计形成九个密封点,对现有的间隙补充密封且优化密封方式,达成全面防水的效果。解决了传统卡口连接器密封点单一,密封不可靠,使用环境局限,耐环境差,潮湿环境使用寿命短的弊端。达成增加了卡口式连接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其耐环境能力和使用寿命,从而大大提高了卡口式连接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附图;

图2为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连接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护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锁紧拼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方案的总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一种全防水式卡扣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组件以及尾部组件,

所述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座4、插头壳体5和密封连接卡帽6;

所述插座4的内腔内安装有座内密封圈41,插座的外壁上安装有外圆面O型密封圈42,插座的尾部设有外螺纹43;

所述插头壳体5外圆面上设有插合段51和螺纹段52,插合段51的尾部设有限位凸台53,螺纹段52的前端外圆面安装有尾部O型圈54;

所述密封连接卡帽6包括密封段61和螺旋槽段62,螺旋槽段62加工有螺旋槽63,螺旋槽63的末端设置有内置式落口64,螺旋槽段62的后方依次设有挡圈槽65和内R槽66,挡圈槽内安装有挡圈67,内R槽内安装有卡帽内O型圈68;

所述插头壳体5的插合段51插入插座4的内腔,插合段51端面抵紧座内密封圈41形成第一密封;所述密封连接卡帽6套接于插头壳体5的外壁,插头壳体5上套有波形弹簧55,波形弹簧55挤压于限位凸台53与挡圈67之间,卡帽内O型圈68挤压于插头壳体5的外壁形成第二密封;

所述插座4尾部的外螺纹43与密封连接卡帽6的螺旋槽63旋接配合,取代了通孔于限位柱的配合,避免了孔柱配合时产生的间隙,起到间接密封,形成第三密封;密封连接卡帽6的密封段61的内壁与插座4外圆面O型密封圈54配合形成第四密封;

所述尾部组件包括护线套7、防水接头8和锁紧拼帽9;

所述护线套7的前段的内腔依次设有密封内孔面71、内螺纹段72和环形燕尾槽73,环形燕尾槽73内安装有截面对应的护线套密封圈74,护线套7末段为外螺纹段75,外螺纹段75的前端安装有护线套O型圈76;

所述防水接头8前段的外壁上套有防水接头O型圈81,防水接头的尾部内腔内安装有护线胶套82;

所述锁紧拼帽9的内腔依次设有密封内孔面91和内螺纹段92;

所述防水接头8自护线套7尾部插入,护线套7内腔的台阶面对防水接头8的前端端面轴向限位,防水接头8外圆面上的防水接头O型圈81与护线套7的内壁挤压形成第五密封;锁紧拼帽9套于护线套7的尾端,护线套7尾部的护线套O型圈76与锁紧拼帽9内腔的密封内孔面91挤压形成第六密封,锁紧拼帽9的内螺纹92与护线套7尾部的外螺纹75旋接锁定,锁紧拼帽9尾部的锥形内腔93对防水接头8尾部端面轴向限位并挤压防水接头及护线胶套82形成与线缆间的第七密封;

所述插头壳体5尾部的螺纹段52与护线套7前段的内螺纹段72旋接配合,插头壳体5的尾部O型圈54与护线套7前段内腔的密封内孔面71挤压形成第八密封,插头壳体5尾部端面与护线套7内腔的护线套密封圈74挤压形成第九密封。

尾部组件还具有屏蔽和夹线的功能。在护线套7内安装有屏蔽环77,可以压持电缆屏蔽网,形成屏蔽效果。通过锁紧拼帽9在护线套7上的旋合,起到锁紧作用,防水接头8尾端上设有棘齿83,在旋紧锁紧拼帽9时会在圆周方向上对电缆进行收紧,起到夹持电缆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