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芯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15阅读:2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芯线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特别涉及一种铁芯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芯线圈为圆柱体铁芯,绕组线沿着圆柱体的外表面围绕,这种线圈可以做到很大的电感量。虽然铁芯线圈的电感量可以做到很大,但是电感量越大其铁损就越大。所谓铁损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降低磁滞损耗可以采用高导磁的硅钢片,但是这样却无法降低涡流损耗,如果为了降低涡流损耗而采用非金属绝缘体作为铁芯,由于非金属绝缘的磁导率普遍不高,因此这样一来涡流损耗是降低了,但是磁滞损耗却提高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发明人提供一种低铁损的铁芯线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铁芯线圈涡流损耗与磁滞损耗之间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铁芯线圈,包括绕组线和铁芯,所述绕组线围绕所述铁芯,所述铁芯包括若干环状铁芯,环状铁芯之间套接,所述相邻的环状铁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充满绝缘材料构件,所述环状铁芯为金属导磁材料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绝缘材料构件为橡胶磁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环状铁芯为硅钢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绕组线包括第一绕组线和第二绕组线,所述第一绕组线的线径小于第二绕组线,所述第一绕组线的头部和第二绕组线的头部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线的尾部和第二绕组线的尾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所述第一、二绕组线的外表面涂覆绝缘加热自粘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金属导磁材料制成若干环状铁芯,并将他们套接替代现有的圆柱体铁芯,而且环状铁芯之间通过绝缘体分隔,通过这样的结构解决了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之间的矛盾,降低了铁芯线圈的铁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铁芯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绕组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铁芯线圈,其铁芯由3个环状铁芯套接而成,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铁芯t1、第二铁芯t2和第三铁芯t3,第一、二、三铁芯t1、t2、t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填充绝缘材料构件,所述环状铁芯为金属导磁材料构件。绕组线沿着第一铁芯t1的外周面围绕成线圈。

通过这样的结构,将铁芯分通过3个环状铁芯套接而成,而且这3个环状铁芯之间并不导电,在保证良好的汇聚磁力线的前提下,减少在铁芯上形成的涡流,降低涡流损耗。

作为优化,在所述间隙填充橡胶磁构件。橡胶磁具有导磁和绝缘两种性质,在保证环状铁芯之间绝缘的前提下,降低磁阻,提升线圈的品质因数。进一步,将第一、二、三铁芯t1、t2、t3设置为硅钢构件。

作为优化,参考图2,所述绕组线包括第一绕组线a1和第二绕组线a2,所述第一绕组线a1的线径小于第二绕组线a2,所述第一绕组线a1的头部和第二绕组线a2的头部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线a1的尾部和第二绕组线a2的尾部连接。利用一大一小线径的绕组线作为线圈绕线,通过两条线内阻的差异,减少线圈匝和匝之间的电位差,从而降低线圈的分布电容。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二绕组线的外表面涂覆环氧树脂。有利于绕组线之间的绝缘和加热粘合,使得线圈不易松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