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电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722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电阻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电阻。



背景技术:

绕线电阻器主要用来在低频交流电路中发挥降压、分流、负载、反馈、转能、匹配等作用,或在电源电路中起到吸收器和分压器的作用,也可用作震荡回路和变压器内衰减调整及脉冲形成电路中的分流器。此外,也可用于整流器中滤波级电容器的放电和消火花。同时可广泛应用于家电、医疗设备、汽车行业、铁路、航空、军用设备仪器等领域。

在上述许多领域,对绕线电阻的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绕线电阻自身电感的大小要求。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线绕电阻中,电阻丝多采用螺旋方式绕制在瓷体芯棒上,从瓷体芯棒的一端开始,不断的沿绕线骨架表面呈螺旋状缠绕,直至绕制到瓷体芯棒的另一端;电感较大,不能满足许多领域对绕线电阻低电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电阻,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线电阻内部电感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电阻,包括外壳、绕线骨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电阻丝和用于将绕线骨架、电阻丝封装在所述外壳内的封装体,所述绕线骨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延伸出所述外壳外;所述电阻丝缠绕在所述绕线骨架上,所述电阻丝在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缠绕;所述电阻丝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绕线骨架为柱状体,绕线骨架的第一端为所述柱状体的一端,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二端为所述柱状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绕线骨架上设置有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绕线凹槽,所述电阻丝位于所述绕线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部,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缺口部,所述电阻丝以由第一缺口部延伸至第二缺口部或者第二缺口部延伸至第一缺口部的走线方式缠绕在所述绕线骨架上。

进一步,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子安装部,所述绕线骨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子安装部,所述第一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子安装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部上;所述封装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绕线骨架封装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引出部和第一连接部,所示第一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子安装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引出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部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出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引出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热套,所述绕线骨架设置在所述导热套内,所述封装体将所述绕线骨架、电阻丝封装在所述导热套内。

进一步,所述导热套外侧设置有导热套定位凸起,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热套定位凸起配合定位的外壳定位凹槽。

进一步,所述导热套内侧设置有导热套定位凹槽,所述封装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导热套定位凹槽配合的封装体定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电阻,改变了传统绕线电阻中螺旋状的电阻丝绕制方式,而是通过电阻丝以单个半圈沿第一端到第二端的走线方式进行绕制,最终将整个电阻丝缠绕在绕线骨架上。该走线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电阻丝内部电感的大小;制作出电感较小的绕线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电阻整体结构组成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装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电阻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 10;散热翅片 101;外壳定位凹槽 102;绕线骨架 20;第一缺口部 201;第二缺口部 202;第一端子安装部 203;第二端子安装部 204;第一端子 31;第一引出部 311;第一连接部 312;第一凹槽 313;第二端子 32;第二引出部 321;第二连接部 322;第二凹槽 323;电阻丝 40;封装体 50;封装体定位凸起 501;导热套 60;导热套定位凸起 601;导热套定位凹槽 6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8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绕线电阻,包括外壳10、绕线骨架20、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电阻丝40和用于将绕线骨架20、电阻丝40封装在外壳10内的封装体50,所述绕线骨架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一端子31位于所述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子32位于所述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均延伸出所述外壳10外;所述电阻丝40缠绕在所述绕线骨架20上,电阻丝40在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往复缠绕;所述电阻丝40的一端与第一端子3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子32电连接。

更具体的,可以认为,电阻丝40的缠绕方向为从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到第二端或者从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到第一端。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电阻丝40以单个半圈沿第一端到第二端或沿第二端到第一端的走线方式缠绕在绕线骨架20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电阻,通过电阻丝40以单个半圈沿第一端到第二端或沿第二端到第一端的走线方式缠绕在绕线骨架20上,极大的降低了绕线电阻的电感。

上述“以单个半圈沿第一端到第二端或沿第二端到第一端的走线方式”,如图2所示,电阻丝40从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开始绕起,从第一端到第二端为一个半圈,再从第二端回到第一端为第二个半圈,以此类推。因此,上述单个半圈指的是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一个半圈或从第二端回到第一端的一个半圈。而传统的绕线方式为,沿着柱状的绕线骨架20,呈螺旋状绕线;电阻丝40是沿着柱状体的圆周方向缠绕,而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若使用的是柱状体的绕线骨架20,则电阻丝40的走线方向为沿柱状体的高度方向或与柱状体中心轴平行的方向。

另外,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电阻丝40的缠绕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认为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电阻丝40缠绕的两个支点,而电阻丝40则在这两个支点之间来回缠绕,最终形成缠绕有电阻丝40的绕线骨架20。

上述三种描述,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出电阻丝缠绕方向而设置的三个描述方式;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三种描述方式是同一个发明点,并且可以相互替换或配合理解。

在行业内常用的绕线电阻制备方式中,一般先将绕线骨架20、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及电阻丝40都安装在外壳10内,然后再向外壳10内加入封装材料,注塑或者灌封的方式都可,待封装材料凝固后,形成最终的封装体50。此时,封装体50位于外壳10内,同时也将绕线骨架20、电阻丝40封装并固定在外壳10内。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是指其靠近第一端子31的一端端部,而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是指其靠近第二端子32的一端端部;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靠近绕线骨架20的一端与电阻丝40电连接,而远离绕线骨架20的一端延伸出外壳10外,用于将绕线电阻与外部电路或其他装置或电器元件连接。

其中,第一端子31位于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可以是第一端子31与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直接连接,如下文中第一端子31套设在线绕骨架的第一端;也可以是第一端子31邻近线绕骨架的第一端设置,而其固定是通过封装体50进行固定和定位的。同理,第二端子32位于线绕骨架的第二端,也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第一端子31与线绕骨架的第二端直接连接,如下文中第二端子32套设在线绕骨架的第二端;另一种则是第二端子32邻近线绕骨架的第二端设置,而其固定是通过封装体50进行固定和定位的。

本实用新型中,电阻丝40为合金丝,合金丝优选具有高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小、表面抗氧化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良好的加工性能及可焊性好的合金丝,且表面有耐高温、耐高压、绝缘及阻燃性好的绝缘漆包裹结构;更具体的,优选镍铬、镍铬铁、康铜、新康铜、锰铜电阻合金中的一种。

而绕线骨架20的材料,应当具有高强度、高导热、绝缘及阻燃性好的特点;因此,优选氧化玻陶瓷、氮化铝陶瓷、氮化硼陶瓷、碳化硅中的一种。第一端子31和/或第二端子32选自银、铜、金、铝、钨、镍、铁、钢中的一种或几种。封装体50的材料,应当选取固化后具有高导热、高硬度、高粘接强度、绝缘耐压性好、变形收缩率小、阻燃性好、耐温的特点的材料;如,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的一种。导热套60的材料选自银、铜、金的一种或几种。而外壳10的材料选自铝、钨、锌、镍、铁、钢、铅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绕线骨架20为柱状体,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为柱状体的一端,而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为柱状体的另一端。首先,柱状体在制作的过程中,便于加工;其次,强度高。更具体的,可以选择中空的柱状体作为绕线骨架20,如此,便于加工、强度高并且导热性好。

在该实施例中,柱状体的两端是很好理解的,一个柱状体,其两端必然是沿其中心轴方向的两个顶端;第一端则为柱状体的一端,第二端为柱状体的另一端,如此便很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走线缠绕方式了。如图2所示,电阻丝40由柱状体的一端(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延伸到柱状体的另一端(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如此便完成了一个半圈的绕线;而后,再由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端,完成往回缠绕的半圈;依次类推,不断的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来回缠绕,最终形成带有电阻丝40的绕线骨架20。

更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柱状体为圆柱状体,而缠绕在绕线骨架20上的电阻丝40,其没一个半圈均是沿柱状体的轴线延伸,并且,各个半圈的延伸线之间是平行的,同时与绕线骨架20的中心轴平行。如此,便是理论上最好的绕线方式;平行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电阻丝40之间的干扰,降低短路风险;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绕线电阻的内部电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绕线骨架20上沿其长度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设置绕线凹槽,在缠绕电阻丝40时,将电阻丝40沿着该绕线凹槽进行缠绕。如此,可以降低缠绕难度,提高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工艺简单,安装方便。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部201,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缺口部202,电阻丝40以由第一缺口部201延伸至第二缺口部202的走线方式缠绕在绕线骨架20上。

如图2中,可以将第一缺口部201和第二缺口部202设置成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同时更优选的,某一对第一缺口部201和第二缺口部202之间的连线,可以选择与绕线骨架20的中心轴平行。而,若以工业制造为前提,可以将第一缺口部201和第二缺口部202之间的连线设置成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如此,可以一条电阻丝40沿着一定的倾斜角度,直接可以缠绕形成最终的绕线电阻。

更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骨架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子安装部203,所述绕线骨架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子安装部204,所述第一端子31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子安装部203上,所述第二端子32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部204上;所述封装体50将所述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和绕线骨架20封装在一起。通过将端子套设在安装部上,如此,一方面可以提交封装体50的封装性能,整体的机械性能;同时也便于产品的生产和结构搭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封装体50将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和绕线骨架20封装在一起,提高了整体连接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31包括第一引出部311和第一连接部312,所示第一连接部312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子安装部203上;所述第二端子32包括第二引出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部204上。将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制作成连接和引出两个部分,同时确保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与内部电阻丝4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与外部电路或元器件的电连接。

如图3或图4所示,为了确保第一端子31或第二端子32与封装体50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第一端子31的第一引出部311和第一连接部3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313,同时,在第二端子32的第二引出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323。如此,在进行灌封或封装时,就可以通过上述第一凹槽313和第二凹槽323的存在,加强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与外壳10以及绕线骨架20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端子与外部结构或电路的可靠连接,在第一引出部311和第二引出部321上均设置成带有内螺纹的多边形柱体。一方面,内螺纹便于连接;另一方面,多边形柱体防止转动,提高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外壳10的散热性能,在外壳10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101;同时,上述散热翅片101为相互隔开的多个。在使用过程中,当风吹过散热翅片101时,能够对外壳10内部进行散热,提高绕线电阻的散热性能。上述散热翅片101,可以设置在外壳10的两侧面,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0的顶部。另外,外壳10的下表面为平面,并且外壳10上设置有由上至下贯通的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可以将绕线电阻安装并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内设置有导热套60,绕线骨架20设置在导热套60内,封装体50将绕线骨架20、电阻丝40封装在所示导热套60内。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热套60,能够将绕线骨架20处(封装体50内)产生的热量,迅速通过导热套60传递给外壳10,加强了绕线电阻整体的散热性能;解决了传统绕线电阻散热性能差的问题,同时简化了生产环节,通过设置一层导热套60,即可完成散热提高的目的。

更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可以将导热套60选用比外壳10导热系数更高的材料,比如金属材料;如此,便可以通过导热套60将内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给外壳10,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套60外侧设置有导热套定位凸起601,同时,外壳10内侧设置有与该导热套定位凸起601配合定位的外壳定位凹槽102。如此,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定位作用,防止导热套60在外壳10内部转动,提高了外壳10与导热套60配合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导热套60内侧设置有导热套定位凹槽602,所述封装体50上形成有与所述导热套定位凹槽602配合的封装体定位凸起501。如此,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定位作用,防止导热套60与封装体50之间发生相互转动,提高两者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热套定位凹槽602优选沿导热套6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同时其上的导热套定位凸起601也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如此,可以增加定位部件的长度,进一步加强定位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