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82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通常由磁路系统、接触系统、推动机构和基座组成。磁路系统一般由两个基本对称的磁路组成,包括静止导磁体部件、可动导磁体部件和线圈,接触系统包括动簧部分、静簧部分,推动机构主要包括推动卡。继电器线圈通正向脉冲电压,磁路系统工作,推动卡推动动簧部分,使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相接触,继电器动作,线圈通反向脉冲电压,磁路系统工作,推动卡推动动簧部分,使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继电器复归。

三相磁保持继电器是指含有三组接触系统即含有三组动、静簧部分(即A相、B相、C相),由推动机构即推动卡同时推动三组动簧部分,使三组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分别与对应的三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

现有技术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如中国专利CN201112293Y所披露的,是将三组动、静簧部分(即A相、B相、C相)平行依序排列地设在底座的一侧,三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磁路部分设在底座的另一侧,这种结构的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容易导致处在中间的一组动、静簧部分(即B相)的温升明显高于处在两边的动、静簧部分(即A相、C相),从而影响产品的寿命。另外,现有技术的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在推动卡与衔铁部分、动簧部分之间的配合中,推动卡与衔铁部分设有限位结构,推动卡与动簧部分也设有限位结构,这就造成了机构的运动不够灵活,进而影响机构运动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主要通过对推动卡和衔铁部分、动簧部分之间的配合结构的改进,既能均衡产品的热场,降低温升;还能进一步可以提高机构的运动灵活性和可靠度,同时,当触点在带负载工作时能更有力的分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衔铁部分、动簧部分和底座,衔铁部分和动簧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中;所述衔铁部分具有推动杆;所述动簧部分由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构成,且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在底座中成顺序排列;所述衔铁部分的推动杆配置在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之间;所述推动卡设有一个用来与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三个分别用来与三相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第二卡槽;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的头部完全悬置在推动卡的第一卡槽中而没有相互限位;三个第二卡槽中,仅有B相第二卡槽、C相第二卡槽与对应的B相动簧部分、C相动簧部分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设置为相互限位。

所述推动卡的第二卡槽为双凹口结构,该双凹口结构由推杆、拉杆和连接块连接成工字形结构而形成;当推动卡的第二卡槽与动簧部分的动簧片相配合时,推动卡的推杆用来将动簧片向触点闭合方向推动,推动卡的拉杆用来将动簧片向触点分离方向拉动。

所述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的动簧片的结构相同,动簧片末端设有卡口,当动簧片与推动卡的第二卡槽相配合时,动簧片的末端的卡口卡接在推动卡的第二卡槽的连接块处。

所述推动卡的B相第二卡槽、C相第二卡槽的连接块的宽度尺寸大于推动卡的A相第二卡槽的连接块的宽度尺寸,从而使得推动卡的B相第二卡槽、C相第二卡槽与对应的动簧片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相互限位配合时,推动卡的A相第二卡槽与对应的动簧片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没有限位配合。

所述连接块斜向连接在推杆和拉杆的中间,并使推动卡的第二卡槽与动簧片相配合时,拉杆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小于推杆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以使推动卡在继电器复归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比继电器动作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更加靠近动触点。

所述动簧片由至少二片簧片叠合组成,在对应于动触点的背面的一片簧片的末端向背离动触点的方向折出,其端头设有弯折,以便钩住推杆的上沿,防止推动卡的第二卡槽沿着推动卡的厚度方向与动簧片相脱离。

所述推动卡的第一卡槽为方框形结构。

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引出片,在底座设有用来配合动簧部分的插槽;所述动簧片在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与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相连接并使动簧引出片的端头至动簧片的端头留有一段距离;底座的插槽中,对应于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设有凸筋,当动簧引出片与底座的插槽相配合时,底座的插槽的凸筋抵在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的该段距离位置。

在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的该段距离处沿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另一面还设有凸苞,所述动簧引出片通过该凸苞与底座的插槽呈过盈相配合。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衔铁部分的推动杆配置在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之间;所述推动卡设有一个用来与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和三个分别用来与三相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第二卡槽;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的头部完全悬置在推动卡的第一卡槽中而没有相互限位;B相第二卡槽、C相第二卡槽与对应的B相动簧部分、C相动簧部分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设置为相互限位。该结构,磁路部分置于中间,能均衡产品的热场,降低温升;推动卡与B、C相动簧限位,衔铁位置与推动卡完全放开不参与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构的运动灵活性和可靠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连接块斜向连接在推杆和拉杆的中间,并使推动卡的第二卡槽与动簧片相配合时,拉杆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小于推杆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以使推动卡在继电器复归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比继电器动作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更加靠近动触点。本实用新型这种将推动卡的推拉结构设计成推、拉位置点错位,使拉开动簧时的位置点更靠近触点位置,当触点在带负载工作时能更有力的分断。

3、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动簧片在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与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相连接并使动簧引出片的端头至动簧片的端头留有一段距离;在底座的插槽中,对应于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设有凸筋,当动簧引出片与底座的插槽相配合时,底座的插槽的凸筋抵在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的该段距离位置,在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的该段距离处沿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另一面还设有凸苞,所述动簧引出片通过该凸苞与底座的插槽呈过盈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多个零件来料的累积公差,提高了引出片定位精度,而现有技术的引出片是通过引出片料厚+三片动簧片厚度与底座配合定位的,由于多个零件的累积公差,现有技术的该种定位方式变差大,一致性不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衔铁部分、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衔铁部分、动簧部分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衔铁部分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M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N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卡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与静簧部分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与静簧部分相配合(转动一个方向)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簧引出片与底座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H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推动卡2、衔铁部分4、动簧部分3和底座1,衔铁部分4和动簧部分3分别装在底座1中;所述衔铁部分4具有推动杆41;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3有三组,与三组静簧部分5对应配合;三组动簧部分为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构成,且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在底座中成顺序排列;所述衔铁部分的推动杆41配置在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之间;所述推动卡2设有一个用来与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1和三个分别用来与三相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2;衔铁部分的推动杆41的头部完全悬置在推动卡的第一卡槽21中而没有相互限位;三个第二卡槽中,仅有B相第二卡槽22、C相第二卡槽22与对应的B相动簧部分3、C相动簧部分3之间在推动卡2的宽度方向设置为相互限位。本实用新型中,推动卡2的长度方向是指推动和拉动动簧的方向,推动卡2的厚度方向是指推动卡2材料的厚度,动簧部分3的动簧片31就是沿着推动卡2的厚度方向与推动卡2相配合的,推动卡2宽度方向是指与推动卡的长度方向为同一平面,且是与推动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推动卡2的一个第一卡槽21和三个第二卡槽22都是沿着推动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从位置上来说,A相第二卡槽2201和B相第二卡槽2202设在第一卡槽21的一边,C相第二卡槽2203设在第一卡槽21的另一边。

本实施例中,推动卡2的第二卡槽22为双凹口结构,该双凹口结构由推杆221、拉杆222和连接块223构成,连接块223连接在推杆221和拉杆222的中间,该双凹口结构由推杆221、拉杆222和连接块223连接成工字形结构而形成;当推动卡的第二卡槽22与动簧部分的动簧片31相配合时,推动卡的推杆221用来将动簧片31向触点闭合方向推动,推动卡的拉杆222用来将动簧片31向触点分离方向拉动。

本实施例中,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的动簧片的结构相同,动簧片31的末端设有卡口311,当动簧片31与推动卡的第二卡槽22相配合时,动簧片的末端的卡口311卡接在推动卡的第二卡槽的连接块223处。

本实施例中,推动卡的B相第二卡槽2202、C相第二卡槽2203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大于推动卡的A相第二卡槽2201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从而使得推动卡的B相第二卡槽2202、C相第二卡槽2203与对应的动簧片31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相互限位配合时,推动卡的A相第二卡槽2201与对应的动簧片31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没有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B相第二卡槽2202、C相第二卡槽2203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为4.15mm,A相第二卡槽2201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为3.85mm,由于A相动簧部分、B相动簧部分和C相动簧部分的动簧片的卡口311的宽度尺寸都是一样,由于A相第二卡槽2201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较小,B相第二卡槽2202、C相第二卡槽2203的连接块223的宽度尺寸较大,因此,也可以说B、C相限位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推动卡尺寸来约束的。

本实施例中,连接块223斜向连接在推杆221和拉杆222的中间(A相卡槽、B相卡槽、C相卡槽均为如此结构),并使推动卡的第二卡槽22与动簧片31相配合时,拉杆222到动簧片31上动触点32的距离小于推杆221到动簧片上动触点32的距离,以使推动卡2在继电器复归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比继电器动作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更加靠近动触点,也就是说使推动卡2对动簧片的拉开位置点更靠近触点位置。

本实施例中,动簧片31由三片簧片叠合组成,在对应于动触点的背面的一片簧片312的末端向背离动触点的方向折出,其端头设有弯折313,以便钩住推杆221的上沿,防止推动卡2的第二卡槽22沿着推动卡的厚度方向与动簧片31相脱离。

本实施例中,推动卡的第一卡槽21为方框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引出片33,在底座1设有用来配合动簧部分的插槽11;所述动簧片31在动簧引出片33的厚度的一面与动簧引出片33的一端相连接并使动簧引出片的端头至动簧片的端头留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动簧引出片33比动簧片31长出一段距离331;底座的插槽11中,对应于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设有凸筋12,当动簧引出片33与底座的插槽11相配合时,底座的插槽的凸筋12抵在动簧引出片33的一端的该段距离位置331。

在动簧引出片33的一端该段距离处沿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另一面还设有凸苞332,所述动簧引出片33通过该凸苞332与底座的插槽11呈过盈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将衔铁部分的推动杆41配置在B相动簧部分3和C相动簧部分4之间;所述推动卡2设有一个用来与衔铁部分的推动杆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1和三个分别用来与三相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2;衔铁部分的推动杆41的头部完全悬置在推动卡的第一卡槽21中而没有相互限位;B相第二卡槽22、C相第二卡槽22与对应的B相动簧部分3、C相动簧部分3之间在推动卡的宽度方向设置为相互限位。该结构,磁路部分置于B相和C相的中间,能均衡产品的热场,降低温升;推动卡与B、C相动簧限位,衔铁位置与推动卡完全放开不参与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构的运动灵活性和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将连接块223斜向连接在推杆221和拉杆222的中间,并使推动卡的第二卡槽22与动簧片31相配合时,拉杆222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小于推杆221到动簧片上动触点的距离,以使推动卡2在继电器复归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比继电器动作时与动簧片相接触的作用点更加靠近动触点。本实用新型这种将推动卡的推拉结构设计成推、拉位置点错位,使拉开动簧时的位置点更靠近触点位置,当触点在带负载工作时能更有力的分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将动簧片31在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与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相连接并使动簧引出片33的端头至动簧片的端头留有一段距离331;在底座的插槽11中,对应于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一面设有凸筋12,当动簧引出片33与底座的插槽11相配合时,底座的插槽的凸筋12抵在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的该段距离位置331,在动簧引出片33的一端该段距离处沿动簧引出片的厚度的另一面还设有凸苞332,所述动簧引出片33通过该凸苞332与底座的插槽11呈过盈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多个零件来料的累积公差,提高了引出片定位精度,而现有技术的引出片是通过引出片料厚+三片动簧片厚度与底座配合定位的,由于多个零件的累积公差,现有技术的该种定位方式变差大,一致性不高。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