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73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属于电磁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磁铁的可靠性,一般均采用余度设计,目前现有结构均在电磁铁内部增加了线圈余度,几个余度的线圈在同一截面内,仅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来实现多余度设计,因线圈位置的改变,造成几个线圈产生的力值不同,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合理地将E型电磁铁划分为多个磁极,对称处采用同一个漆包线绕制后,实现多余度设计。

采用环状结构,包括静衔铁和动衔铁;该静衔铁为环形,在其上侧沿圆周方向是若干个线圈骨架;在线圈骨架的内侧是导磁体,外侧是漆包线,相邻的线圈骨架上漆包线的绕制方向相反;通过连接螺钉将所述静衔铁和每一个导磁体连接,在E型电磁铁的环状结构内侧安装有隔磁环,在线圈骨架和漆包线接触的表面有绝缘纸。

所述线圈骨架的数量是6个。

当采用双余度时,每个绕组包括3个线圈骨架及相应的导磁体和漆包线。

当采用三余度时,每个绕组包括2个线圈骨架及相应的导磁体和漆包线。根据使用方式将动衔铁与运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有益效果:

1、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

2、避免在同一截面内绕制漆包线,使提高了绕制的工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的主视图不包括动衔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的左视图包括动衔铁;

图3是静衔铁的主视图;

图4是静衔铁的左视图;

图5是线圈骨架的主视图;

图6是线圈骨架的左视图;

图7是导磁体的主视图;

图8是导磁体的左视图;

图9是动衔铁的主视图;

图10是动衔铁的左视图。

1-静衔铁、2-线圈骨架、3-导磁体、4、隔磁环、5-绝缘纸、6-连接螺钉、7-漆包线、8-动衔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多余度多极E型电磁铁,采用环状结构,包括静衔铁1和动衔铁8;该静衔铁1为环形,在其上侧沿圆周方向是若干个线圈骨架2;在线圈骨架2的内侧是导磁体3,外侧是漆包线7,相邻的线圈骨架2上漆包线7的绕制方向相反;通过连接螺钉4将所述静衔铁1和每一个导磁体3连接,在E型电磁铁的环状结构内侧安装有隔磁环6,在线圈骨架2和漆包线7接触的表面有绝缘纸5。

所述线圈骨架2的数量是6个。当采用双余度时,每个绕组包括3个线圈骨架2及相应的导磁体3和漆包线7。当采用三余度时,每个绕组包括2个线圈骨架2及相应的导磁体3和漆包线7。根据使用方式将动衔铁8与运动件连接。

实现过程:

将绝缘纸5包裹在线圈骨架2内侧,进行绝缘处理后,分别在线圈骨架2的Ⅰ、Ⅲ、Ⅴ上绕制相同方向、相同匝数的漆包线7,定义为余度1。按上述方式反方向在线圈骨架2的Ⅱ、Ⅳ、Ⅵ绕制漆包线7,定义为余度2。将线圈骨架2的Ⅰ、Ⅱ、Ⅲ、Ⅳ、Ⅴ、Ⅵ用连接螺钉4将导磁体3和静衔铁1连接。

余度1的漆包线的两端通电后,产生交替的N、S磁场,进而在静衔铁1、导磁体3、动衔铁8、以及导磁体3与动衔铁8之间形成磁路,在导磁体3与动衔铁8的气隙处产生吸力。因磁路相同,对于余度2的漆包线通电后能够产生相同的吸力。

综上所述,仅通过增加磁极的数量,即可以实现多余度电磁铁的设计,降低了设计复杂性,提高装配的工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