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85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中,断路器出线端一般装有一组隔离开关和两组接地开关,接地开关分列于隔离开关两侧,在隔离开关后侧一般为具有短路关合能力的快速接地开关,目前在110kV电压等级中,通常把隔离开关与靠近断路器侧的一组接地开关复合,简化为三工位开关,有合闸、隔离、接地三个工作位置,按通常意义的所谓GIS出线间隔,电气通路从断路器引至线路三工位开关,从动触头座“导入”,经合闸后的动触头到静触头,最后以静触头座为出线端,“导出”电气通路至分支母线,一般三工位开关为三通或四通结构,一端“进线”,其余端“出线”或连接快速接地开关,使用端法兰面上加装盘式绝缘子,起支撑、连接导体和气隔作用,例如专利号为201320431319.0的专利,包括一组三工位开关单元和一组快速接地开关单元,其中三工位开关单元包括壳体、静触头支座、四通静触座、第一动触头座、第一动触头、接地触座,三工位开关壳体为四通型圆筒结构,具有上、下、前、后共四个相同的法兰面,虽然布置灵活,满足各种GIS出线方案布置的需要,同时能减少制造消耗,降低制造成本,但是目前的开关在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接触都是采用弹动的方式,经常的弹动会使上接触片与下接触片的接触不严密,会导致上接触片与下接触片发生分离的现象,影响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外壳,外壳的内腔安装有下接触板,下接触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稳定杆,下接触板的上端安装有上接触板,上接触板的顶端安装有下压板,下压板贯穿外壳,下压板的左右两侧表面设有凹槽,下压板的顶端安装有压动板,压动板的顶端安装有把手,把手的外壁上包裹有橡胶套,外壳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固定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定向导板,固定箱的内腔安装有凹型固定板,凹型固定板的内腔滑杆,滑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弹簧座,弹簧座的内腔安装有弹簧,滑杆通过弹簧与凹型固定板配合相连,凹型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推动箱,推动箱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滑块,滑块与定向导板配合相连,推动箱的外侧安装有球体,球体贯穿固定箱,球体与凹槽配合相连。

为了进一步完善,下接触板的底端安装有弹动装置,弹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内腔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台,支撑台通过第二弹簧与支撑座配合相连,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向板,导向板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杆,导向板与连接杆配合相连,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台相连,支撑台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

进一步完善,连接杆与支撑台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块。

进一步完善,凹型固定板与推动箱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板。

进一步完善,底座的底端安装有橡胶板。

进一步完善,固定装置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该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通过向下压动把手,使压动板带动下压板向下运作,在下压板下压的同时下压板挤动球体,使球体挤动推动箱,可以使推动箱挤动凹型固定板,通过凹型固定板通过弹簧与滑杆配合相连,使凹型固定板挤动弹簧,使球体进入固定箱内,通过定向导板通过滑块配合相连,在推动箱向固定箱内侧运作的同时,带动滑块在定向导板上滑动,加强了推动箱的稳定性,当凹槽到达球体的位置后,弹簧复位式球体进入凹槽内,可以把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接触上,采用卡动的方式,防止经常的弹动会使上接触片与下接触片的接触不严密,导致上接触片与下接触片发生分离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凹型固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橡胶板2,弹动装置3,支撑座301,底板302,导向板303,连接杆304,支撑板305,加固块306,支撑台307,第二弹簧308,稳定杆4,上接触板5,固定杆6,下压板7,把手8,固定装置9,固定箱901,凹型固定板902,定向导板903,推动箱904,球体905,滑杆906,滑块907,加固板908,弹簧座909,弹簧910,压动板10,凹槽11,橡胶套12,外壳13,下接触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这种复合式双接地开关装置,包括底座1和外壳13,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外壳13,底座1的底端安装有橡胶板2,通过橡胶板2可以防止底座1的底部磨损,外壳13的内腔安装有下接触板14,下接触板1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稳定杆4,下接触板14的底端安装有弹动装置3,弹动装置3包括底板302,底板302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301,支撑座301的内腔安装有第二弹簧308,第二弹簧308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16N/CM,第二弹簧308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台307,支撑台307通过第二弹簧308与支撑座301配合相连,支撑座30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向板303,导向板303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杆304,导向板303与连接杆304配合相连,连接杆304的顶端与支撑台307相连,连接杆304与支撑台307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块306,通过加固块306可以使连接杆304与支撑台307的连接更牢固,当下接触板14左右两侧的稳定杆4连接不稳定时,通过支撑台307通过第二弹簧308与支撑座301配合相连,可以使第二弹簧308弹动支撑台307,通过导向板303与连接杆304配合相连,可以使连接杆304在导向板303上滑动,可以使支撑板305对下接触板14进行支撑,加强下接触板14的稳定性,下接触板14的上端安装有上接触板5,上接触板5的顶端安装有下压板7,下压板7贯穿外壳13,下压板7的左右两侧表面设有凹槽11,下压板7的顶端安装有压动板10,压动板10的顶端安装有把手8,把手8的外壁上包裹有橡胶套12,外壳13的内腔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装置9,固定装置9包括固定箱901,固定箱901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定向导板903,固定箱901的内腔安装有凹型固定板902,凹型固定板902的内腔滑杆906,滑杆906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弹簧座910,弹簧座910的内腔安装有弹簧910,弹簧910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7N/CM,滑杆906通过弹簧910与凹型固定板902配合相连,凹型固定板902的外侧安装有推动箱904,凹型固定板902与推动箱904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板908,通过加固板908可以使凹型固定板902与推动箱904的连接更牢固,推动箱904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滑块907,滑块907与定向导板903配合相连,通过定向导板903通过滑块907配合相连,在推动箱904向固定箱901内侧运作的同时,带动滑块907在定向导板903上滑动,加强了推动箱904的稳定性,推动箱904的外侧安装有球体905,球体905贯穿固定箱901,球体905与凹槽11配合相连,向下压动把手8,使压动板10带动下压板7向下运作,在下压板7下压的同时下压板7挤动球体905,使球体905挤动推动箱904,可以使推动箱904挤动凹型固定板902,通过凹型固定板902通过弹簧910与滑杆906配合相连,使凹型固定板902挤动弹簧910,使球体905进入固定箱901内,当凹槽11到达球体905的位置后,弹簧910复位式球体905进入凹槽11内,可以把上接触板5与下接触板14接触上,固定装置9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杆6,通过固定杆6可以加强固定装置9的稳定性。

使用时,向下压动把手8,使压动板10带动下压板7向下运作,在下压板7下压的同时下压板7挤动球体905,使球体905挤动推动箱904,可以使推动箱904挤动凹型固定板902,通过凹型固定板902通过弹簧910与滑杆906配合相连,使凹型固定板902挤动弹簧910,使球体905进入固定箱901内,通过定向导板903通过滑块907配合相连,在推动箱904向固定箱901内侧运作的同时,带动滑块907在定向导板903上滑动,加强了推动箱904的稳定性,当凹槽11到达球体905的位置后,弹簧910复位式球体905进入凹槽11内,可以把上接触板5与下接触板14接触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