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4848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刀闸操作机构安装定位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以及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常常出现需在某一特定位置工设备下寻找垂直中心点的情况或是在竖直安装中找中心轴的情况。传统使用的方法是,将垂线一端固定在基准点,另一端连接重力锤,让重力锤自然垂下并静止,重力锤中心尖部所指即为垂直中心点。为提高其精确度,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取多点的平均值。由于这一方法难以将垂线固定在基准点,所以误差很大,并且操作繁琐,耗时耗工,效率低下。

目前,普遍使用专门的对中装置,如专利号(CN2930979Y)公开的对中装置,由于其垂线、导向筒、抱紧装置以及推筒等均同中心轴线设置,故能大大提高精确度。但是该结构中,其垂线是卷绕在转轴上的,通过人工转动转轴实现垂线的收放,再通过锁定螺栓实现对转轴的锁定,其整个操作过程同样非常繁琐,尤其是在收线时,施工人员花费很长时间人工转动转轴将垂线卷绕在转轴上。并且,该结构中,转轴的卷绕点靠近底座的垂线孔,使得垂线孔容易刮到垂线,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准、操作方便、定位效率高的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包括导向筒、推筒、底座、抱紧装置、回弹转盘、垂线和重力锤,所述导向筒、推筒和底座由上至下同轴连接,所述导向筒顶端设置为锥形筒,所述抱紧装置套设在导向筒内并位于推筒顶端,所述回弹转盘位于推筒内腔,所述垂线一端卷绕在回弹转盘上、另一端穿过底座中心位置所开设的垂线孔与重力锤相连接,所述垂线孔处装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垂线的锁紧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回弹转盘包括壳体、线体转盘、回转盘和卷片,所述线体转盘和回转盘均装设在壳体内腔,所述卷片一端卷绕在回转盘上,另一端与线体转盘卡接,所述垂线一端卷绕在线体转盘上、另一端穿过壳体和垂线孔与重力锤相连接。

所述锁紧部件包括锁紧柱和锁紧螺套,所述锁紧柱一端与垂线孔螺纹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锁口,所述垂线穿过锁口,所述锁紧螺套套设在锁口外围、锁紧螺套旋紧时驱使锁口锁紧所述垂线。

所述底座与回弹转盘之间垫设有一垫圈。

所述垂线上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设有用于顶紧垂线的锁紧螺钉。

所述重力锤包括锤体、螺柱和螺帽,所述螺柱一端与螺帽连接、另一端与锤体连接,所述垂线与螺帽连接。

所述推筒内腔于回弹转盘上方设有盖板。

还包括收纳套,所述收纳套包括底盖、套身和法兰顶盖,所述法兰顶盖和底盖分别套装在套身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定位器位于套身内腔、且抱紧装置抱紧与法兰顶盖抱紧连接。

所述抱紧装置包括至少两块楔块,相邻的两块楔块之间装设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使用时,先将回弹转盘放置在推筒内腔,使其垂线穿过垂线孔与重力锤相连接,然后将导向筒、推筒和底座由上至下同轴连接,推筒与导向筒螺纹连接,将导向筒顶部连同抱紧装置套于隔离开关上,然后拧紧推筒,推筒向上推动抱紧装置,抱紧装置由于受导向筒顶部锥形筒的约束会向中间收缩从而实现抱紧隔离开关,然后下拉重力锤至预定位置并通过锁紧部件锁定垂线,防止其回弹,再移动刀闸操作机构实现对中,在对中结束后,可通过锁紧部件解锁,此时在回弹转盘的回转力作用下,垂线会回弹卷绕在回弹转盘上,从而实现自动收线效果。较传统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器结构简单、定位精度度;并且通过回弹转盘和锁紧部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放线和收线工序均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回弹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纳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导向筒;2、推筒;3、底座;31、垂线孔;4、抱紧装置;41、楔块;42、弹簧;5、回弹转盘;51、壳体;52、线体转盘;53、回转盘;54、卷片;6、垂线;7、重力锤;71、锤体;72、螺柱;73、螺帽;8、锁紧部件;81、锁紧柱;811、锁口;82、锁紧螺套;9、垫圈;10、限位套;101、锁紧螺钉;11、盖板;12、收纳套;121、底盖;122、套身;123、法兰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刀闸操作机构定位器的一种实施例,该定位器包括导向筒1、推筒2、底座3、抱紧装置4、回弹转盘5、垂线6和重力锤7,导向筒1、推筒2和底座3由上至下同轴连接,导向筒1顶端设置为锥形筒,抱紧装置4套设在导向筒1内并位于推筒2顶端,回弹转盘5位于推筒2内腔,垂线6一端卷绕在回弹转盘5上、另一端穿过底座3中心位置所开设的垂线孔31与重力锤7相连接,垂线孔31处装设有用于定位垂线6的锁紧部件8。使用时,先将回弹转盘5放置在推筒2内腔,使其垂线6穿过垂线孔31与重力锤7相连接,然后将导向筒1、推筒2和底座3由上至下同轴连接,推筒2与导向筒1螺纹连接,将导向筒1顶部连同抱紧装置4套于隔离开关上,然后拧紧推筒2,推筒2向上推动抱紧装置4,抱紧装置4由于受导向筒1顶部锥形筒的约束会向中间收缩从而实现抱紧隔离开关,然后下拉重力锤7至预定位置并通过锁紧部件8锁定垂线6,防止其回弹,再移动刀闸操作机构实现对中,在对中结束后,可通过锁紧部件8解锁,此时在回弹转盘5的回转力作用下,垂线6会回弹卷绕在回弹转盘5上,从而实现自动收线效果。较传统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器结构简单、定位精度度;并且通过回弹转盘5和锁紧部件8的配合使用,使得放线和收线工序均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定位效率。

本实施例中,回弹转盘5包括壳体51、线体转盘52、回转盘53和卷片54,线体转盘52和回转盘53均装设在壳体51内腔,卷片54一端卷绕在回转盘53上,另一端与线体转盘52卡接,垂线6一端卷绕在线体转盘52上、另一端穿过壳体51和垂线孔31与重力锤7相连接。该结构中,回弹转盘5类似卷尺效果,在放线时,线体转盘52正转并通过卷片54带动回转盘53反转,此时卷片54向线体转盘52上卷绕,当放线结束后,在回转盘53回转力的作用下,回转盘53通过卷片54带动线体转盘52反转实现收线,此进卷片54向回转盘53上卷绕。应当注意,线体转盘52上设置有分离两个盘体,分别用于卷绕垂线6和卷片54,该两个盘体同轴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中,锁紧部件8包括锁紧柱81和锁紧螺套82,锁紧柱81一端与垂线孔31螺纹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锁口811,垂线6穿过锁口811,锁紧螺套82套设在锁口811外围、锁紧螺套82旋紧时驱使锁口811锁紧垂线6。该结构中,锁紧柱81和锁紧螺套82设置在垂线孔31处,通过锁紧螺套82旋紧和旋松实现锁口811的开合功能。锁紧柱81和锁紧螺套82不会占用整个定位器侧部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

本实施例中,底座3与回弹转盘5之间垫设有一垫圈9。该垫圈9的设置,使得回弹转盘5的出线点离垂线孔31形成一定间距,在反复的放线收线过程中,垂线孔31不会刮到垂线6,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垂线6上设有限位套10,限位套10上设有用于顶紧垂线6的锁紧螺钉101。该结构中通过拧紧锁紧螺钉101即可在垂线6上固定限位套10,该限位套10能防止收线时,垂线6的线头直接回弹到回弹转盘5内而造成后续的出线困难。

本实施例中,利用限位套10和锁紧螺钉101还可以实现垂线6续接,当线体转盘52内的垂线6无法满足所需高度时,将该限位套10移至垂线6末端,然后用另一垂线6进行续接,然后再锁紧螺钉101,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重力锤7包括锤体71、螺柱72和螺帽73,螺柱72一端与螺帽73连接、另一端与锤体71连接,垂线6与螺帽73连接。该结构中,通过螺柱72和螺帽73的设置,保证了垂线6与锤体71形成了可靠的可拆卸连接,利于垂线6的更换和续接。

本实施例中,推筒2内腔于回弹转盘5上方设有盖板11。该盖板11的设置,使得用于续接的垂线6和拆装锁紧螺钉101的工具等均可旋转在该盖板11下方的推筒2内腔内部,起到收纳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收纳套12,收纳套12包括底盖121、套身122和法兰顶盖123,法兰顶盖123和底盖121分别套装在套身122的顶端和底端,定位器位于套身122内腔、且抱紧装置4抱紧与法兰顶盖123抱紧连接。该结构中,收纳套12可放置整体安装好的定位器,起到了很好的收纳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外部的视觉效果;并且,设置有法兰顶盖123,该法兰顶盖123一方面作为套身122的顶部盖使用,另一方便,在对中时,可将法兰顶盖123和定位器整体取出,直接利用法兰顶盖123与隔离开关形成紧固连接,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本实施例中,抱紧装置4包括至少两块楔块41,相邻的两块楔块41之间装设有弹簧42。该结构中,当推筒2向上推动抱紧装置4时,各楔块41由于受导向筒1顶部锥形筒的约束挤压弹簧42,弹簧42的收缩使得抱紧装置4向中间抱紧法兰顶盖123的凸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