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26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公头,特别是是涉及一种组合式USB公头。



背景技术: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现有的USB公头一般包括绝缘外壳、金属外壳、PCB板、端子组等等组成部分,而且整体尺寸规格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否则无法使用,因此其生产制造存在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造简单、组装方便的组合式USB公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式USB公头,包括壳体、上盖和端子组,壳体为一端为半槽式的长方体,所述半槽式结构还连接有伸出部,上盖包括半槽式结构和伸出部,上盖的半槽式结构盖于壳体的半槽式结构处,组成一个可供放置所述端子组的空腔,壳体的伸出部和上盖的伸出部组成可供数据线通过的线孔

其中,端子组由电连接于PCB板的接线端子和绝缘板一体成型。

其中,接线端子的数量为四个。

其中,相邻端子之间的间距为1.5cm。

其中,接线端子的数量设置为五个。

其中,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cm。

其中,壳体和所述上盖的表面均涂设有防氧化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包括壳体、上盖和端子组,壳体为一端为半槽式的长方体,半槽式结构还设有伸出部,上盖也包括半槽式结构和伸出部,上盖和壳体组成一个可供放置端子组的空腔,壳体的伸出部和上盖的伸出部组成可供数据线通过的线孔,将接线端子组的设有接线端子的一端从壳体的半槽式结构出放置于壳体空腔中,从另一端伸出,盖上上盖并固定,即可装配完成该组合式USB公头,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其壳体、上盖和端子组均能够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制造和组装便捷。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有:

壳体1;

上盖2;

端子组3,接线端子31;

壳体伸出部41,上盖伸出部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1、上盖2和端子组3,壳体1为一端设为半槽式的长方体,半槽式结构还设有壳体伸出部41,上盖2也包括半槽式结构和上盖伸出部42,上盖2和壳体1组成一个可供放置端子组3的空腔,壳体1的伸出部和上盖2的伸出部组成可供数据线通过的线孔,将端子组3的设有接线端子31的一端从壳体1的半槽式结构处放置于壳体1空腔中,从另一端伸出,盖上上盖2并固定,即可装配完成该组合式USB公头,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组3由电连接于PCB板的接线端子31和绝缘板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端子组3便于生产的标准化。

其中,接线端子31的数量为四个。

其中,相邻端子之间的间距为1.5cm。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和所述上盖2的表面均涂设有防氧化层,本实施例中防氧化层优选为镍层,在壳体1和上盖2的表面涂设防氧化层能进一步增加组合式USB公头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USB公头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端子组3由四个接线端子31组成,相邻端子之间的间距为1.5cm,而本实施例中的组成所述端子组3的接线端子31的数量设置为五个,其中,相邻接线端子3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cm,端子组为四个接线端子31组成端子组3适用于TYPE A接口USB公头,实际生产时这种组装式USB公头也适用于有五个接线端子31的Mini B,Micro B和TYPE C类型接口的USB公头,只需要在选用相应数量的接线端子31与绝缘板一体成型为相应的端子组3即可。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