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214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该类连接器已被成功广泛使用到电子产品领域:手持机、军工通讯、航天电子、医疗器材、可携式电子产品等。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发展和产品技术的升级,产品的功能性越来越多,所占用的空间却在不断的减少,为了实现产品的窄间距、小型化、多极化以及可靠性,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军工制造等行业生产商纷纷进行高端连接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高密度、小间距、产品结构灵活多变等特点的弹针式电连接器被越来越多工业领域应用。但是现有弹针式电连接器的结构偏大,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用于插设插头的插座;

所述的插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锁紧螺钉,所述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的下端,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置半月键,上壳体和下壳体结合处形成中空,所述中空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贯穿设置有多个弹针接触件,所述锁紧螺钉贯穿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锁紧螺钉外部套设挡圈,所述挡圈设置在中空内部;

所述的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内部贯穿设置多个接触件,所述上设置有M4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钉一端设置外螺纹,螺纹规格为M4。

优选的,所述弹针接触件包括针头、针管、弹簧,所述针头内部为圆柱中空,针头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在针管一端,所述针管一端被针头包裹,且所述弹针接触件外表面镀金。弹簧具有调节浮动作用,实现接触件正常工作,并增强产品的抗震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为2个,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于锁紧螺钉的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为2个,且第二安装板相对于外壳的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弹针接触件的表面镀金,可提高它的防腐蚀功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在精密连接器中可降低连接器的重量以及外观的体积,可以让连接器更加精密美观。“半月键”可以尽快地配合插入固定面板上。

2)弹针式电连接器接触更稳定,在受到外力的强烈冲击时,弹针式连接器的弹簧压力变化相对比较小,正向力在压缩行程变化小,可减少连接器的外观尺寸,降低结构复杂性。

3)弹针连接器在被压缩时接触点不移动,稳定的接触点可以让产品获得稳定的电气性能,更好的发挥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针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插头 1,插座 2,上壳体 101,下壳体 102,半月键 103,中空 104,第一安装板 105,弹针接触件 106,锁紧螺钉 107,挡圈 108,针头 109,针管 110,弹簧 111,外壳 201,第二安装板 202,接触件 203,内螺纹 20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弹针式电连接器,包括,插头1、以及用于插设插头1的插座2,所述的插头1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和锁紧螺钉107,所述下壳体101设置在上壳体101的下端,所述下壳体102的下端设置半月键103,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结合处形成中空104,所述中空104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5,所述第一安装板105贯穿设置有多个弹针接触件106,所述锁紧螺钉107贯穿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锁紧螺钉107外部套设挡圈108,所述挡圈108设置在中空104内部;所述的插座2包括外壳201,所述外壳201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202,所述第二安装板202内部贯穿设置多个接触件203,所述201上设置有M4内螺纹204。所述锁紧螺钉107一端设置外螺纹,螺纹规格为M4。所述弹针接触件106包括针头109、针管110、弹簧111,所述针头109内部为圆柱中空,针头109内部设置有弹簧111,所述弹簧111一端抵在针管110一端,所述针管110一端被针头109包裹。所述第一安装板105为2个,且所述第一安装板105相对于锁紧螺钉107的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202为2个,且第二安装板202相对于外壳201的对称设置。

使用时:首先将插座2固定安装在固定面板上,插头1上的“半月键103”配合插入固定面板上,以保证插头1上的弹针接触件106与插座2上的接触件203对正接触,再通过插头1上的锁紧螺钉107旋入插座2上的M4内螺纹204,保证插头1和插座2正常插合后,实现连接器的电气传输。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