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57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一种能将汽车中的点烟器装置转化成为电子产品供电源的设备。利用汽车的发动机所产生的电源为自己的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无疑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尤其是在外出没有固定插座供电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在行车的同时,及时地为自己电子产品补充电量,以备不时之需;而现有USB车载充电器,均采用金属弹片安装固定,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松动的现象,从而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解决了现有USB车载充电器,均采用金属弹片安装固定,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松动的现象,从而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包括PCBA,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顶盖、连接座、销轴、USB插槽、上壳、外螺纹、底座、底盖、螺母座、内螺纹、连接件、凸起、卡槽、凹槽和缺口;所述凹槽为两个,所述凹槽设在顶盖底部后侧;所述连接座为两个,所述连接座上侧通过销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凹槽中,所述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在上壳底部后侧;所述USB插槽为两个,所述USB插槽分别设在上壳上面;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在上壳底部;所述外螺纹设在底座外圆上;所述卡槽为两个,所述卡槽分别设在底座前后两侧中央下面;所述连接件为两个,所述连接件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盖上面前后位置,所述连接件竖直活动连接在底座内部,所述连接件外侧下面均设有凸起,所述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PCBA;所述凸起分别与卡槽相连接;所述螺母座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连接;所述缺口设在顶盖底部前侧。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座呈六边形,且由塑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USB插槽与PCBA上侧USB插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顶盖,能够有效的保证上壳内部电子器件的安全,另外在顶盖上设置缺口便于使用时能够快速的打开顶盖进行充电,这里通过将底盖、底座和上壳固定在一起,使其组装成一个USB车充主体,而且USB车充主体通过螺母座牢牢的固定到车上,从而保证了USB车充主体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顶盖;2-连接座;3-销轴;4-USB插槽;5-上壳;6-外螺纹;7-底座;8-PCBA;9-底盖;10-螺母座;11-内螺纹;12-连接件;13-凸起;14-卡槽;15-凹槽;1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USB车充螺纹安装,包括PCBA 8,还包括顶盖1、连接座2、销轴3、USB插槽4、上壳5、外螺纹6、底座7、底盖9、螺母座10、内螺纹11、连接件12、凸起13、卡槽14、凹槽15和缺口16;所述凹槽15为两个,所述凹槽15设在顶盖1底部后侧;所述连接座2为两个,所述连接座2上侧通过销轴3分别活动连接在凹槽15中,所述连接座2底部固定连接在上壳5底部后侧;所述USB插槽4为两个,所述USB插槽4分别设在上壳5上面;所述底座7顶部固定连接在上壳5底部;所述外螺纹6设在底座7外圆上;所述卡槽14为两个,所述卡槽14分别设在底座7前后两侧中央下面;所述连接件12为两个,所述连接件12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盖9上面前后位置,所述连接件12竖直活动连接在底座7内部,所述连接件12外侧下面均设有凸起13,所述连接件12之间固定连接有PCBA8;所述凸起13分别与卡槽14相连接;所述螺母座10内部设有内螺纹11;所述内螺纹11与外螺纹6相连接;所述缺口16设在顶盖1底部前侧。

其中,所述螺母座10呈六边形,且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USB插槽4与PCBA8上侧USB插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设置的顶盖1,能够有效的保证上壳5内部电子器件的安全,另外在顶盖1上设置缺口16便于使用时能够快速的打开顶盖1进行充电,这里通过将底盖9、底座7和上壳5固定在一起,使其组装成一个USB车充主体,而且USB车充主体通过螺母座10牢牢的固定到车上,从而保证了USB车充主体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