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92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



背景技术:

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串联或者并联,就可能产生LC谐振情况,串联谐振是放大回路中电压,并联谐振是放大回路中电流,本产品是采用串联谐振。高电压变压器类产品由于制造工艺不一样,本身产品有局放放电现象,国家也规定了各电压等级的变压器产品的局放量。本产品就是利用谐振原理升高电压来给电力产品测试250KV的局放性能,目前国内产品测试250KV局放产品的测试设备比较大,故需设计一种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无局放电抗器来配套测试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95KV无局放电抗器。

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包括环氧底盘,所述环氧底盘上设有环氧树脂本体,所述环氧树脂本体上缠绕有环氧铜线,所述环氧树脂本体上一侧设有高压电极,与高压电极相对的另一侧向内凹陷,所述凹陷处设有转接铝电极,所述转接铝电极连接转接电极,所述环氧树脂本体上设有低压电极。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接电极为铜转接电极。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接铝电极通过螺纹旋在环氧树脂本体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氧铜线为H级漆包铜线1.8直径环氧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95KV无局放电抗器。4个单个产品串联叠加可以测试250KV的系统局放,单个产品测试95KV无局放。本产品设计的优点就是体积小,轻便,易携带,坚固可靠,局放稳定控制在5PC之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环氧底盘 2、环氧铜线 3、高压电极 4、转接铝电极

5、转接电极 6、低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绕线:漆包铜线绕置在环氧筒上,总圈数3773匝,采用分段圆筒式绕制,总共5段,第一段每层绕16匝,共49层;第二段每层绕16匝,共49层;第三段每层绕15匝,共49层;第四段每层绕15匝,共49层;第五段每层绕15匝,共49层;其中,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间隔20mm空隙,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间隔15mm空隙,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间隔10mm空隙,第四段与第五段之间间隔5mm空隙,层与层之间放一层0.08NMN绝缘纸;

S2:焊接:焊接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并处理毛刺,低压电极螺纹安装固定电机;线圈外包两层聚酯薄膜聚酯纤维非织布柔软复合箔网格布;

S3:浇注:把绕制好的线圈放置在模具内放入真空浇注灌内加热到110度,预烘5-6个小时,接着65度预热E4519环氧树脂和K4519环氧树脂两种材料2-3个小时,然后搅拌,搅拌10分钟,把混合后的环氧树脂慢慢注入模具内,第一次加至80%模具高度,然后开始抽真空,真空度为1-1.5Mbar,抽2-3个小时,再注入树脂,调整真空度到3-5Mbar,然后持续真空度1-2个小时;

S4:烘烤:把线圈移至烘烤箱内,加热至80度,保持5个小时,然后升温到90度保持1小时,再升温到110度保持1个小时,最终升温到130度保持5个小时;

S5:脱模。

上述S2中,在不含电极的空心部分用环氧板隔离,使产品中间部分实现中空。

如图2、图3所示,利用以上方法制成了一种95KV无局放电抗器,包括环氧底盘1,环氧底盘1上设有环氧树脂本体,环氧树脂本体上缠绕有环氧铜线2,环氧树脂本体上一侧设有高压电极3,与高压电极3相对的另一侧向内凹陷,凹陷处设有转接铝电极4,转接铝电极4连接转接电极5,环氧树脂本体上设有低压电极6。转接铝电极4通过螺纹旋在环氧树脂本体上。

其中,转接电极5为铜转接电极。环氧铜线2为H级漆包铜线1.8直径环氧铜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95KV无局放电抗器及其制作方法。4个单个产品串联叠加可以测试250KV的系统局放,单个产品测试95KV无局放。本产品设计的优点就是体积小,轻便,易携带,坚固可靠,局放稳定控制在5PC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