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实芯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92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有机实芯电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



背景技术:

电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电阻器一般包括两个引线,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电阻器称为固定电阻器。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有机实芯电阻器因其电阻体导电截面积大,具有过负荷能力强,机械强度高、阻值范围宽、可靠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器、电子产品中。目前使用的有机实芯电阻器大多是直插式的带轴向引线形式的,但随着电子设备正不断趋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发展,在电路板集成中,使用直插式有机实芯电阻器无法使安装密度达到最大,并且会在集成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与电感。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以达到提高现有技术中电子元件的安装密度与减小使用过程中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所述有机实芯电阻器包括电阻体、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分别压制于所述电阻体的两端并穿过所述电阻体,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均贴附于所述电阻体的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均压制于所述电阻体的一端并穿过所述电阻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贴附于所述电阻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扁平形,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电阻体的一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引线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引线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电阻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所述电阻体的同一侧贴合。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一个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实芯电阻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塑封于所述电阻体外,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外壳的相对设置的两端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形。

进一步地,制作所述电阻体的材料包括炭黑、石墨、填料以及有机粘合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所述有机实芯电阻器包括电阻体、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均贴附于所述电阻体的同一侧。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该有机实芯电阻器包括电阻体、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分别与电阻体的相对的两侧或同一侧连接,且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均贴附于电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或同一侧。第一方面,由于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均贴附于电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的端面或同一侧,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与现有的直插式有机实芯电阻器相比,引线缩短且几乎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的占用体积较小,能够使电路元件之间的安装更加紧密,即集成化的程度更高。第二方面,由于电路元件的安装密度较高,且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产生的原因为布线之间总是有互容和电感,当安装密度高了以后,布线相对减少,从而使得电路中的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相对降低,从而提高了电路运行的可行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标:100-有机实芯电阻器;110-电阻体;120-第一引线;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第三连接部;130-第二引线;14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100,该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包括电阻体110、第一引线120、第二引线130以及外壳140,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压制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穿过电阻体110,外壳140塑封于电阻体110外,且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穿过外壳140。

为了不改变现有的成熟的生产工艺,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资源,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电阻体110的制作不发生改变,即电阻体110依旧由炭黑、石墨、填料以及有机粘合剂制作而成,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在生产时不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从而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推广与使用。

由于有机实芯电阻器100能够导电,为了避免相邻电子元件之间接触产生短路,以及保护电阻体110,本实施例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包括有外壳140,外壳140注塑封装于电阻体110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电路的集成,以及使电路集成后更加美观,集成密度更大,外壳140设置为长方体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结构相同,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连接且一体成型。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穿过外壳140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压制于电阻体110,且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贴附于电阻体110的相对的两侧。

具体地,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一连接部121分别穿过外壳140与电阻体110的两端,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分别贴附于外壳140的两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占用空间,从而使电路集成时,集成密度更大。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固定,第二连接部122设置为圆柱形,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有机实芯电阻器100与电路板进行插接。

具体地,在加工时,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压制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与电阻体110一体成型,待电阻体110固化后,进行注塑封装外壳140成长方体结构,即塑封。使得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一连接部121均穿过外壳140。并弯折第二连接部122,使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均紧贴附于外壳140的两端的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的长度之和可小于现有的直插式电阻器的引线的长度,通过缩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长度,在增大安装密度的同时能够降低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从而增强了电路板的性能,减少了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的干扰。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100,该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包括电阻体110、第一引线120、第二引线130以及外壳140,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与电阻体110的两端连接,外壳140套设于电阻体110外,且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穿过外壳140。

为了不改变现有的成熟的生产工艺,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资源,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电阻体110的制作不发生改变,即电阻体110依旧由炭黑、石墨、填料以及有机粘合剂制作而成,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在生产时不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从而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推广与使用。

由于有机实芯电阻器100能够导电,为了避免相邻电子元件之间接触产生短路,以及保护电阻体110,本实施例的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包括有外壳140,外壳140套设于电阻体110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电路的集成,以及使电路集成后更加美观,集成密度更大,外壳140设置为长方体形。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第三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第三连接部123连接且一体成型。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穿过外壳140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压制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贴附于电阻体11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的端面。

具体地,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一连接部121分别穿过外壳140与电阻体110的两端,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分别贴附于外壳140的两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占用空间,从而使电路集成时,集成密度更大。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二连接部122与外壳140贴附得更加稳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2设置为扁平型,从而使第二连接部122与外壳140面接触,贴附得更加稳固。

为了使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与其它电子元件连接方便,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23,第三连接部123与第二连接部122连接且第三连接部123与第二连接部122垂直,当然地,为了安装方便,第一引线120的第三连接部123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三连接部123均位于电阻体110的同一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23也为扁平型,从而使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三连接部123的形状相同,在加工时更加方便操作。当然地,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23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圆形,便于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并不对此做任何限定。

为了进一步减小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安装的体积,第三连接部123与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侧面接触,从而使第三连接部123占用体积最小。

具体地,在加工时,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压制于电阻体110的两端,且与电阻体110一体成型,待电阻体110固化后,将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根部,即将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三连接部123压扁,进行注塑封装外壳140成长方体结构,即塑封。使得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三连接部123均为扁平型。并弯折第二连接部122,使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均紧贴附于外壳140的两端的端面。然后弯折第三连接部123,使第三连接部123与第二连接部122垂直且与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外壳140的侧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第三连接部123的长度之和可小于现有的直插式有机实芯电阻器100的引线的长度,通过缩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长度,在增大安装密度的同时能够降低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从而增强了电路板的性能,减少了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的干扰。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100,该有机实芯电阻器100包括电阻体110、第一引线120、第二引线130以及外壳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分别压制于电阻体110的同一侧面的两端,且穿过电阻体110,并对电阻体110注塑封装有长方形外壳140,且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穿过外壳140。

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结构相同,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22连接且一体成型。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一连接部121均穿过电阻体110与外壳140,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均贴附于外壳140的同一侧。使得在集成安装时,可以使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占用空间更好,装密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相对设置,但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焊接过程更加容易,第一引线120与第二引线130的第二连接部122也可相向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实芯电阻器,该有机实芯电阻器包括电阻体、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分别与电阻体的相对的两侧或同一侧连接,且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均贴附于电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或同一侧。第一方面,由于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均贴附于电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的端面或同一侧,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与现有的直插式有机实芯电阻器相比,引线几乎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实芯电阻器的占用体积较小,能够使电路元件之间的安装得更加紧密,即集成化的程度更高。第二方面,由于电路元件的安装密度较高,且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产生的原因为布线之间总是有互容和电感,当安装密度高了以后,布线相对减少,从而使得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相对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