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8590阅读:2869来源:国知局
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是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设备线夹用于电气设备的设备端子和电线接线端之间的导电连接,目前的设备线夹通常直接采用螺栓将设备端子和装有接线端子的电线接线端直接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端子与接线端子的导电接触面积较小,螺栓应力容易导致设备端子与接线端子的接触面变形而产生间隙,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设备端子与接线端子接触不良,接口界面电阻大,温升大,进而导致电流过载运行,带来用电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接触面积大、不易产生间隙的设备线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备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上设有用于连接设备端子的设备夹和用于连接电线接线端的电线夹,所述设备夹包括设在线夹本体上的方形的第一凹槽、以及平压板和阶梯螺栓,平压板置于第一凹槽中,阶梯螺栓垂直穿过第一凹槽和平压板,阶梯螺栓与线夹本体螺纹连接,平压板与阶梯螺栓活动连接,平压板的一侧由阶梯螺栓的轴肩阻挡限位,另一侧为用于导电连接设备端子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为用于导电连接设备端子的第二连接面,设备端子插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所述电线夹包括设在线夹本体上的第二凹槽、以及动压块和调节螺栓,第二凹槽的一侧设有垂直于第二凹槽开口的第一压线槽,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螺孔,调节螺栓穿过螺孔并与之螺纹连接,调节螺栓上之靠近第一压线槽的一端与动压块进行可旋转连接,动压块上设有对应第一压线槽的第二压线槽。

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等于设备端子的宽度。

优选,所述平压板为方形结构,平压板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相对两侧壁相贴。

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相互平行且表面光滑。

优选,所述平压板上设有配合所述阶梯螺栓的阶梯孔,阶梯螺栓穿过阶梯孔,且阶梯孔的小径大于阶梯螺栓的小径而小于阶梯螺栓的大径。

优选,所述设备夹和所述电线夹分别位于所述线夹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而构成线夹本体上的一个贯穿空腔。

优选,所述设备线夹的材料为软性导电材料。

优选,所述设备线夹的材料为磷铜。

优选,所述第一压线槽和/或所述第二压线槽为凹弧形结构或至少两面能与电线接触的折弯形结构,第一压线槽和/或第二压线槽内还设有纵向锯齿结构。

优选,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所述动压块进行可旋转连接的方式为:动压块上设有对应调节螺栓的插槽,调节螺栓的一端插入插槽中且该端部设有环形凹槽,动压块上可拆卸连接两个螺钉,该两个螺钉分别位于调节螺栓的两侧且嵌入环形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有益效果是:①设备端子安装在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阶梯螺栓穿过设备端子上的孔而将其固定在设备线夹上避免其从设备线夹上脱落,通过转动阶梯螺栓,能够使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紧贴设备端子的两面而将其夹紧,使得设备端子与设备线夹的导电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且不易有空隙;②设备端子与第一凹槽等宽,避免了设备端子在设备线夹中转动或晃动而产生间隙;③设备线夹采用磷铜材料制作,导电性好,材料软,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端子与设备线夹贴合的紧密性和导电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线夹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之二;

其中:1-线夹本体,2-设备夹,21-第一凹槽,211-第二连接面,22-平压板,221-第一连接面,222-阶梯孔,23-阶梯螺栓,231-轴肩,3-电线夹,31-第二凹槽,311-第一压线槽,312-螺孔,32-动压块,321-第二压线槽,322-插槽,323、324-螺钉,33-调节螺栓,331-环形凹槽,34-纵向锯齿结构,4-设备端子,5-电线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第一”、“第二”仅用于为了区分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或顺序。

如图1-6所示,设备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所述线夹本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设备端子4的设备夹2和用于连接电线接线端5的电线夹3,所述设备夹2包括设在线夹本体1上的方形的第一凹槽21、以及平压板22和阶梯螺栓23,平压板22置于第一凹槽21中,阶梯螺栓23垂直穿过第一凹槽21和平压板22,阶梯螺栓23与线夹本体1螺纹连接,平压板22与阶梯螺栓23活动连接,平压板22的一侧由阶梯螺栓23的轴肩231阻挡限位,另一侧为用于导电连接设备端子4的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一连接面221相对的第一凹槽21的侧壁为用于导电连接设备端子4的第二连接面211,设备端子4插入第一连接面221和第二连接面211之间;所述电线夹3包括设在线夹本体1上的第二凹槽31、以及动压块32和调节螺栓33,第二凹槽31的一侧设有垂直于第二凹槽31开口的第一压线槽31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螺孔312,调节螺栓33穿过螺孔312并与之螺纹连接,调节螺栓33上之靠近第一压线槽311的一端与动压块32进行可旋转连接,动压块32上设有对应第一压线槽311的第二压线槽321。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阶梯螺栓,也可以采用中部固设有凸肩的螺栓代替。

安装设备端子4时,将设备端子4插入第一凹槽21中的第一连接面221和第二连接面211之间,阶梯螺栓23穿过设备端子4上的孔而将其固定在设备线夹上避免其从设备线夹上脱落,旋紧阶梯螺栓23,使阶梯螺栓23的轴肩231顶在平压板22上并推动平压板22向设备端子4压紧,进而使平压板22的第一连接面221和设备线夹的第二连接面211紧贴设备端子4的两面而将其夹紧,而实现设备端子4与设备线夹的导电连接,且设备端子4与设备线夹的导电接触面积较大,而且不会因螺栓应力原因在设备线夹与设备端子4的接触面上形成空隙;安装电线接线端5时,将电线接线端5插入第二凹槽31中的第一压线槽311和第二压线槽321之间,旋紧调节螺栓33推动动压块3232,进而使第一压线槽311和第二压线槽321配合夹紧电线接线端5,而实现电线接线端5和设备线夹的导电连接,且电线连接端与设备线夹的导电接触面积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21的宽度等于设备端子4的宽度;设备端子4与第一凹槽21等宽,避免了设备端子4在设备线夹中转动或晃动而产生间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压板22为方形结构,平压板22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21的相对两侧壁相贴;增加了平压板22与线夹本体1的导电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面221和所述第二连接面211相互平行且表面光滑,该结构有利于设备线夹与设备端子4接触更加紧密,避免接触面存在间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压板22上设有配合所述阶梯螺栓23的阶梯孔222,阶梯螺栓23穿过阶梯孔222,且阶梯孔222的小径大于阶梯螺栓23的小径而小于阶梯螺栓23的大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夹2和所述电线夹3分别位于所述线夹本体1的两端,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二凹槽31相连通而构成线夹本体1上的一个贯穿空腔,该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且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线夹的材料为软性导电材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备线夹的材料为磷,磷铜导电性好,材料软,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端子4与设备线夹贴合的紧密性和导电性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线槽311和所述第二压线槽321为凹弧形结构,第一压线槽311和第二压线槽321内还设有纵向锯齿结构34,该结构能够增加第一压线槽311和第二压线槽321配合夹持电线接线端5的夹持力,且能增加第一压线槽311和第二压线槽321与电线接线端5的导电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螺栓33的端部与所述动压块32进行可旋转连接的方式为:动压块32上设有对应调节螺栓的插槽322,调节螺栓33的一端插入插槽322中且该端部设有环形凹槽331,动压块32上可拆卸连接两个螺钉323、324,该两个螺钉323、324分别位于调节螺栓33的两侧且嵌入环形凹槽331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可旋转连接。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