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22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发光键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键盘,特别是指一种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为目前十分常见的输入设备,其通常是搭配电子装置使用,例如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等。此外,为了因应光照不足的使用环境,遂发展出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发光键盘。

目前市面上的发光键盘主要是利用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作为发光源。背光模块安装于各按键的底部,一般是利用光源(如LED)照射导光板,使导光板能发出光亮并导光至各按键,致使按键上所标示的数字或文字能透出光线。然而,导光板除了将光线向上导光至各按键之外,也会朝其他方向(例如下方或四周)散射而造成漏光的问题,例如向四周散射的光线容易从键盘周围的接缝处漏光,向下方散射的光线容易从键盘底部的孔洞或缝隙漏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包括基板、多个按键、导光板、包覆件以及反射层。基板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多个按键设置于基板的上表面。导光板设于基板下方并包括相对的顶面与底面,顶面面向基板的下表面。包覆件设于该基板下方,其中包覆件具有中央区及环周区,中央区对应覆盖导光板的底面,环周区环绕于中央区的外环周并设置于基板的下表面,使中央区与环周区形成一封闭空间,导光板容置于封闭空间。反射层设于导光板的底面与包覆件的中央区之间,且反射层位于导光板的底面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包覆件为一深色膜片。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包覆件为一双层结构,包括一遮蔽层及一透明层,且于该包覆件的该环周区及该中央区,该透明层的内表面皆设有该遮蔽层。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包覆件为一双层结构,包括一遮蔽层及一透明层,且仅于该包覆件的该环周区,该透明层的内表面设有该遮蔽层。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遮蔽层为一深色油墨层。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包覆件的该环周区具有一接着层,该环周区以该接着层接着于该基板的该下表面。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接着层为一深色胶层。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反射层为一反光油墨层、一反光膜、一反光纸或一反光板。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基板的该下表面更设有一遮光层,该包覆件的该环周区固接于该遮光层。

上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基板更包括一粘固层,该粘固层粘着于该遮光层与该基板的该下表面之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键盘透过包覆件覆盖于导光板,可避免由导光板侧边及下方发出的光线从键盘周边及底部的缝隙逸出,且导光板向下发出的光线能经由反射层向上反射以集中朝按键投射,达到提高发光的效益。此外,藉由反射层位于导光板的底面的垂直投影范围内,可避免由导光板侧边发出的光线受到反射层反射而从侧向再次进入导光板中,造成影响导光板内部反射效果或亮度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 发光键盘

10 基板

11 上表面

12 下表面

13 粘固层

14 透光孔

15 遮光层

151 透光部

16 电路板

20 按键

30 导光板

31 顶面

32 底面

35 发光件

40、40A、40B 包覆件

41 中央区

42 环周区

421 接着层

43、43A 遮蔽层

44 透明层

50 反射层

C 封闭空间

R 垂直投影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包括有基板10、多个按键20、导光板30、包覆件40以及反射层50。

如图1与图2所示,基板10可为金属(例如铝、钢、合金等)或塑料材质所制成的硬质板体并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多个按键20排列设置于基板10的上表面11上方,其中,基板10的上表面11可设有一电路板16,例如一般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B)或软硬复合电路板(Rigid-Flex PCB)等各式电路板,各按键20可设于电路板16上方,当按键20受到按压时,可触发电路板16以产生信号。

导光板30可为硬质导光板或软质导光膜并具有相对的顶面31与底面32,导光板30设置于基板10下方,使导光板30的顶面31面向基板10的下表面12。其中,导光板30可由聚碳酸酯(PC)、压克力塑料(PMMA)或玻璃材质所制成而具有导引光线的功能,当外部光线进入导光板30后能在导光板30内进行反射并形成面光源,例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0的一侧设有一发光件35(例如LED灯、荧光灯或红外线灯等),发光件35对应照射于导光板30,以使导光板30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件35也可设于导光板30的顶面31或底面32上,以由导光板30的上方或下方入光、或者发光件35也可与导光板30之间具有一间距,以从远处发射光线照射导光板30,本实施例并不局限。

再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基板10开设有多个透光孔14,各透光孔14贯穿基板10的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且对位于各按键20,导光板30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孔14以照射于按键20,其中,按键20上可具有透光区域(例如数字或文字区),藉此,当按键20受光时,其透光区域能透出光线,而能因应光照不足的使用环境。

在一实施例中,包覆件40的面积是大于导光板30的面积,且包覆件40对应覆盖于导光板30外部。例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覆件40包括有中央区41及环周区42,中央区41对应覆盖导光板30的底面32,环周区42则可连接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使包覆件40的中央区41与环周区42围绕形成一封闭空间C,且导光板30容置于封闭空间C中,藉此,导光板30的底面32与四周都能受到包覆件40遮蔽。

如图1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覆件40为一不透明的深色膜片,例如包覆件40可为黑色、咖啡色或棕色塑料片以具有遮蔽光线的功能,可避免由导光板30侧边及下方发出的光线从键盘周边及底部的缝隙逸出,达到提高发光的效益的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件40可为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深色挠性片体,以具有可挠性而易于组装、或者,包覆件40也可为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的深色硬质屏蔽,使导光板30能够进一步受到包覆件40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件40的环周区42可透过粘固、热熔着等方式固定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覆件40的环周区42上具有接着层421,包覆件40是以接着层421接着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在一实施例中,接着层421可为一深色胶层(例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胶层),以避免导光板30发出的光线从包覆件40与基板10之间的接缝处漏光。

如图1与图2所示,反射层50是设于导光板30的底面32与包覆件40的中央区41之间,举例来说,反射层50可为反光油墨层并印刷于包覆件40的中央区41上,例如反射层50可为浅色油墨层(如白色、银色、金色、浅蓝色、浅绿色、浅黄色或浅灰色油墨层)而具有反光效果。或者,反射层50也可为反光膜(例如玻璃反光膜、PET反光膜、PVC反光膜或浅色薄膜)、反光纸或反光板,并可透过粘着、热熔、贴附等方式固定在包覆件40的中央区41上或者导光板30的底面32上。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层50是位于导光板30的底面32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例如图1与图2所示,在此,导光板30的底面32是朝Z轴方向投影而形成与底面32面积大小相同的一垂直投影范围R,反射层50设置在垂直投影范围R内,进一步而言,反射层50的边缘不超出垂直投影范围R的边缘,藉此,导光板30向下发出的光线能经由反射层50再向上反射以集中朝按键20投射,达到进一步增加发光的效益。此外,藉由反射层50位于导光板30的底面32的垂直投影范围R中,使反射层50不延伸至包覆件40的环周区42处,可避免由导光板30侧边发出的光线受到反射层50反射而从侧向再次进入导光板30中,造成影响导光板30内部反射效果或亮度不均的问题。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2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包覆件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包覆件40A为一双层结构而包括遮蔽层43与透明层44,其中,透明层44可为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片体,遮蔽层43可为深色油墨层(例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油墨)印刷于透明层44的内表面、或者遮蔽层43可为深色塑料片并可透过粘着、热熔、贴附等方式固定于透明层44的内表面。进一步而言,于包覆件40A的中央区41以及环周区42,透明层44的内表面皆设有遮蔽层43,例如,包覆件40A的整体由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片体及其内表面印刷深色油墨层所构成。另一方面,反射层50是位于导光板30的底面32与遮蔽层43之间。藉此,导光板30的底面32与四周都能受到遮蔽层43遮蔽,达到避免漏光的功能与目的。在一实施例中,遮蔽层43也可设于透明层44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并不局限。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键盘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遮蔽层设置的位置不同。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仅在包覆件40B的环周区42,透明层44的内表面设有遮蔽层43A;而在包覆件40B的中央区41,透明层44的内表面不设有遮蔽层43A。其中,透明层44可为塑料材料制成的透明片体;遮蔽层43A可为深色油墨层(例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油墨)设于包覆件40B的环周区42(例如印刷于透明层44的内表面),或者,遮蔽层43A可为深色塑料片设于包覆件40B的环周区42(例如可透过粘着、热熔、贴附等方式固定于包覆件40B的内表面)。藉此,导光板30朝底部发出的光线能够受到反射层50反射,而导光板30朝四周发出的光线能受到遮蔽层43A遮蔽,以避免漏光。在一实施例中,遮蔽层43A的内侧边缘可与反射层50的外侧边缘衔接,以避免光线由遮蔽层43A与反射层50之间的缝隙漏光。

再如图2、图3与图4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基板10的下表面12可更设有一遮光层15,其中遮光层15可为深色塑料层(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塑料层)或者深色油墨层(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油墨层),且遮光层15包括有多个透光部151,其中透光部151可为透孔、透明区块或半透明区块。各透光部151分别对位于基板10的透光孔14,藉此,导光板30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部151及透光孔14以照射于按键20,此外,导光板30照射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的光线能受到遮光层15遮蔽而避免从基板10的其他破孔或缝隙漏光,以提高发光效益。在一实施例中,包覆件40、40A、40B的环周区42可固接于遮光层15而间接连接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5可透过粘固、热熔或贴附等方式固定于基板10的下表面1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可包括粘固层13,粘固层13粘着于遮光层15与基板10的下表面12之间,使遮光层15与基板10彼此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固层13可为深色粘胶层(例如黑色、咖啡色或棕色粘胶层),以避免导光板30发出的光线从遮光层15与基板10之间的接缝处漏光。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键盘透过包覆件覆盖于导光板,可避免由导光板侧边及下方发出的光线从键盘周边及底部的缝隙逸出,且导光板向下发出的光线能经由反射层向上反射以集中朝按键投射,达到提高发光的效益。此外,藉由反射层位于导光板的底面的垂直投影范围内,可避免由导光板侧边发出的光线受到反射层反射而从侧向再次进入导光板中,造成影响导光板内部反射效果或亮度不均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