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8970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抗高饱和共模电感可用于噪声抑制的任何电子设备,USB接口线的个人电脑及周边,1394线的个人电脑,DVC,机顶盒,液晶显示器面板,低电压差分信号传输( LVDS ),噪声抑制,高共模阻抗噪声波段和低差模阻抗信号频段。传统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的磁芯为圆环状,由于磁环孔径小,并且绕线边呈弧形,因此采用普通的线圈绕线机难以穿线,无法有限实现自动绕线,需要人工去绕,费时费力,加工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它能便于线圈绕线机进行绕线,同时保证磁芯Ae值,提高产品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它包括安装在安装架3上的磁芯1,所述磁芯1上设置有线圈2;所述磁芯1为口字形状,其中两对称边为圆柱体12,另两对称边为平板体11;所述圆柱体12上缠绕有线圈2;所述线圈2采用的导线为扁平状导线;所述平板体11的横截面积与圆柱体12的横截面积相同。

进一步的,平板体11为长方形平板状;所述平板体11的宽度大于圆柱体12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体11的厚度小于圆柱体12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3底端设置有引线端子6连接线圈2;所述安装架3中间设置有用于隔离开两个线圈2的隔板5。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5上端设置有卡槽8。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3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线圈2的外托板4。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3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线圈2的内托板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磁芯形状类似口子型,可自动化绕线;磁芯单边设计成平板形状,将磁芯底板加宽,在增大Ae的同时,不会减少绕线空间;自动化绕线,降低成本,减少品质风险。

采用扁平的导线实现线圈的绕制,使得小体积的磁芯上的线圈圈数增加,保证线圈绕制圈数的同时,降低整个电感的装配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示意图。

图3为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磁芯带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磁芯3D结构示意图。

图6为磁芯俯视图。

图7为磁芯端面示意图。

图中:1、磁芯;2、线圈;3、安装架;4、外托板;5、隔板;6、引线端子;7、内托板;8、卡槽;11、平板体;12、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便于自动绕线的抗高饱和共模电感,它包括安装在安装架3上的磁芯1,所述磁芯1上设置有线圈2;所述磁芯1为口字形状,其中两对称边为圆柱体12,另两对称边为平板体11;所述圆柱体12上缠绕有线圈2;所述线圈2采用的导线为扁平状导线;所述平板体11的横截面积与圆柱体12的横截面积相同。

优选的,平板体11为长方形平板状;所述平板体11的宽度大于圆柱体12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平板体11的厚度小于圆柱体12外径。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3底端设置有引线端子6连接线圈2;所述安装架3中间设置有用于隔离开两个线圈2的隔板5。

优选的,所述隔板5上端设置有卡槽8。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3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线圈2的外托板4。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3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线圈2的内托板7。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

由于磁芯采用口子形状,当线圈绕制在该磁芯上时,是沿直杆绕制的,而不是沿圆弧面绕制,因此非常便于线圈绕线机自动绕线,大大提高了绕线效率,同时为了保证磁芯Ae值(磁芯横截面积),需要保证磁芯的各个横截面面积相同,为了降低磁芯体积,我们将磁芯两端的底板加宽变薄,在保证磁芯Ae的同时,不会减少绕线空间,同时降低了磁芯的体积,降低成本。相对于普通的人工绕线,提高了绕线的准确性,保证了电感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