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769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母座,尤其涉及一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半导体工艺技术也得以高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能力越来越强,连接器在电子产品构成中一种器件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是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核心基础元件,其作用是借助电/光信号和机械力量实现接通、断开或转换。

USB是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充电器、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驱/软驱、USB网卡、ADSLModem、Cable 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USB经历了从USB 1.1到USB 2.0再到USB 3.0的不断发展,目前USB 3.0相比于USB 2.0,传输速度大幅提高,最大传输宽带达到5Gpbs,比常见的 USB2.0快10倍,而被广大用户所认可。现有技术中,标准要求下USB3.0 接口供电能力为1A,而USB 2.0为0.5A,USB 3.0相对于USB 2.0需要更大的电流供电及需要更强的电流承载力,与此同时,外观体积是USB 3.0的缺陷,它包含了额外的连接设备,难免造成其体积较大,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的问题,并且目前USB 3.0的结构还需改进,结构稳定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采用双层沉板式结构设计,节省空间,传输速度快,且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提高了电流承载力,满足大电流供电需求及侧立式安装需求,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包括一具有双插口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一电源传输端子对,设置于电源传输端子对之间的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设置于电源传输端子对上端与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上端的第二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与第三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及设置于第二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与第三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之间的一侦测端子,所述电源传输端子对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大于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及包覆于主体上的绝缘外壳,所述主体包括一隔板,设置于隔板上端的第一容纳部,及设置于隔板下端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包括第一基部,设置于第一基部前端的第一舌板及设置于第一基部后端的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所述第二容纳部包括第二基部,设置于第二基部前端的第二舌板及设置于第二基部后端的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通过第一卡块卡设于第一基部的第一卡槽上;所述第二基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通过第二卡块卡设于第二基部的第二卡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容纳部呈L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容纳部后端的下表面要高于第二容纳部前端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组的数量为2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前端卡设于第一舌板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中部卡设于第一基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后端贯穿于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的内部及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且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前端卡设于第二舌板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中部卡设于第二基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后端贯穿于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且向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位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中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中夹片,所述中夹片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外壳包括上绝缘板、下绝缘板、左绝缘板、右绝缘板及后绝缘板,所述上绝缘板、下绝缘板、左绝缘板、右绝缘板及后绝缘板一体成型,所述左绝缘板与右绝缘板的下端均具有一焊接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电源传输端子的宽度大于差分信号传输端子的宽度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大电流供电及大电流承载力,满足目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对大电流产品的需求。

2、通过采用双层沉板式结构设计,满足产品与两个连接器公插拔对接工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整体高度,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

3、通过采用在卡槽与卡块的结构设计,使导电端子限位部卡设于基部内部,防止导电端子限位部从基部后端脱落,这样避免了导电端子限位部裸露于基部,从而减小主体的体积,使整个产品的体积更小,进而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

4、通过导电端子限位部的结构设计,对导电端子进行限位,使导电端子具有防退功能,方便装配人员的拆装,同时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稳定。

5、通过采用绝缘外壳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使产品的整体性更强,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包括一具有双插口的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组2,所述导电端子组2包括一电源传输端子对(211,214),设置于电源传输端子对(211.214)之间的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212,213),设置于电源传输端子对(211.214)与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212,213)上端的第二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215,216)与第三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 (218,219),及设置于第二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215,216)与第三差分信号传输端子(218,219)对之间的一侦测端子7,所述电源传输端子对(211.214) 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大于第一差分信号传输端子对(212,213)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

通过采用电源传输端子(211.214)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大于差分信号传输端子(212,213)的导电接触面积宽度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大电流供电及大电流承载力,满足目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对大电流产品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主体3及包覆于主体3上的绝缘外壳4,所述主体3包括一隔板5,设置于隔板5上端的第一容纳部6,及设置于隔板5下端的第二容纳部7,所述第一容纳部6包括第一基部61,设置于第一基部61前端的第一舌板62及设置于第一基部61后端的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63,所述第二容纳部7包括第二基部71,设置于第二基部71前端的第二舌板72及设置于第二基部71后端的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72。

通过采用隔板5的结构设计,使连接器母座从单层结构变成双层结构,为实现双插口提供必要条件,而通过采用第一容纳部6及第二容纳部7的结构设计,实现连接器母座具有同时与两个连接器公座对接的功能,更好节省产品的占用空间,使其内部空间布局更为合理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部6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槽6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63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64相匹配的第一卡块65,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63通过第一卡块卡65设于第一卡槽64上;所述第二基部7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7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73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槽74相匹配的第二卡块75,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73通过第二卡块75卡设于第二卡槽74上。

通过采用在基部设置卡槽与导电端子限位部设置卡块的结构设计,使导电端子限位部卡设于基部内部,防止导电端子限位部从基部后端脱落,这样避免了导电端子限位部裸露于基部,减小主体3的体积,从而使整个产品的体积更小,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部7呈L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容纳部7后端的下表面要高于第二容纳部7前端的下表面,通过采用沉板式结构设计,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整体高度,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组2的数量为2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1 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1的前端卡设于第一舌板62 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1的中部卡设于第一基部61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1的后端贯穿于第一导电端子限位部63的内部及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73且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前端卡设于第二舌板72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中部卡设于第二基部71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22的后端贯穿于第二导电端子限位部73且向下设置。通过采用将导电端子组的前端卡设于舌板上,在导电端子与外部公座插拔时,其具有公差配合,使产品的插拔性能更好,插拔时更加流畅,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电气性能,产品更加稳定;通过导电端子限位部的结构设计,对导电端子进行限位,导电端子的后端可以卡设在导电端子限位部的卡槽里,产品的导电端子具有防退功能,方便装配人员的拆装,同时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5位于第一舌板62及第二舌板72之间,所述隔板5上设置有中夹片8,所述中夹片8上设置有若干凸起部81。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4包括上绝缘板41、下绝缘板42、左绝缘板 43、右绝缘板44及后绝缘板45,所述绝缘板41、下绝缘板42、左绝缘板43、右绝缘板44及后绝缘板45一体成型,所述左绝缘板43与右绝缘板44的下端均具有一焊接脚46。通过凸起部81的结构设计,与绝缘外壳4上的卡扣互相配合,产品更好地公座相连接,插拔性与稳定性更好,而绝缘外壳4的各块绝缘板一体成型,使产品的整体性更强,从而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通过采用电源传输端子的宽度大于差分信号传输端子的宽度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大电流供电及大电流承载力,满足目前USB 3.0双层沉板连接器母座对大电流产品的需求;通过采用双层沉板式结构设计,满足产品与两个连接器公插拔对接工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整体高度,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通过采用在卡槽与卡块的结构设计,使导电端子限位部卡设于基部内部,防止导电端子限位部从基部后端脱落,这样避免了导电端子限位部裸露于基部,从而减小主体的体积,使整个产品的体积更小,进而减少产品所占用的空间;通过导电端子限位部的结构设计,对导电端子进行限位,使导电端子具有防退功能,方便装配人员的拆装,同时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