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翻式多极滑触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28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触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外翻式多极滑触线。



背景技术:

滑触线是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的一组输电装置,移动设备由于移动,需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每一个不同的位置上,移动设备又要随时能获得动力电源,否则就无法继续移动。这时,滑触线就应运而生了。沿着移动设备的运行轨道平行敷设了若干条导体,接通电源。在移动的设备上,又安装上可以从导体上取电的集电器。这样,当设备移动时,集电器随设备同步运行,并随时从导体上取得电源,提供给设备,以使设备可继续移动。这些导体和集电器组成的装置就称作滑触线。目前市场上的多极滑触线一般是在绝缘护套内设多条导轨,集电器置于绝缘护套内,集电器上的多个导电体分别嵌入多条导轨内,由于滑触线在工作中,导电体因摩擦和电流通过生热,闷在绝缘护套内散热困难,且绝缘护套一般为U形,开口朝下,在集电器和滑轨的重力作用下,时间长了,绝缘护套易发生挠度形变,影响滑触线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外翻式多极滑触线,包括绝缘杆,绝缘杆外包覆多边形套筒,多边形套筒的每条边上设有一条燕尾槽导轨,每条燕尾槽导轨内设有一个与燕尾槽导轨相匹配的燕尾形导电板,导电板与集电器电连接,即可实现移动中供电功能,相邻两条导轨之间设有绝缘条,每条绝缘条均与两侧的燕尾槽导轨贴合。 优选的,所述多边形套筒和燕尾槽导轨为一体结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避免挠度变形。 优选的,所述多边形套筒为正多边形套筒,外观美观,各方向受力均衡,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绝缘杆为PVC棒或尼龙棒,强度高,绝缘性好。 优选的,所述绝缘棒的直径至少为多边形套筒壁厚的5倍,保证绝缘棒的支撑能力。 优选的,所述每条燕尾槽导轨的宽度等于该燕尾槽导轨所在边的边长,使导轨结构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翻式的导轨设置,结构设计合理,绝缘杆作为支撑杆设置在中心,避免了传统滑触线的绝缘护套一个方向受力易发生挠度形变的问题,所有导轨均设置在支撑杆外侧的开放空间里,散热性能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外翻式多极滑触线,包括绝缘杆1,绝缘杆1外包覆正四边形套筒2,正四边形套筒2的每条边上设有一条燕尾槽导轨3,每条燕尾槽导轨3内设有一个与燕尾槽导轨3相匹配的燕尾形导电板4,相邻两条导轨3之间设有绝缘条5,每条绝缘条5均与两侧的燕尾槽导轨3贴合。 所述正四边形套筒2和燕尾槽导轨3为一体结构。 所述绝缘杆1为PVC棒或尼龙棒。 所述绝缘杆1的直径至少为正四边形套筒2壁厚的5倍。 所述每条燕尾槽导轨3的宽度等于该燕尾槽导轨3所在边的边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翻式的导轨设置,结构设计合理,绝缘杆作为支撑杆设置在中心,避免了传统滑触线的绝缘护套一个方向受力易发生挠度形变的问题,所有导轨均设置在支撑杆外侧的开放空间里,散热性能好。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