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柱组件以及开关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63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接线柱组件以及开关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柱组件以及开关和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开关和插座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源开关和插座一般分均为座体和面板,智能开关和插座的座体内部集成PCB电路板、接线组组件和元器件等,而PCB电路板、接线柱组件和元器件在座体内部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智能开关和插座整体结构的大小及可靠性。

安装现有的智能开关或插座时,接线柱需要先固定在PCB电路板上,然后将PCB电路板连同接线柱放入智能开关或插座的壳体内,壳体上与设有通孔,压接螺钉从壳体外部穿过通孔与接线柱连接。在实际接线过程中,由于压接螺钉从壳体外部拧入,当需要拧松压接螺钉时,若把握不好,容易使压接螺钉脱出,给安装和维修造成很大的不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柱组件以及开关和插座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柱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接螺钉容易脱扣掉出,给安装和维修造成很大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上述接线柱组件,用于解决现有的插座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上述接线柱组件,用于解决现有的开关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压接螺钉和限位挡板;

所述接线柱本体的一个端面设有导线进入孔,所述接线柱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接孔,所述压接孔与所述导线进入孔连通;

所述压接螺钉与所述压接孔螺纹连接;

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压接螺钉的外部,且所述限位挡板上与所述压接螺钉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压接螺钉的螺钉头直径。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压接螺钉的螺杆尾部向外延伸出第一光滑区。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压接螺钉的螺杆上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螺纹之间为第二光滑区。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螺钉;

所述接线柱本体远离所述导线进入孔的端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接线柱本体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接线柱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引脚孔,所述引脚能够穿过所述引脚孔,以便所述引脚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接线柱本体的一侧板面连接。

可选的,上述接线柱组件,所述引脚为两个;

两个所述引脚关于所述接线柱本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所述接线柱组件。

基于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所述接线柱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压接螺钉和限位挡板;所述接线柱本体的一个端面设有导线进入孔,所述接线柱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接孔,所述压接孔与所述导线进入孔连通;所述压接螺钉与所述压接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压接螺钉的外部,且所述限位挡板上与所述压接螺钉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压接螺钉的螺钉头直径。接线或拆线需拧出压接螺钉时,压接螺钉朝向限位挡板移动,在压接螺钉即将拧出但还未脱扣时接触限位挡板,由于限位挡板上设置的第一通孔直径小于压接螺钉的螺钉头直径,故压接螺钉无法脱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插座,包括上述接线柱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开关,包括上述接线柱组件。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压接螺钉不容易脱扣掉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接线柱本体和压接螺钉配合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接线柱本体和压接螺钉配合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限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压接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接线柱本体;110-导线进入孔;120-压接孔;200-压接螺钉;300-限位挡板;310-第一通孔;400-连接板;410-第二通孔;420-引脚孔;500-连接螺钉;6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线柱组件,所述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100、连接板400和连接螺钉500;

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底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40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螺钉500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40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所述接线柱本体100、所述连接板400和所述连接螺钉500顺序设置;所述接线柱本体100方形柱体,方形柱体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了内螺纹,所述连接螺钉500由连接板400的底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400上。相比传统将接线柱本体100直接焊接在连接板400上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接线柱本体100通过连接螺钉500进行连接的方式使接线柱本体100更不易从连接板400上松脱,且拆装更加方便。外部接入的导线通过所述连接螺钉500进行导电。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连接牢固、可靠性高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底部还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所述连接板400焊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接线柱与所述连接板400的连接可靠性,在所述接线柱本体100设置内螺纹的一端端面还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直接焊接在所述连接板400上,万一连接螺钉500松脱,由于引脚与连接板400直接焊接,接线柱本体100也不会轻易从连接板400上脱落,因此保证了接入其中的导线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导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00上设置有引脚孔420,所述引脚能够穿过所述引脚孔420,以便所述引脚与所述连接板400远离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侧板面连接。

引脚孔420的设置方便引脚与连接板400的焊接,处于接线柱本体100上的引脚从所述引脚孔420的一端插入,从另一端穿出,以对接线柱本体100进行定位,再通过焊锡将引脚焊接在连接板400上。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为两个;

两个所述引脚关于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孔420为两个;

两个所述引脚孔420关于所述通孔的圆心对称设置。

所述引脚孔420靠近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端为上端,远离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端为下端,本实施例中,引脚孔420的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具体的,引脚孔420的上端开口大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孔420的小端开口等于或略小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从上端开口穿入,从小端开口穿出时,由于下端开口等于或略小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被仅仅的卡接在小端开口处,使得引脚在焊接过程中不轻易松脱。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本体100上设有压线结构,用于固定外部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压线结构包括导线进入孔110、压接孔120和压接螺钉200;

所述导线进入孔110设置在所述接线柱本体100顶部;

所述压接孔120设置在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外侧壁上,且所述压接孔120的轴线与所述导线进入孔110的轴线垂直;

所述压接螺钉200与所述压接孔120螺纹连接。

接线柱本体100上设置了用于固定外部导线的压线结构。外部导线插入到导线进入孔110中,并进入到压接孔120的底部位置,压接螺钉200与压接孔120螺纹连接,拧动压接螺钉200直至与外部导线接触并压紧。具体的,导线进入孔110为圆孔,外部导线压接后与导线进入孔110内壁的接触面相比与平面接触的面积,接触面积更大,导电效果更好。同理,在压紧螺钉的端部设置一个接触挡片,该接触挡片呈圆弧状,其弯曲半径与外部导线的半径相等,压紧螺钉通过该接触挡片与外部导线压紧,进一步增加了与导线的接触面积,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导电性能,从而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接线柱本体和压接螺钉配合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接线柱本体和压接螺钉配合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限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中压接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柱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线柱组件,是对实施例1提供的所述接线柱组件的进一步改进,实施例1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线柱组件,包括接线柱本体100、连接板400、连接螺钉500、压接螺钉200和限位挡板300;

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底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40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螺钉500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400上;

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个端面设有导线进入孔110,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接孔120,所述压接孔120与所述导线进入孔110连通;

所述压接螺钉200与所述压接孔120螺纹连接;

所述限位挡板300设置在所述压接螺钉200的外部,且所述限位挡板300上与所述压接螺钉20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0,所述第一通孔310的直径小于所述压接螺钉200的螺钉头直径。

传统的接线过程,压接螺钉200从壳体600外部拧入,当需要拧松压接螺钉200进行调整时,若把握不好,容易使压接螺钉200脱出,给安装和维修造成很大的不便。本实施例在压接螺钉200的外部设置挡板,该挡板上与所述压接螺钉200对应的位置设置了第一通孔310,该第一通孔310的直径小于压接螺钉200的螺钉头直径,螺钉头到挡板的距离能够需能够防止螺钉脱扣掉出。

所述接线柱本体100远离所述导线进入孔110的端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4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10,所述连接螺钉50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10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以将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400上。上述第二通孔410与实施例1中所提到的通孔相同。

所述接线柱本体100、所述连接板400和所述连接螺钉500顺序设置;所述接线柱本体100方形柱体,方形柱体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了内螺纹,所述连接螺钉500由连接板400的底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接线柱本体1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板400上。相比传统将接线柱本体100直接焊接在连接板400上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接线柱本体100通过连接螺钉500进行连接的方式使接线柱本体100更不易从连接板400上松脱,且拆装更加方便。外部接入的导线通过所述连接螺钉500进行导电。

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连接牢固、可靠性高、不易脱扣的优点。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压接螺钉的螺杆尾部向外延伸出第一光滑区。当螺丝拧到第一光滑区时,螺丝处于滑丝状态,且不会产生外退的力,因此不会破坏挡板而掉出来。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压接螺钉200的螺杆上设置有两段螺纹,两段螺纹之间为第二光滑区。

两段螺纹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脱扣。具体的,所述压接孔120内的螺纹仅有一段,压接螺钉200拧入后,压接螺钉200上靠近螺钉头的一段螺纹与压接孔120内的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不与压接孔120内的螺纹连接;拧松压接螺钉200时,若靠近螺钉头的一端螺纹脱出,由于两段螺纹之间设置了第二光滑区,操作者容易判断此时螺钉已经到了一定位置,该位置能够使外部导线插入,又因第二段螺纹的存在,压接螺钉200无法从压接孔120内脱出,方便了安装和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

若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同,操作者在第一端螺纹脱出时没有及时察觉出螺纹已脱扣而继续朝着原来的方向拧动螺钉,最终还可能导致压接螺钉200完全脱扣掉出。因此,本实施例将两端螺纹的旋向设置为相反的旋向,在第一段螺纹脱出时,若继续朝一个方向拧动螺钉,则螺钉无法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底部还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所述连接板400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接线柱与所述连接板400的连接可靠性,在所述接线柱本体100设置内螺纹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直接焊接在所述连接板400上,万一连接螺钉500松脱,由于引脚与连接板400直接焊接,接线柱本体100也不会轻易从连接板400上脱落,因此保证了接入其中的导线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导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00上设置有引脚孔420,所述引脚能够穿过所述引脚孔420,以便所述引脚与所述连接板400远离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侧板面连接。

引脚孔420的设置方便引脚与连接板400的焊接,处于接线柱本体100上的引脚从所述引脚孔420的一端插入,从另一端穿出,以对接线柱本体100进行定位,再通过焊锡将引脚焊接在连接板400上。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为两个;

两个所述引脚关于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孔420为两个;

两个所述引脚孔420关于所述通孔的圆心对称设置。

所述引脚孔420靠近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端为上端,远离所述接线柱本体100的一端为下端,本实施例中,引脚孔420的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具体的,引脚孔420的上端开口大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孔420的小端开口等于或略小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从上端开口穿入,从小端开口穿出时,由于下端开口等于或略小于引脚的横截面积,引脚被仅仅的卡接在小端开口处,使得引脚在焊接过程中部轻易松脱。

进一步的,所述引脚孔420的下端开口小于上端开口。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了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接线柱组件。

具体的,上述开关还包括壳体600、强电板、隔离板和弱电板等部件。

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接线柱组件固定在所述强电板上,所述连接板400集成在所述强电板中。壳体600包括底座和面板,所述底座、所述强电板、所述隔离板、所述弱电板和所述面板顺序设置,所述接线柱组件设置在所述强电板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板面上。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接线柱组件的位置上,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在所述强电板上的接线柱组件至少有一个,当接线柱组件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接线柱组件成一排设置在所述强电板上。所述底座内壁上阵列设置多个隔离挡板,使底座内腔形成多个隔离空间;多个所述隔离空间一一对应并容纳多个接线柱组件,以限定每个接线柱组件在对应的隔离空间内,防止接线柱组件脱落掉入底座的其他空间内。

实施例4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了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接线柱组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