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620发布日期:2018-06-06 01:0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绝缘、密封及保护的目的,电子产品需要进过包膜的工艺,即对电子产品各侧的表面包覆上相对应的胶膜。

在现有技术的自动包膜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包覆的表面较多,包膜装置针对产品的各个面设置了独立的推动胶膜包覆的装置,或者产品的包膜需要通过多工位来完成。例如,生产线上已经设有机械臂实施产品的运送,当产品运送到包膜装置,包膜装置又将对产品实施二次运送。包膜装置中机构的复杂程度的增加,不仅提高了包膜装置本身的成本,也提高损坏的风险和维修的成本。同时,需要控制动力设备的增加,也会造成产品包膜精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包括:机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可夹持胶膜与放置待包膜产品;第一包膜部,所述第一包膜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并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的侧面相抵;所述胶膜位于所述第一包膜部与待包膜产品之间;所述夹持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包膜部活动,以使所述胶膜贴附于待包膜产品之上。

所述第一包膜部包括两辊轮组件,两所述辊轮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两侧,所述辊轮组件包括辊轮,所述辊轮可与待包膜产品的侧面相抵。

所述辊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相互平行地分布。

所述待包膜产品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包膜部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其中两侧相抵,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的另外两侧相抵的第二包膜部,所述第二包膜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包膜部运动,其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夹持部的活动方向。

所述第二包膜部包括包膜驱动器与推头,所述包膜驱动器输出直线运动,所述推头驱动连接于所述包膜驱动器的输出端并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另外两侧相抵。

所述推头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两侧。

于,还包括弹性滑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弹性滑轨相连接以使所述夹持部沿包膜进给方向运动并自动复位。

还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锁定杆与锁定扣,所述锁定扣固定安装于所述夹持部,所述锁定杆可被驱动以使所述锁定杆穿过所述锁定扣上的通孔,所述锁定杆与锁定扣的配合面为倾斜面。

所述夹持部包括腔体与多个吸孔,所述吸孔与腔体连接,所述腔体可与外部真空设备相连以使所述吸孔固定胶膜。

所述夹持部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防止胶膜相对夹持部水平方向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包膜部固定于机架并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的侧面相抵,所述夹持部可夹持胶膜与放置待包膜产品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包膜部活动,胶膜位于所述第一包膜部与待包膜产品之间。胶膜设置在所述夹持部与待包膜产品之间,待包膜产品在外力作用下进给,将隔着胶膜推动所述夹持部,使胶膜被所述第一包膜部压合于所述待包膜产品之上,以实现包胶加工。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包膜部与夹持部未设有动力机构,其与外部机械部臂等动力源配合实现包膜加工,这使得设备的结构获得极大的精简,降低了装置本身的成本,损坏的风险以及维修的成本,简化了工序的控制程序,加快了产品包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定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芯自动包膜装置,包括:机架1;夹持部2,所述夹持部2可夹持胶膜200与放置待包膜产品100;第一包膜部3,所述第一包膜部3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并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侧面相抵;所述胶膜200位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与待包膜产品100之间;所述夹持部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活动,以使所述胶膜200贴附于待包膜产品100之上。由于所述胶膜200位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与待包膜产品100之间,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在被外部动力源推动并带动所述夹持部2相对于第一包膜部3运动时,胶膜200将被所述第一包膜部3压合至待包膜产品100之上。所述第一包膜部3与夹持部2未设有动力机构,其与外部机械臂等动力源配合实现包膜加工,这使得设备的结构获得极大的精简,降低了装置本身的成本,损坏的风险以及维修的成本,简化了工序的控制程序,加快了产品包膜的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膜部3包括两辊轮组件,两所述辊轮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的两侧,所述辊轮组件包括辊轮3a,所述辊轮3a可与待包膜产品100的侧面相抵。所述辊轮3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相互平行地分布。所述两辊轮组件与对待包膜产品100的两个侧面实施包膜。所述辊轮3a使包膜的过程为滚动摩擦,减少所述胶膜200在接触过程中的位移与受力变形,便于所述胶膜200对待包膜产品100的精确贴合。所述辊轮3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使所述胶膜200获得更多的承托,且包覆得更牢固。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辊轮组件设置于待包膜产品100所需包膜面积较大的两侧,所述辊轮组件还包括辊轮支架,所述辊轮3a的数量为两个,安装于辊轮支架上。所述辊轮3a可绕轴心自转,其外表面由塑料构成。所述辊轮3a支架安装固定于所述机架1。所述第一包膜部3还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一包膜部3包括包膜板,包膜板由表面质量较高的硬质材料构成,所述包膜板固定于所述机架1上,并设有一圆弧面形的端部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相抵。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包膜部3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其中两侧相抵,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另外两侧相抵的第二包膜部4,所述第二包膜部4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运动,其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夹持部2的活动方向。所述第二包膜部4包括包膜驱动器4b与推头4a,所述包膜驱动器4b输出直线运动,所述推头4a驱动连接于所述包膜驱动器4b的输出端并可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另外两侧相抵。所述推头4a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两侧。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形状为长方体的情况下,一共有四个侧面需要包覆。对于这种情况,还可设置第二包膜部4来完成另外两个侧面的包膜。特别是,所述待包膜产品100较窄的侧面需要包两层胶膜200以提高包膜的强度。所述第二包膜部4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进给方向,区别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相对平行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运动方向的。区别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所述第二包膜机构带有动力装置,起到了增加包膜的工位的作用,使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一次进给运动可完成包膜加工。所述的推头4a数量为两个,使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较窄的侧面可包覆两层胶膜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头4a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两个较窄的侧面相抵。两个所述推头4a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的两侧,并与各自的包膜驱动器4b驱动连接。所述推头4a为U形的杆状结构,带有两个楔形的端部,所述楔形的端部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两个较窄的侧面相抵,所述楔形的宽度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高度相近。所述第二包膜部4还包括导轨4c与限位部4d,所述推头4a与所述导轨4c连接以使所述推头4a沿包膜进给方向运动,所述限位部4d限制所述推头4a的移动范围。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弹性滑轨5,所述夹持部2与所述弹性滑轨5相连接以使所述夹持部2沿包膜进给方向运动并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锁定部6,所述锁定部6包括锁定杆6b与锁定扣6a,所述锁定扣6a固定安装于所述夹持部2,所述锁定杆6b可被驱动以使所述锁定杆6b穿过所述锁定扣6a上的通孔,所述锁定杆6b与锁定扣6a的配合面为倾斜面。所述弹性滑轨5起到限制所述夹持部2运动方向的作用,以使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在第一包膜部3作用下作包膜运动。所述弹性滑轨5还起到推动所述夹持部2复位运动的作用,以使所述夹持部2完成包膜加工后自动复位。在所述第一包膜部3的工作完成之后,所述锁定部6用于将所述夹持部2暂时锁定,以便于第二包膜部4对所述待包膜产品100进行包膜动作,或者其他机构对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的加工动作。在所述锁定部6锁定时,带动待包膜产品100运动的外部动力设备,如机械臂,可脱离该待包膜产品100而去完成其他工作,以减少机械臂空载时间,提高生产线运行的效率。所述锁定杆6b与锁定扣6a的配合面为倾斜面,可使在所述锁定杆6b与锁定扣6a在配合的过程中,所述夹持部2有一小段继续平滑地被锁定扣6a带动往下拉动的过程,可使扣合的过程中所述夹持部2不会因为弹性滑轨5的作用下反弹。该结构避免了因反弹而引起的所述第一包膜部3与所述胶膜200及待包膜产品100之间发生碰撞,防止产品包膜质量因此造成的下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滑轨5包括滑轨底座5a、滑杆组件5b与弹簧组件5c。所述滑杆组件5b包括滑杆套与滑杆,两者可相互配合沿一方向直线相对滑动。所述滑杆套安装于所述滑轨底座5a,所述滑杆安装于所述夹持部2。所述弹簧组件5c包括弹簧杆与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弹簧杆内,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部2,另一端可活动于所述滑轨底座5a的通孔内,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夹持部2与滑轨底座5a之间。所述滑轨底座5a与所述机架1相连接。所述锁定杆6b由设置于所述滑轨底座5a上的气压缸驱动,所述锁定扣6a上带有通孔。所述锁定扣6a与锁定杆6b的配合处设置有倾斜面,在锁定的过程中,所述锁定扣6a与锁定杆6b最先从倾斜面处开始相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部2包括腔体2b与多个吸孔2a,所述吸孔2a与腔体2b连接,所述腔体2b可与外部真空设备相连以使所述吸孔2a固定胶膜200。由于胶膜200的特性较软,真空吸附的方式不容易使所述胶膜200发生变形。同时,多个所述吸孔2a也可使胶膜200均匀受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2利用真空吸附力固定所述胶膜200。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部2还包括定位结构2c,所述定位结构2c可防止胶膜200相对夹持部2水平方向的运动。所述定位结构2c用于限制所述胶膜200的初始摆放位置,以及防止在包膜过程中所述胶膜200因受力而发生的移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2c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上的凸起圆柱结构,该凸起圆柱结构与设置于胶膜200上的圆孔相配合,实现防止胶膜200相对夹持部2水平方向的运动。

本实施例工作时,所述胶膜200按照定位结构2c的定位下被吸附于夹持部2上,所述胶膜200位于所述第一包膜部3的上方,且有外延于所述夹持部2的部分。所述待包膜产品100在外部机械臂的作用下,从胶膜200的上方放置于夹持部2之上,并带动夹持部2在导向滑轨的作用下沿包膜进给方向下压。下压的过程中,所述辊轮3a隔着胶膜200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相抵,实现所述待包膜产品100较宽的两个侧面包膜。当第一包膜部3完成包膜动作,所述锁定杆6b被驱动,经配合的倾斜面插入所述锁定扣6a的通孔内,使所述夹持部2被固定。然后,两个所述推头4a分别被包膜驱动器4b驱动沿导轨4c依次作推进动作,使所述推头4a隔着胶膜200与所述待包膜产品100相抵,使所述待包膜产品100于较窄的两个侧面被包覆两层胶膜200。当第二包膜部4完成包膜动作,由机械臂取出已完成包膜的产品,所述锁定杆6b被驱动退出锁定扣6a,所述夹持部2在弹性滑轨5的作用下复位。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