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93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是通过转换对接器、连接线进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因为连接线一般是线主体与两端接头本体连接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式结构,因此在与不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一般会采用不同规格的数据线进行工作。在与不同设备传输数据时则会频繁与不同接口反复拔插,虽然相关测试表明拔插使用寿命很长,但实际使用时,往往会造成连接线的损坏,一般而言是难以修复的,此时则需要更换连接线,这样便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连接线的一体化设计是造成其使用寿命短的原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接器的多元化使用。这就要求连接器在不改变其连接效率和传输精度前提下作出技术上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其能够满足连接器在不改变传输精度、连接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连接线接头多元化选择、连接线接头磁性相接化设计,具有替换方便、省时省力、使用寿命长、降低制作成本、提高连接器实用性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包括转换对接器、连接线、以及可替换连接头,所述转换对接器与所述连接线插接配合,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可替换连接头插接配合,所述连接线包括前端连接头、传输线缆、以及末端连接模块,所述前端连接头、所述末端连接模块分别固定于所述传输线缆的两端,所述末端连接模块侧壁上设有对接窗口,所述对接窗口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线端口磁铁,所述对接窗口设有数据传输铜帽,所述数据传输铜帽位于所述对接窗口正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换对接器前侧壁的中部设有连接线用插槽,所述转换对接器后侧壁的中部设有主板硬件用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线用插槽包括第一框体、第一胶芯,所述第一胶芯固定于所述框体内,所述第一胶芯上设有四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主板硬件用插槽为SATA3.0标准插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换对接器前侧壁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开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转换对接器的固定件,所述开孔与所述固定件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端连接头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包括第二框体、第二胶芯,所述第二胶芯固定于所述第二框体内,所述第二胶芯上设有四个第二导电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替换连接头的底壁上设有凹面缺口,所述凹面缺口四周设有凹面连接磁铁,所述凹面连接磁铁与所述连接线端口磁铁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可替换连接头的后端侧壁上设有Type-A标准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可替换连接头的后端侧壁上设有Type-C标准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其中改进了连接线的结构方式,采用了连接线接头为可替换磁性连接头,使得连接器在原来具有的数据传输性能上,增加了接头更替功能,增强了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具有替换方便、连接线接头多元化选择、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末端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可替换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连接线用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连接线前端连接头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主板硬件用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可替换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换对接器,2、连接线,3、可替换连接头,12、连接线用插槽,13、主板硬件用插槽,14、开孔,121、第一框体,122、第一胶芯,123、第一导电端子,141、固定件,21、前端连接头,22、传输线缆,23、末端连接模块,211、连接槽,212、第二框体,213、第二胶芯,214、第二导电端子,231、对接窗口,232、连接线端口磁铁,233、数据传输铜帽,31、第一可替换连接头,32、第二可替换连接头,311、底壁,312、Type-A标准接口,313、凹面缺口,314、凹面连接磁铁,321、底壁,322、Type-C标准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包括转换对接器1、连接线2、以及可替换连接头3,转换对接器1与连接线2插接配合,连接线2与可替换连接头3插接配合,连接线2包括前端连接头21、传输线缆 22、以及末端连接模块23,前端连接头21、末端连接模块23分别固定于传输线缆22的两端,末端连接模块23侧壁上设有对接窗口231,对接窗口231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线端口磁铁232,对接窗口231设有数据传输铜帽233,数据传输铜帽233位于对接窗口231正表面。

为了提高转换对接器1的连接性能,进一步的,如图4、图6所示,转换对接器1前侧壁的中部设有连接线用插槽12,转换对接器1后侧壁的中部设有主板硬件用插槽13,连接线用插槽12包括第一框体121、以及第一胶芯122,所述第一胶芯122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121内,第一胶芯122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导电端子123,主板硬件用插槽13为SATA3.0标准插口。连接线用插槽12采用的新型插槽可确保连接线2插接配合使用的必要性,而主板硬件插槽13则可以适用传统的主板硬件。

为了使转换对接器1具有良好的位置固定,进一步的,转换对接器1前侧壁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开孔14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转换对接器1的固定件141,开孔14与固定件141螺纹配合。当固定件141穿过开孔14后,便可以与硬件设备的固定孔连接,防止连接器在工作的时候掉落,造成数据传输的中断。

为了配合连接线用插槽12插接使用,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前端连接头 21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槽211,连接槽211包括第二框体212、以及第二胶芯213,第二胶芯213固定于第二框体212内,第二胶芯213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导电端子214。前端连接头21采用的是与连接线用插槽12相对应的插接胶芯,采用特定标准的连接接头,可以确保转换对接器1与连接线2的相互作用效果,保证了连接线2的专用特性。

为了避免可替换连接头3出现连接不稳,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可替换连接头3的底壁311上设有凹面缺口313,凹面缺口313的四周设有凹面连接磁铁314,凹面连接磁铁314与连接线端口磁铁232相适配。利用磁铁的特性,可以实现可替换连接头3与连接线末端连接模块23紧密贴合,同时可以通过数据传输铜帽233实现数据传输功能,保证可替换连接头3可以连接稳定、高效工作。

为了避免连接器出现资源浪费,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连接线2的末端连接头采用了可替换形式的接头,配置了第一可替换连接头31,第一可替换连接头31的后端侧壁上设有Type-A标准接口312。采用该形式接头,可以在连接线头出现损坏或接触不良时,不需要更换整条连接线,只需要更换新的连接头即可。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分为三个组件部分,连接线2通过前端连接插槽与转换对接器1前侧壁的中部设有连接线用插槽12相连接,可替换连接头3与连接线2末端连接模块23相连接,组成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整体。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数据传送线用连接器,包括转换对接器1、连接线2、以及可替换连接头3,转换对接器1与连接线2插接配合,连接线2与可替换连接头3插接配合,连接线2包括前端连接头21、传输线缆 22、以及末端连接模块23,前端连接头21、末端连接模块23分别固定于传输线缆22的两端,末端连接模块23侧壁上设有对接窗口231,对接窗口231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线端口磁铁232,对接窗口231设有数据传输铜帽233,数据传输铜帽233位于对接窗口231正表面。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提高连接器适应性,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还配置了第二可替换连接头32,第二可替换连接头32的后端侧壁上设有Type-C标准接口322。当数据传输用户采用的为Type-C标准接口时,可以通过替换连接头32对应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连接线2的多元化使用,并且避免了出现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了连接器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