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218发布日期:2018-06-30 06:2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指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之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讯号传输的容量与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依照传输讯号的媒介可分为电器传输或光学传输。其中,属于光学传输的光纤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损耗、以及不受电磁波干扰等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话、因特网、影像、以及音频等电子产品。例如:网络路由器、音频转换器、音响、以及医疗仪器等。

同时,用于传输光纤讯号的连接器也被大量需求;因此,现有一种光纤连接器被提出。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光纤连接器1’固定于一电路板3’上,并用以与一光纤连接器插头2’相对接;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1’包括一光组件11’以及至少一端子12’。然而,由于该光纤连接器1’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可想而知的是,当该光纤连接器1’出现故障或损坏时,使用者往往只能将其整组换掉;而无法有效利用所述光纤连接器1’的零件,同时大幅增加维修费用。因此,如何有效便于更换零件以及降低维修成本,已成为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光纤连接器具有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缺陷,而导致维修时的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单元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单元;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一第二开口以设置于一第一容置空间之中,使得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于该插槽内达成电性连接;如此设计,使用者可局部更换或检测该连接器结构的零件,以大幅减少维修时的费用。

为了达成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单元,包括:

一第一主体,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及多个插槽;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及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该多个插槽内;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接合端与一第一电性端,且该第一电性端自该插槽内延伸而出;以及

一第二电连接单元,包括:

一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二容置空间;及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埋设于该第二主体内;其中,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接合端与一第二电性端,且该第二电性端自该第二主体内延伸而出;

其中,该第二电连接单元通过该第二开口以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之中,使得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一导电端子于该插槽内达成电性连接。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结构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连接单元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体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连接单元结合至第一电连接单元的组装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体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结构 11第一电连接单元

110第一容置空间 111第一主体

1111插槽 112第一导电端子

113第一挡止件 114第二挡止件

115挡板 1121第一接合端

1122第一电性端 1123凸接部

12第二电连接单元 120第二容置空间

1201插入口 121第二主体

122第二导电端子 123第一挡件

124第二挡件 125弹性门

1221第二接合端 1222第二电性端

11a组合部 1a第三电连接单元

110a第一开口 110b第二开口

2第一连接器 1’光纤连接器

2’光纤连接器插头 3’电路板

11’光组件 12’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连接器结构,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并且,请同时参阅图3,图3示出了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爆炸图。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1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单元11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单元12,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单元11包括一第一主体111以及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并且,该第一主体111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110及多个插槽1111,且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12设置于该多个插槽1111内。值得说明的是,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具有一第一接合端1121与一第一电性端1122,且该第一电性端1122自该插槽1111内延伸而出。

请再同时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连接单元的爆炸图。类似第一电连接单元11,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包括一第二主体121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22。更详细地,该第二主体121包括一第二容置空间120,且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22埋设于该第二主体121内。此外,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122具有一第二接合端1221与一第二电性端1222,且该第二电性端1222自该第二主体121内延伸而出。

请再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体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由图3与图5可以得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0具有一第一开口110a与一第二开口110b。并请同时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连接单元结合至第一电连接单元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12通过该第二开口110b以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之中,使得该第二导电端子122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12于该插槽1111内达到电性连接。由图3、图5与图6可进一步地了解,该第一导电端子112还包括位于第一接合端1121与第一电性端1122之间的一凸接部1123。如此设计,当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通过该第二开口110b以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之中,该第二导电端子122的该第二电性端1222与该凸接部1123于该插槽1111内电性连接。需补充说明的是,该插槽1111的剖面呈十字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112为凸字形,用以配合插入该插槽1111。

承上述,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体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电连接单元11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止件113、一第二挡止件114、以及一挡板115。其中,该第一挡止件113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的内部侧壁面。并且,该第二挡止件114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的内部顶壁面。再者,该挡板115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内并位于该第一开口110a处。另外,该第一电连接单元11还包括一组合部11a,设置于该第一主体111的顶部。

请继续参阅图6与图7。并请同时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由图所示,所述第二电连接单元12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挡件123、一第二挡件124、一弹性门125、以及一可复位枢接件。其中,该第一挡件123设置于该第二主体121的侧边,并对应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的该第一挡止件113;并该第二挡件124设置于该第二主体121的顶部,且对应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的该第二挡止件114。再者,该弹性门125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20内,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20的一插入口1201处。值得说明的是,该可复位枢接件设置于该插入口1201处,并连接该弹性门125。如此设计,以一第一连接器2推开该弹性门125后,该第一连接器2可置入该第二容置空间120内,并将该第一连接器2抽出该第二容置空间120之后,该弹性门125即覆盖该插入口1201。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挡止件113与所述第一挡件123相作用、以及该第二挡止件114与该第二挡件124相作用,以令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限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之中;相反地,使用者只需从该第一开口110a处,施一推力于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即可将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退出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外。

承上述,该第二容置空间120内还设有与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22的该第二接合端1221相互接合的一第二连接器,例如:发光二极管或检光二极管。并且,置入该第二容置空间120之中的该第一连接器2能够与该第二连接器达成通信连接。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正视图。由图9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1于实务操作上,能够与至少一第三电连接单元1a相互组合成为一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第三电连接单元1a可为下列任一种:COM连接器、音源连接器、RCA连接器、VGA连接器、或PS/2连接器。

如此,上述已完整且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架构与技术特征,经由上述,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下列的优点: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1’具有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的缺陷,导致维修成本大幅增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器结构1,主要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单元11、一第二电连接单元12以及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二电连接单元12通过该第二开口110b以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0之中,使得该第二导电端子122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12于该插槽1111内达成电性连接;如此设计,使用者可局部更换或检测该连接器结构1的零件,以大幅减少维修时的费用。

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上述的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特点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