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线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157发布日期:2018-07-11 04:3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线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集线面板。



背景技术:

导线在装置之间穿插时,常常会使用到集线装置,对导线进行针对性收纳。专利公告号为CN20410307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控制器面板连接器,包括互相适配连接的集线头和底座,集线头远离底座的一端开设有集线孔,底座远离集线头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后接孔,后接孔与集线孔联通,集线头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卡扣,底座靠近集线头的一端设置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卡扣和卡槽的数量设置为2至8个。

上述专利中,由于导线的粗细有别或者由多个导线捆扎而成的导线束的粗细也不尽相同,导致集线孔与导线或者导线束之间有间隔,导线或者导线束使用时容易晃动,间隙也导致灰尘容易进入连接器内部,进而影响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导线以及导线束安装后容易晃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导线以及导线束更加稳定的集线面板,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集线面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周侧同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主板上开设有多个主线孔,所述主板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多个副板,所述副板上均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主板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杆;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主线孔相对应的次线孔,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卡杆适配的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与装置固定后,捆扎后的导线成束后可穿过壳体的主线孔,同时滑移副板使得调节孔可正对主线孔,根据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粗细选择合适孔的大小,减少导线或者导线束之间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再将盖体与壳体插接配合形成封闭,导线以及导线束安装后整体更加稳定,不会晃动,同时减少了灰尘进入壳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长度方向两侧支撑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副板端头适配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副板的两端卡接在滑槽中,使得副板可沿着滑槽方向滑移,同时副板与主板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副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盖板关闭时,定位柱穿过定位孔对副板形成固定,定位柱同时起到了支撑盖板的作用,防止盖体陷入壳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开设有扩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孔位于壳体内部不方便观察,导致定位柱不容易进入定位孔内,通过扩口使得副板位置大致对应后定位柱可快速插接进入到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线孔、所述调节孔和所述次线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弹性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安装在集线面板内后,导线使用时容易晃动,与孔的内壁容易发生碰撞,通过弹性圈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起到额外的密封作用,减少灰尘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主线孔的内径等于所述次线孔的内径,所述调节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线孔的内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线孔和次线孔对应大直径的导线或者导线束,调节孔对应小直径的导线或者导线束。

进一步的,所述卡杆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远离所述卡杆的一端设置有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头穿过通孔后可对盖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时斜面方便卡头的快速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杆设置于所述主板的四个角上,所述斜面的朝向均相互背离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杆从多个方向对盖板起到固定,减少了由于碰撞或者晃动导致盖板的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根据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粗细选择合适孔的大小,进而减少其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安装后的导线以及导线束更加稳定,不会晃动,同时还减少了灰尘进入壳体内部,;

(2)集线面板使用时操作便捷,安装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集线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一种集线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壳体;1、主板;2、支撑板;3、主线孔;4、副板;5、调节孔;6、卡杆;7、滑槽;8、定位孔;9、扩口;10、卡头;11、斜面;200、盖体;21、盖板;22、次线孔;23、通孔;24、定位柱;30、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集线面板,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壳体100和盖体200。

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长方形的主板1,主板1周侧均固定有支撑板2,支撑板2相互连接呈环形且均与主板1垂直,主板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主线孔3,主线孔3优选为三个且主线孔3之间间隔相等。主线孔3用于直径更大的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穿入。主线孔3的周侧内壁均同轴固定有弹性圈30。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板1朝向支撑板2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多个副板4,副板4优选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主线孔3之间,主板1长度方向两侧支撑板2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7,滑槽7相互平行,副板4两端均卡接在滑槽7内。副板4可沿着滑槽7方向滑移并同时与主板1保持平行。副板4上均开设有调节孔5,调节孔5的内径小于主线孔3的内径。调节孔5的用于直径更小的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穿入。

如图1和图3所示,盖体200包括长方形的盖板21,盖板21形状与主板1一致,盖板21上开设有与主线孔3相对应的次线孔22,主线孔3的内径等于次线孔22的内径。盖体200和壳体100相互卡接配合形成整体,次线孔22用于直径更大的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穿入。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板1朝向支撑板2一侧的四个角上均固定有卡杆6,卡杆6均与支撑板2平行,卡杆6远离主板1的一侧均固定有卡头10,卡头10远离卡杆6的一端设置有斜面11,四个斜面11的朝向均相互背离设置,盖板21上开设有与卡头10卡接适配的通孔23,通孔23优选为四个。通过卡头10与通孔23的配合,可对盖板21起到固定作用,同时斜面11方便卡头10的快速插接,另一方面,卡杆6从多个方向对盖板21起到固定,减少了由于碰撞或者晃动导致盖板21的脱落的情况。

如图1所示,副板4的中心均开设有定位孔8,盖板21一侧固定有多个与定位孔8插接配合的定位柱24,定位柱24优选为十个,通过其中两个定位柱24可对副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因而盖板21上的定位柱24提供了五个定位位置。通过定位柱24穿过定位孔8对副板4形成固定,定位柱24同时起到了支撑盖板21的作用,防止盖体200陷入壳体100内部。

如图2所示,定位孔8远离主板1的一侧开设有扩口9,扩口9的截面面积大于定位孔8的截面面积。由于定位孔8位于壳体100内部不方便观察,导致定位柱24不容易进入定位孔8内,通过扩口9使得副板4位置大致对应后定位柱24可快速插接进入到定位孔8内。

如图1所示,主线孔3、调节孔5和次线孔22的内壁均同轴固定有弹性圈30,弹性圈30由橡胶材质制成。当导线安装在集线面板内后,导线使用时容易晃动,与孔的内壁容易发生碰撞,通过弹性圈30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起到额外的密封作用,减少灰尘进入壳体100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壳体100与装置固定后,单根导线或者捆扎成束的导线可穿过壳体100的主线孔3,使用者根据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直径大小选择是否使用副板4,副板4沿着滑槽7滑移可遮盖主线孔3,进而导线或者导线束只能穿过调节孔5,再将盖体200插接进入壳体100内,主板1的卡杆6插入盖板21的通孔23内对盖板21形成定位,盖板21的定位柱24插入副板4的定位孔8内对副板4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导线或者导线束的粗细选择合适孔的大小,使得导线或者导线束安装后其与孔壁之间的间隙更够减小,当盖体200与壳体100插接配合后,导线以及导线束的安装更加稳定,减少了其工作状态下的晃动,主板1一侧朝外后,还能减少了灰尘进入壳体100内部,内部更加整洁,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同时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