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用多层软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366发布日期:2018-08-31 23:3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导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多层软导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高压线是用于连接充电口与电池、电池内部、电池与发动机及其他元器件,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由于车内应用环境恶劣,电动汽车高压线有着非常高的性能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耐高压、抗撕裂性强,还要求其易弯折空间占有小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多以圆铜线即多根裸铜导体编织体外加绝缘层,这种导线需要空间大,不适用于电动汽车小型化、轻量化的潮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占有小且易弯折的电动汽车用铜芯软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汽车用多层软导线,包括导体及包覆于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导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片状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片状导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包括2-8层片状导体,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3-0.8mm。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包括5层片状导体,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包括无氧铜芯及包覆于无氧铜芯表面的锡层,所述锡层的厚度为2-5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为PA绝缘层或PTU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为一体成型,绝缘层的横截面呈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包括与最上层的片状导体上表面连接的第一中间部、与最下层的片状导体下表面连接的第二中间部、以及连接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的厚度大于第一中间部及第二中间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汽车用铜芯软导线还包括两个接头,两个所述接头分别连接于导体的两端且均突伸出绝缘层外。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的连接孔,所述主体部与导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的形状呈U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体设为多层片状导体,保证电线耐高压且易弯折,可根据既定有限空间随意变形,有效利用空间;另外,将导体横截面设计为矩形,裁片时能更方便的控制尺寸,制备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线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导体; 2-绝缘层; 3-接头;

21-第一中间部; 22-第二中间部; 23-边缘部;

31-主体部; 3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1-3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2,一种电动汽车用多层软导线,包括导体1及包覆于导体1外的绝缘层2,所述导体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片状导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体1设为多层片状导体,保证电线耐高压且易弯折,可根据既定有限空间随意变形,有效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片状导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将片状导体横截面设计为矩形,裁片时能更方便的控制尺寸,制备工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1包括8层片状导体,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体1设为8层,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2mm,在高压通过时有效保证导线的柔韧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1包括无氧铜芯及电镀于无氧铜芯表面的锡层,所述锡层的厚度为5微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氧铜芯外电镀5微米厚的锡层,一方面,能有效保护无氧铜芯不被氧化;另一方面,能有效控制锡层厚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2为PA绝缘层或PTU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绝缘层2设为PA绝缘层或PTU绝缘层,绝缘性好且环保、便宜。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2为一体成型,绝缘层2的横截面呈环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绝缘层2一体成型压出,其横截面设为环形,能更好的保护导体1不被氧化,且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2包括与最上层的片状导体上表面连接的第一中间部21、与最下层的片状导体下表面连接的第二中间部22、以及连接第一中间部21和第二中间部22的边缘部23,所述边缘部22的厚度大于第一中间部21和第二中间部22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边缘部23的外表面呈弧形,使得导线更耐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绝缘层2设为大致平行于片状导体1的第一中间部以及和第一中间部相对的第二中间部,边缘部23位于第一中间部21和第二中间部22的两端,可将第一中间部21和第二中间部22连接起来,第一中间部21、第二中间部22和边缘部23连接使绝缘层2形成闭合环状,且边缘部22的厚度大于中间部21的厚度,增加了边缘部22的耐摩性,使得导线更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汽车用铜芯软导线还包括两个接头3,两个所述接头3分别连接于导体的两端且均突伸出绝缘层2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体1两头连接接头3,接头3裸露在绝缘层2外,接线时省去剥皮的工序,方便接线。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3包括主体部31和设于主体部31的连接孔32,所述主体部31与导体1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头3设为主体部31及设于主体部31的连接孔32,导线连接电池时,通过螺丝固定,更方便导线与电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31的形状为U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部31的形状设为U形,既节约空间、方便避位,又保持边缘圆润,不易划伤电池或其它接触物。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体1包括5层片状导体,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体1为5层片状导体,每层片状导体的厚度为0.5mm,该导线能保证通过最大电流时,例如电流为170A时,仍可随意弯折变形。

实施例3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体1包括无氧铜芯及电镀于无氧铜芯表面的锡层,所述锡层的厚度为2微米。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