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587发布日期:2018-10-13 00:06阅读:1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制绒工艺中承载硅片的制绒花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工业的不断发展,太阳能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类型得以迅速崛起,并逐步覆盖到能源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对原材料硅片进行制绒处理,制绒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晶体硅在此环节中形成陷光结构,最大程度的利用到了太阳光。对于单晶,主要是利用碱性溶液对其的各向异性腐蚀形成金字塔绒面。当前国内外的光伏企业,制绒花篮就是硅片制绒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主要承载部件,主要是将单晶硅片置于有卡槽的花篮中,之后进行腐蚀。

现有的晶硅制绒处理技术中,需要将硅片放置于花篮中,花篮上安装有六根定位杆,各定位杆的两头分别插入两个侧板上的定位孔中,其中每根定位杆上设有若干定位齿,硅片对应卡入每个定位杆上的相邻的定位齿之间,之后再对硅片进行制绒处理等加工工序。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定位杆上的定位齿的分布存在间隔较大的情况(例如现有技术中第50齿与第51齿中间存在19.36mm的空余部分,再如第1齿和第100齿距离侧板的距离较远,等),使得花篮的承载能力较低(共承载100片硅片),花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进而降低制绒过程的工作效率,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产能降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产品规格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花篮承载力的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用以固定若干硅片,该花篮包括若干定位杆以及两个侧板,各定位杆的两端对应插入该两个侧板上的定位孔中,每根定位杆上设有若干定位齿,硅片对应卡入每个定位杆上的相邻的该定位齿之间,该定位杆上相邻的该定位齿的间隔为均匀排列,与第一个该定位齿和最后一个该定位齿分别与该两个侧板的间隔相同,使该定位杆上定位齿的数量增加。

特别地,该花篮包括六根定位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相邻的定位齿之间设置固定的间隔,使得定位杆上定位齿的数量增加,从而在产品规格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花篮可固定硅片的数量,有效提高花篮的承载力,避免现有技术中部分相邻定位齿之间、以及定位齿与两个侧板的之间的间隔较大,导致花篮内部空间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结构设计合理,制绒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生产成本降低、有效增加了产能,提高了使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主要用于固定硅片,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制绒花篮的主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如图所示,该花篮包括六个定位杆1以及两个侧板2,各定位杆1的两端对应插入该两个侧板2上的定位孔中,每根定位杆1上设有若干定位齿11,硅片(图未示)对应卡入每个定位杆1上的相邻的该定位齿11之间,该定位杆1上相邻的该定位齿11的间隔为均匀排列,与第一个该定位齿11和最后一个该定位齿11分别与该两个侧板2的间隔相同,增加该定位杆1上定位齿11的数量。

于本实施例中,在第50齿与第51齿中间存在19.36mm的空余部分上增加八个定位齿11,增加可固定的硅片数量为八片,第一个该定位齿11和最后一个该定位齿11与该侧板2的中间各增加一个定位齿,增加可固定的硅片数量为两片,在同一台设备上将本发明的制绒花篮与先前技术进行试验对比,本发明的制绒花篮在绒面、减重、反射率以及生产效率方面,均与现有技术的产品无差异,各参数均符合生产,且本发明的制绒花篮在设备上运行时,运行状态良好,从工艺效果上看,无差异。综上,采用本发明的花篮承载硅片时,其承载量较之前增加(可承载硅片110片),而花篮的其他参数不发生变化,在满足现有配套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产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