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电池的交联互穿网络嵌段共聚物电解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454发布日期:2018-10-23 22: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解质材料,包含:

第一域,其具有在25℃大于1x107Pa的模量,所述第一域包含多个第一聚合物嵌段;以及

第二域,其形成所述电解质材料的离子导电部分,所述第二域与所述第一域相邻,所述第二域包含:

多个第二聚合物嵌段和盐;以及

第三聚合物的交联互穿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层状的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电解质材料具有在90℃至少1x10-5Scm-1的离子电导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电解质材料包含二嵌段共聚物或三嵌段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域占所述电解质材料的按体积计至少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域占所述电解质材料的按体积计至少7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第一聚合物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一种或更多种:聚苯乙烯、氢化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环己烷、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丙烯、聚(2,6-二甲基-1,4-苯醚)(PXE)、聚烯烃类、聚(叔丁基乙烯基醚)、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聚(环己基乙烯基醚)、聚乙烯、聚(苯醚)、聚(苯硫醚砜)、聚(苯硫醚酮)、聚(苯硫醚酰胺)、聚砜、聚氟烃类以及含有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乙烯基吡啶的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第二聚合物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一种或更多种:聚醚类、聚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酰胺类、碳酸烷基酯类、聚腈类、聚硅氧烷类、聚膦嗪类、聚烯烃类、聚二烯类及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第二聚合物包含离子导电梳状聚合物,其中所述梳状聚合物包含主链和侧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主链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一种或更多种:聚硅氧烷类、聚膦嗪类、聚醚类、聚二烯类、聚烯烃类、聚丙烯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组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侧接物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一种或更多种:低聚醚类、被取代的低聚醚类、腈基、砜类、硫醇类、聚醚类、聚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酰胺类、碳酸烷基酯类、聚腈类、其它极性基团及其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三聚合物是与所述第二聚合物可混溶的,并且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聚(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烯丙胺-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氧基二苯醚-均苯四甲酰亚胺-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邻苯二甲酰胺-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碳酸亚乙烯酯-b-乙烯基甲基硅氧烷)、聚(碳酸亚乙烯酯-b-二乙烯基硅氧烷)、聚[丙烯腈-b-(苯乙烯-共-烯丙氧基苯乙烯)]、聚(丙烯腈-b-异戊二烯)、聚(乙烯基甲基硅氧烷-b-环氧乙烷)、聚[二甲基硅氧烷-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膦嗪类-接枝-(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聚(二乙烯基膦嗪-接枝-环氧乙烷)、聚[异戊二烯-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以及聚[乙烯-b-(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包含PEO,且所述第三聚合物包含聚(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14.一种电解质材料,包含:

第一域,其具有在25℃大于1x107Pa的模量,所述第一域包含多个第一聚合物嵌段;以及

第二域,其形成所述电解质材料的离子导电部分,所述第二域与所述第一域相邻,所述第二域包含:

多个PEO聚合物嵌段和盐;以及

聚(环氧乙烷-共-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交联互穿网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解质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域占所述电解质材料的按体积计至少75%。

16.一种电池单元,包含:

正极,其包含第一电解质和正极材料;

负极,其包含锂金属或锂合金;以及

第二电解质,其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所述第二电解质提供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离子通信和分离,所述第二电解质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材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