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及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4961发布日期:2018-07-27 13:1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线线缆领域,特别是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及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涉及电线线缆的制造,绝缘嵌入这一问题是不可不谈的,当前制造生产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绝缘嵌入始终是摆在众人面前的难题,怎样去减少、改善乃至从根本上解决是横跨在我们面前的深堑。

虽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绝缘嵌入无法杜绝、时有发生,但从束绞的模具使用,分线方式,绞制方式等,到挤塑的放线方式,模具,过线路径,压力等过程中各个切入点的试验来看,绝缘嵌入有一定程度上的减轻,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后续的跟踪验证来看,仍有现象存在。

谈绝缘嵌入问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导体的绞制,从另一方面来说,束绞线绞制的效果和质量越好,绝缘嵌入的可能性就越低,那么有效的改善束绞线的绞制效果和质量,不失为改善绝缘嵌入的一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从绞线线芯出发,提供一种通过改善并丝绞入的过线路径的方式,来提高束绞线绞制的质量:

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线架、分线架和蜂巢板,所述放线架为张力放线架;所述分线架的顶杠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放线架,分线架上设置有可沿分线架顶杠滑动的梳型板;还包括束绞线,所述束绞线从张力放线架伸出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所述所有并丝分线均通过梳型板到达蜂巢板。

优选的,所述放线架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和放线辊,所述束绞线从放线辊伸出缠绕张力辊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

优选的,所述放线架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和放线辊,所述束绞线从放线辊伸出缠绕张力辊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

优选的,所述放线架为多个,多个放线架从前至后依次排列。

优选的,还包括摆动框架,所述摆动框架为方框结构,摆动框架的顶端外包张力辊,摆动框架的中部伸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放线架。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证任一并丝分线与其他所有并丝分线均没有交叉,测量并丝分线在梳型板与放线架之间的张力,以及并丝分线在梳型板与蜂巢板之间的张力;

2)通过对并丝分线在梳型板与放线架之间的张力进行分析,判断梳型板的合适位置和并丝分线与梳型板的合适角度;

3)通过梳型板的位置和并丝分线与梳型板的角度的判断对其进行调整,使得不同并丝分线在梳型板和蜂巢板之间的张力趋于相等。

优选的,当放线架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和放线辊时,将梳型板设置在蜂巢板的正前方,使得梳型板与蜂巢板之间的并丝分线与梳型板垂直。

优选的,当放线架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和放线辊时,将梳型板设置在分线架顶杠最靠近放线架的部位,且所有并丝分线由梳型板的最内侧向外依次排开。

优选的,当放线架有多个,且任一所述放线架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和放线辊时,将所有放线架从前至后依次排列,远离蜂巢板的放线架分出的并丝分线由梳型板的最外侧向内依次排开,靠近蜂巢板的放线架分出的并丝分线由梳型板的最内侧向外依次排开。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采用张力进行分线,结构简单,效果良好,易于调整,同时有效提高后续的束绞线绞制质量。

本发明中的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通过改变走线路径,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以及束绞线绞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摆动框架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单个单边放线架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单个多边放线架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多个多边放线架俯视图;

图中标记:1-蜂巢板;2-梳型板;3-分线架;4-放线辊;5-并丝分线;6-放线架;7-张力辊;8-摆动框架;9-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放线架6、分线架3和蜂巢板1,所述放线架6为张力放线架6;所述分线架3的顶杠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放线架6,分线架3上设置有可沿分线架3顶杠滑动的梳型板2;还包括束绞线,所述束绞线从张力放线架6伸出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5,所述所有并丝分线5均通过梳型板2到达蜂巢板1。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结合图3所示,所述放线架6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7和放线辊4,所述束绞线从放线辊4伸出缠绕张力辊7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5。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所述放线架6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7和放线辊4,所述束绞线从放线辊4伸出缠绕张力辊7并分叉形成多根并丝分线5。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所述放线架6为多个,多个放线架6从前至后依次排列。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至四中的任一项,如图2所示,还包括摆动框架8,所述摆动框架8为方框结构,摆动框架8的顶端外包张力辊7,摆动框架8的中部伸出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转动连接放线架6。

本实施例中通过摆动框架8上的张力辊7,使得束绞线能够先经过张力辊7被初步平铺拉伸,并对并丝分线5施加张力,防止并丝分线5直接接入分线板被扯断。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基于以上一种束绞线绞制装置,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证任一并丝分线5与其他所有并丝分线5均没有交叉,测量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与放线架6之间的张力,以及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与蜂巢板1之间的张力;

2)通过对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与放线架6之间的张力进行分析,判断梳型板2的合适位置和并丝分线5与梳型板2的合适角度;

3)通过梳型板2的位置和并丝分线5与梳型板2的角度的判断对其进行调整,使得不同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和蜂巢板1之间的张力趋于相等。

通过多方面的测量及实验,本申请人发现,当并丝分线5进蜂巢板1所受的力f0越接近时,设备的稳定性、束绞线绞制的质量越好,因此,需要保证束绞线分线进蜂巢板1所受的力f0趋于相等。

为达到此目的,应该保证任一并丝分线5从梳型板2到蜂巢板1之间的路径与同一边的其他并丝分线5从梳型板2到蜂巢板1之间的路径趋于平行且相等,从而使得并丝分线5通过蜂巢板1后改变的角度趋于相等,从而使得f0趋于相等。

梳型板2除了改变并丝分线5路径角度的作用,还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缓冲,由于实际工作中并丝分线5沿着路径移动会产生一定抖动等现象,因此并丝分线5实际上受到的力并不恒定,在一个变化范围内,梳型板2可以有效减少抖动,使得并丝分线5所受力趋于稳定,同时并丝分线5理论上所受力越小,其变化范围就越小。

由受力分析可知,同一根并丝分线5以不同位置和角度经过梳型板2和蜂巢板1时,其受力分解如下:f1=f0/cosθ;f2=f0/cosθ′;

其中,f0——并丝分线5通过蜂巢板1后受到的力;

f1——并丝分线5在蜂巢板1与梳型板2之间内侧通过受到的力;

f′1——并丝分线5梳型板2之前内侧通过受到的力;

f2——并丝分线5在蜂巢板1与梳型板2之间外侧通过受到的力;

f′2——并丝分线5通过梳型板2之前外侧通过受到的力;

α——并丝分线5在内侧通过梳型板2前后改变的角度;

α′——并丝分线5在外侧通过梳型板2前后改变的角度;

θ′——并丝分线5在内侧通过蜂巢板1前后改变的角度;

θ——并丝分线5在外侧通过蜂巢板1前后改变的角度;

并丝分线5进入蜂巢板1的角度:∠θ<∠θ′,

那么,f1<f2,

并丝分线5进入梳型板2角度:∠α<∠α′,

若∠α=∠α′,

则f′1<f′2,

当∠α<∠α′,

那么f′1<<f′2,

综上所述,设置在梳型板2最外侧的并丝分线5所受到的力最大。

因此需要通过调整梳型板2位置,以及并丝分线5与梳型板2角度,从而调整并丝分线5位置,来保证不同并丝分线5以不同角度通过梳型板2的不同位置,最后连入蜂巢板1所受的力的数值也趋于相等。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当放线架6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7和放线辊4时,将梳型板2设置在蜂巢板1的正前方,使得梳型板2与蜂巢板1之间的并丝分线5与梳型板2垂直。

由受力分析可知,任一根束绞线以不同角度过梳型板2时,其受力分解如下:

f1″cosβ=f3′,f3′=f3,f3/cosγ=f1;

f1′cosα=f3′,f3′=f3,f3/cosγ=f1;

其中,β——并丝分线5以不同于α角度进入梳型板2前的路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f1″——并丝分线5以另一个角度进入梳型板2的路径所受力;

γ——并丝分线5通过梳型板2后的路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f3——并丝分线5通过梳型板2前所受的竖直方向的力;

f3′——并丝分线5通过梳型板2后所受的竖直方向的力;

若要保证进线时,所受力f1最小且相等,则

f1″cosβ=f1′cosα,

这样当交叉点在中点时,如图所示,β=α,f1″=f1′,不同并丝分线5的f1均相等且达到最小,受力范围最小,受力趋于恒定,。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当放线架6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7和放线辊4时,将梳型板2设置在分线架3顶杠最靠近放线架6的部位,且所有并丝分线5由梳型板2的最内侧向外依次排开。

由于并丝分线5不可交叉,其在梳型板2的内侧由内向外依次排开,由于所有并丝分线5均从一个起点出来,所受初始张力相同,任一根并丝分线5的竖直方向受到的力的数值均与其他并丝分线5的竖直方向受到的力相等,为保证任一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与蜂巢板1之间受到的力趋于相等,则可以使得所有并丝分线5在梳型板2与蜂巢板1之间相互平行,使得其横向所受力的数值也趋于相等,同时由于在最内侧,所有并丝分线5所受张力为最小,受力范围最小,受力趋于恒定,保证不会由于张力过大断开。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提高束绞线绞制质量的方法,当放线架6有多个,且任一所述放线架6的两侧均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张力辊7和放线辊4时,将所有放线架6从前至后依次排列,远离蜂巢板1的放线架6分出的并丝分线5由梳型板2的最外侧向内依次排开,靠近蜂巢板1的放线架6分出的并丝分线5由梳型板2的最内侧向外依次排开。

在远离蜂巢板1的放线架6放出的束绞线形成的并丝分线5,经过第一个梳型板2时,其受到的力在一个变化范围内,在经过第二个梳型板2时,并丝分线5上受到的力的变化范围会进一步减小,逐渐趋于一个恒定值;而靠近蜂巢板1的放线架6放出的束绞线形成的并丝分线5,由于少了多个梳型板2的缓冲作用,最后进入蜂巢板1受到的力不会为恒定值,为减少力变化的范围,将靠近蜂巢板1的放线架6放出的束绞线形成的并丝分线5设置在梳型板2的内侧,使其受力较小,从而使得力的变化范围减小,保证受力稳定。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