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模接触件和接触件的嵌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1030发布日期:2018-08-19 12:0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将板状的阳模接触件夹入而嵌合的阴模接触件,尤其涉及能够降低阳模接触件所导致的接点的磨损的阴模接触件。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例如,电连接器用于将电取出至外部,该电连接器由板状的阳模接触件和具备从表面和背面夹着该阳模接触件的一对弹性臂的阴模接触件构成。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阴模的接触件(60):具有初始接触用接点(66)和稳定接触用接点(68),仅仅使电弧在初始接触用接点(66)产生,保护稳定接触用接点(68)。在专利文献1中,在嵌合完成的状态下,稳定接触用接点(68)承担与作为对方接触件的阳模接触件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862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这种电连接器为了抑制由于阳模接触件的前端缘的毛刺而导致阴模接触件的接点磨损的状况,将预先插入阴模接触件的阳模接触件的前端加工成锥形形状。可是,如果阳模接触件的板厚薄至例如1mm左右,则难以进行锥形加工。为了抑制阳模接触件与阴模接触件的接点接触时的磨损,减弱由阴模接触件夹着阳模接触件的力且减小接点载荷即可。然而,如果接点载荷变小,则在例如受到振动的环境下,不能稳定地得到电连接。

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阴模的接触件(60),在嵌合的过程中,由于阳模的对方接触件80与初始接触用接点(66)和稳定接触用接点(68)的双方一起滑动,因而不但不能避免初始接触用接点(66)的磨损,而且也不能避免稳定接触用接点(68)的磨损。

根据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阴模接触件:即使是板厚较薄的阳模接触件,除了能够抑制阴模接触件的接点的磨损之外,也还能够确保与阳模接触件的必要的接点载荷。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该阴模接触件和阳模接触件的嵌合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具备从后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互相连接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

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弹性臂具有第一虚接点和第一实接点,其中,第一虚接点设置于前端侧,第一实接点比第一虚接点更设置于后方,突出量比第一虚接点更小,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二虚接点和第二实接点,其中,第二虚接点设置于前端侧,第二实接点比第二虚接点更设置于后方,突出量比第二虚接点更小。

依据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使突出量大的第一虚接点和第二虚接点与阳模接触件接触,直到阳模接触件的前端通过第一实接点和第二实接点为止,但能够不使突出量小的第一实接点和第二实接点与阳模接触件接触,而是分离。因此,依据本发明,即使是板厚较薄的阳模接触件,也能够抑制作为承担阴模接触件的电连接的接点的第一实接点和第二实接点的磨损。而且,依据本发明,由于没必要考虑阴模接触件的接点的磨损,因而能够相对于阳模接触件而确保充分的接点载荷。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能够将在第一弹性臂设置的第一虚接点和在第二弹性臂设置的第二虚接点设置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将在第一弹性臂设置的第一实接点和在第二弹性臂设置的第二实接点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能够将第一虚接点和第二虚接点沿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对置的高度方向交错地设置,将第一实接点和第二实接点沿高度方向交错地设置。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第一弹性臂能够具备第二虚接点退避的第一退避室,第二弹性臂能够具备第一虚接点退避的第二退避室。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能够将第一虚接点和第二虚接点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对称地配置,将第一实接点和第二实接点沿宽度方向对称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能够将第一虚接点和第二虚接点设置于前后方向的同一位置。

在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中,在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呈现为互相平行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虚接点的从第一弹性臂突出的突出量比第一实接点更大,使第二虚接点的从第二弹性臂突出的突出量比第二实接点更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触件的嵌合构造,该接触件由阴模接触件和板状的阳模接触件构成,其中,阴模接触件具备从后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互相对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阳模接触件夹入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

本发明的嵌合构造采用以上所说明的阴模接触件的任一个,其特征在于,阳模接触件具备在与阴模接触件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阴模接触件所具备的第一虚接点和第二虚接点退避的第三退避室。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阴模接触件,即使是板厚较薄的阳模接触件,除了能够抑制阴模接触件的接点的磨损之外,也还能够相对于阳模接触件而确保充分的接点载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阴模接触件,(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

图2示出图1的阴模接触件,(a)是俯视图,(b)是(a)的iib-iib线向视截面图,(c)是(a)的iic-iic线向视截面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模接触件,(a)是俯视图,(b)是(a)的iiib-iiib线向视截面图,(c)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阳模接触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阴模接触件和阳模接触件的嵌合的过程的侧视图。

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阴模接触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a)是使本实施方式简略化而示出的图,(b)~(d)是示出变形例的图。

图6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阳模接触件的变形例,(a)是俯视图,(b)是(a)的vib-vib线向视截面图,(c)是(a)的vic-vic线向视截面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和图4(c)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触件的嵌合构造1由阴模接触件10和夹入阴模接触件10的板状的阳模接触件40构成。关于嵌合构造1,阴模接触件10采用虚接点这一新的构成,由此,即使阳模接触件40的板厚较薄,除了能够抑制阴模接触件10的接点的磨损之外,也还起到确保相对于阳模接触件40的充分的接点载荷这一作用和效果。

以下,在对嵌合构造1、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构成按顺序进行说明之后,提及嵌合构造1的作用和效果。

[嵌合构造1]

关于嵌合构造1,如图1(a)和图4(c)所示,由阴模接触件10将阳模接触件40从表面和背面夹入,由此,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电连接。通过阴模接触件10的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与阳模接触件40的接触而实现该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嵌合构造1的特征在于,除了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之外,阴模接触件10还具备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

[阴模接触件10(图1、图2)]将板材弯折大约180°而一体地形成阴模接触件10,如图1(a)~(c)所示,阴模接触件10具备后端侧的连接端11以及从连接端11向前端侧延伸的一对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构成阴模接触件10的板材由铜合金等导电性优异且弹性高的金属材料构成,按需施行表面处理,例如,电镀处理。

阴模接触件10具有基于连接端11以及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每个所具备的弹性的弹力性,利用该弹力性来以既定的接点载荷将阳模接触件40夹入。

阴模接触件10在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每个的前端侧之间设置有嵌合横宽部12,嵌合对方的阳模接触件40从嵌合横宽部12压入第一弹性臂13与第二弹性臂23之间。

此外,在阴模接触件10中,将收纳阳模接触件40的一侧定义为前(f),将在其相反侧设置有连接端11的一侧定义为后(b),进行以下的说明。前(f)和后(b)具有相对的关系。

另外,在阴模接触件10中,如图1所示地定义前后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高度方向h。前后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高度方向h相互正交。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从连接至连接端11的后端侧向前端侧呈现为大致互相平行。第一弹性臂13具备与第二弹性臂23对置的内面14和内面14的背面的外面15。另外,第二弹性臂23具备与第一弹性臂13对置的内面24和内面24的背面的外面25。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性臂13在内面14具备第一实接点16和第一虚接点18。

通过从外面15向内面14施加负荷的冲压加工而使第一实接点16和第一虚接点18与第一弹性臂13一体地形成。对于第二实接点26和第二虚接点28,也是如此。

第一实接点16是在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嵌合动作完成的嵌合完成状态下,承担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电连接的部位,必要的电力或电信号经由该第一实接点16而流动于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之间。

另外,第一虚接点18是从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嵌合动作的开始至即将完成之前,与阳模接触件40接连的部位。在第一虚接点18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的期间,第一实接点16不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相反,如果第一实接点16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则解除第一虚接点18与阳模接触件40的接触。这样,在嵌合完成的状态下,第一虚接点18未承担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电连接。

如图1(a)所示,第一虚接点18比第一实接点16更设置于前端侧(前方),如果阳模接触件40插入第一弹性臂13与第二弹性臂23之间,则阳模接触件40比第一实接点16更先与第一虚接点18接触。

如果对第一实接点16和第一虚接点18进行比较,则关于从内面14向第二弹性臂23突出的量,第一实接点16这一方小。

第一实接点16在阴模接触件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只设置于一处。另外,两个第一虚接点18沿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而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对称的位置。此外,第一实接点16和第一虚接点18的数量和配置为任意的,分别也可以是各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对于第二实接点26和第二虚接点28,也是如此。

如图1(b)所示,在宽度方向w上,在两个第一虚接点18、18之间,第一弹性臂13具备第一退避室19,第一退避室19贯通第一弹性臂13的表面和背面。通过设置第一退避室19,使得第二虚接点28的前端进入而退避,由此,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变窄。此外,这以不对阴模接触件10施加负荷为前提。

接着,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弹性臂23在内面24具备第二实接点26和第二虚接点28。

第二实接点26是在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嵌合动作完成的嵌合完成状态下,承担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电连接的部位,必要的电力或电信号经由该第二实接点26而流动于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之间。

另外,第二虚接点28是从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嵌合动作的开始至即将完成之前,与阳模接触件40接连的部位。在第二虚接点28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的期间,第二实接点26不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相反,如果第二实接点26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则解除第二虚接点28与阳模接触件40的接触。这样,与第一虚接点18同样地,在嵌合完成的状态下,第二虚接点28未承担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电连接。

如图1(a)所示,第二虚接点28比第二实接点26更设置于前端侧,如果阳模接触件40插入第一弹性臂13与第二弹性臂23之间,则阳模接触件40比第二实接点26更先与第二虚接点28接触。

如果对第二实接点26和第二虚接点28进行比较,则关于从内面24向第一弹性臂13突出的量,第二实接点26这一方小。

沿阴模接触件10的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而在宽度方向w的对称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二实接点26。另外,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中央。

关于第二实接点26,从内面24突出的突出量与第一实接点16的从内面14突出的突出量相同。另外,关于第二虚接点28,从内面24突出的突出量与第一虚接点18的从内面14突出的突出量相同。

如图1(c)所示,在宽度方向w上,在第二虚接点28的两侧,第二弹性臂23具备第二退避室29,第二退避室29贯通第二弹性臂23的表面和背面。通过设置第二退避室29,从而第一虚接点18的前端侧与第一退避室19一起退避,由此,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变窄。

接着,参照图1和图2,对第一实接点16、第二实接点26、第一虚接点18以及第二虚接点28的配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不同的位置,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不同的位置。因此,避免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互相干涉,另外,避免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互相干涉。

尤其是,如图1(a)和图2(b)、(c)所示,关于阴模接触件10,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沿高度方向h交错,另外,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也沿高度方向h交错。因此,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变窄。此外,这里所说的交错是指,当从侧面观察阴模接触件10时,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显得重叠,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显得重叠。

而且,第一弹性臂13具备第一退避室19,并且,第二弹性臂23具备第二退避室29,第一虚接点18进入第二退避室29,第二虚接点28的前端退避至第一退避室19。因此,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更窄。

另外,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沿宽度方向w配置于对称的位置,另外,将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沿宽度方向w配置于对称的位置。

而且,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前后方向l的同一位置。

[阳模接触件40(图3)]

接着,如图3所示,阳模接触件40是平面形状呈现为矩形的扁平的板状的部件,由与阴模接触件10同样的金属材料构成,但也可以由弹性低的金属材料构成。阳模接触件40的板厚在1m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其中,优选0.5mm以下,更优选0.2mm以下,最优选0.1mm以下。关于阳模接触件40,阴模接触件10的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与正面42和背面43接触,由此,与阴模接触件10进行电连接。

在阳模接触件40中,将插入阴模接触件10的一侧定义为前(f),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后(b),进行以下的说明。前(f)和后(b)具有相对的关系。

另外,在阳模接触件40中,如图3所示地定义宽度方向w和前后方向l。

如图3(a)、(b)所示,阳模接触件40具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主体41和贯通主体41的表面和背面的第三退避室45。

关于第三退避室45,如果阳模接触件40压入至与阴模接触件10的嵌合完成的位置,成为嵌合完成的状态,则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虚接点18从主体41的正面42向背面43退避,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虚接点28从主体41的背面43向正面42退避。第三退避室45形成于在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嵌合完成的状态下,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能够退避的前后方向l的区域。

此外,主体41的正面42和背面43并非唯一地规定,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与第一弹性臂13对置的面设为正面42,将与第二弹性臂23对置的面设为背面43。

如以上那样,第三退避室45设置于在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嵌合完成的状态下,与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对应的区域。但是,如图3(a)、(b)所示,还能够扩张至包含该对应的区域的宽广的区域而形成一个第三退避室45,如图3(c)所示,还能够限于与第一虚接点18、18和第二虚接点28对应的区域而设置多个(例如,三个)第三退避室45。

由于对板材进行冲裁加工而制作阳模接触件40,因而还包含前端而在其周缘形成有毛刺。另一方面,由于阳模接触件40的厚度较薄,因而难以在前端施行锥形加工,因此,毛刺残存于周缘。在将阳模接触件40嵌合于阴模接触件10时,该毛刺有时候与阴模接触件10的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使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异常地磨损。可是,本实施方式的嵌合构造1能够避免在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通过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时,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这一状况。

[嵌合的顺序]

接着,参照图1(a)和图4,对将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嵌合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a)所示,将阳模接触件40相对于在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前端侧设置的嵌合横宽部12而定位,然后,将阳模接触件40压入阴模接触件10内。

如果阳模接触件40如图4(a)所示地插入第一虚接点18与第二虚接点28之间,则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相互的间隔扩大。在此时刻,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但如图4(b)所示,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的间隔d超过阳模接触件40的厚度t。

如果将阳模接触件40向嵌合完成的位置压入,则如图4(b)所示,阳模接触件40通过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实接点16与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实接点26之间。由于阳模接触件40的厚度一定,因而即使将阳模接触件40压入,间隔d超过厚度t这一状况也不变,因此,在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通过第一实接点16与第二实接点26之间时,阳模接触件40不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而是分离。因此,即使毛刺残存于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也不出现具有毛刺的该前端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而磨损的状况。

如果将阳模接触件40压入至嵌合完成的位置,则如图4(c)所示,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虚接点28插入阳模接触件40的第三退避室45。这样的话,关于扩展后的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阳模接触件40的支撑被解除,由于弹性复位而导致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变窄。这样,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的每个与阳模接触件40的正面42和背面43接触,并且,经由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而对阳模接触件40赋予能够承受振动的接点载荷。

[嵌合构造1的作用和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嵌合构造1,如果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通过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而达到嵌合完成的状态,则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与阳模接触件40接触。因此,依据嵌合构造1,由于即使是难以在前端施行锥形加工的薄的阳模接触件40,也能够避免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因而不使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产生异常的磨损。

另外,依据嵌合构造1,由于可以不考虑阳模接触件40的前端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接触所导致的磨损,因而能够确保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所导致的高的接点载荷,稳定地得到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电连接。

接着,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嵌合构造1沿宽度方向w设置有多个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因而在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的嵌合的过程中,能够使阳模接触件40的姿势稳定而嵌合于阴模接触件10。尤其是,由于本实施方式将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沿宽度方向w对称地配置,因而在嵌合的过程中,能够使阳模接触件40的姿势更稳定。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嵌合构造1设置有多个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而且,将这些实接点沿宽度方向w配置于对称的位置,因而能够使夹持阳模接触件40的力在宽度方向w上平衡。因此,由于嵌合构造1能够使受到振动时的振幅在宽度方向w上接近于均等,因而能够得到高的耐振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阴模接触件10将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不同的位置,且将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不同的位置等,能够使无负荷状态下的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间隔变窄。如果将阳模接触件40嵌合于该阴模接触件10,则能够增大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扩展的尺寸,因而能够增大阴模接触件10所产生的弹性力。因此,阴模接触件10能够经由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而增大对阳模接触件40赋予的接点载荷。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阴模接触件10,由于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沿高度方向交错,因而如果阳模接触件40插入第一虚接点18与第二虚接点28之间,则能够使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宽广地扩展,因此,对在即将完成嵌合之前,使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从阳模接触件40可靠地分离的过程有利。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构成取舍选择或适当变更为其他构成。

如在图5(a)中示意性地示出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嵌合构造1示出以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的整体平行为前提,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的突出量比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更大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5(b)所示,如果将相互接近的倾斜部分17、27设置于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则还能够使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的突出量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同等或更低。即,所谓本发明中的突出量,由在未将阳模接触件40嵌合于阴模接触件10的无负荷的状态下,第一实接点16、第二实接点26、第一虚接点18以及第二虚接点28的顶点的位置特别规定。

但是,与形成有倾斜部分17、27的结构相比,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呈现为互相平行这一方容易加工。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嵌合构造1使宽度方向w上的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的位置错开而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c)所示,容许将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同一位置。对于第一实接点16和第二实接点26的位置,也是如此。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嵌合构造1在前后方向l上将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设置于同一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d)所示,也能够使前后方向l上的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虚接点28的位置错开而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嵌合构造1示出了在嵌合完成位置处,第一虚接点18和第二虚接点28退避的部位为贯通主体41的表面和背面的第三退避室45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a)~(c)所示,也能够将有底的第三退避室45a、45b、45c设置于主体41。第三退避室45a、45c与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虚接点18、18对应,从主体41的正面42向背面43凹陷,第三退避室45b与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虚接点28对应,从主体41的背面43向正面42凹陷。如果阴模接触件10和阳模接触件40成为嵌合完成的状态,则第一弹性臂13的第一虚接点18、18退避至第三退避室45a、45c,第二弹性臂23的第二虚接点28退避至第三退避室45b。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弹性臂13和第二弹性臂23分别在后端处联接,但两根臂13、23也可以在侧方联接。

符号说明

1嵌合构造

10阴模接触件

11连接端

12嵌合横宽部

13第一弹性臂

14内面

15外面

16第一实接点

18第一虚接点

19第一退避室

23第二弹性臂

24内面

25外面

26第二实接点

28第二虚接点

29第二退避室

40阳模接触件

41主体

42正面

43背面

45、45a、45b、45c第三退避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