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及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5754发布日期:2018-10-16 20:0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手表、移动电话、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上应用的开关装置以及包括该开关装置的表。



背景技术:

例如,关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目前得知如下内容,即:如日本特开2009-133859号公报上所记载的那样,在手表外壳的安装孔中嵌入安装管,使按钮部件的轴部可滑动地插入在该安装管上,通过防水片材覆盖从该安装管向外部突出的按钮部件的轴部以及该轴部的外端部上设置的头部,将该防水片材通过固定部件安装在手表外壳的外表面上,由此实现防水性的结构。

这种开关装置为如下构成:防水板材通过聚氨酯树脂或硅树脂等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因此在对按钮部件进行按压操作时,根据该按压操作使防水板材弹性变形,伴随着该防水板材的弹性变形使按钮部件滑动,由此使手表外壳内的开关接触点执行开关动作。

但是,在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中,为了通过防水板材实现防水性和防泥性,在对按钮部件进行按压操作时,如果不从防水板材的外部对按钮部件的头部进行操作,则无法操作按钮部件,因此,按钮部件的操作性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以及具有该开关装置的表,能够确保防水性和防泥性,且操作性良好。

本发明的一种形态是开关装置,其包括:

外壳,设有通孔;

操作部件,包括轴部和头部,轴部被插入至所述外壳的所述通孔,头部被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端部上,被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弹性体,被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头部的内表面之间,通过材料自身的弹力朝向所述外壳的外部对所述头部施力;以及

滑动部,在旋转方向上使所述弹性体和所述头部具有滑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面放大图。

图2是表示出在图1所示的手表a-a箭头处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在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上,表示出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4a是从内表面一侧观察到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中的弹性体的放大斜视图。

图4b是从外表面一侧观察到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中的弹性体的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对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对适用本发明的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开关装置进行表示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在图6所示的开关装置上,表示出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的状态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a、图4b,说明在手表上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该手表包括手表外壳1。该手表外壳1由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以及外壳部件4构成,第二外壳3经防水环2a设置于该第一外壳2的上部,外壳部件4设置在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外周而将它们覆盖。

第一外壳本体2、第二外壳本体3如图1~图3所示,通过硬质的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外壳部件4通过聚氨酯树脂等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在其内周面上嵌入加强构件4a。表玻璃5经密封件5a安装在该手表外壳1的上部开口部,即第二外壳3的上部开口部上。此外,内盖6经防水环6a安装在该手表外壳1的下部,即第一外壳2的下部。

该手表外壳1的内部,即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的内部,如图2及图3所示,配置有表组件7。表组件7未被示出,但其包括以下表功能所需的各种部件,即:通过指针的运行指示时刻的表机芯、显示时刻等信息的显示部、后述的开关元件19以及电驱动这些部件的电路部等。

此外,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外壳1的12点侧和6点侧分别设置有表带安装部9。更进一步,在该手表外壳1的2点侧、3点侧、4点侧、8点侧、10点侧,分别设置有开关装置8。

这些开关装置8中,例如位于3点侧的开关装置8,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操作部件11,被插入至设置在手表外壳1的第一外壳2上的通孔10;弹性体12,朝向第一外壳2的外部对该操作部件11施力;以及滑动片13,在其旋转方向上使该弹性体12和操作部件11具有滑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件11包括:轴部14,其在轴向可滑动且可旋转地被插入至第一外壳2上设置的通孔10;头部15,其被设置在该轴部14的外端部,以可滑动且可旋转的方式被配置在外壳部件4的外周部上设置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

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由不锈钢或钛等金属形成为大致圆棒状,其外径以与通孔10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该轴部14,位于第一外壳2内部的内端部形成小径部14a,位于第一外壳2外部的外端部构成大径部14b。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其轴向长度被形成为大于第一外壳2的通孔10的轴向长度。由此,轴部14这样构成:其内端部的小径部14a向第一外壳2的内部突出,外端部的大径部14b向第一外壳2的外部突出,从而被配置在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在向第一外壳2的内部突出的内端部的小径部14a上,安装e形环一类的防脱部件16。由此,轴部14这样构成:防脱部件16以可接触分离的方式抵接于第一外壳2的内表面,由此使其避免被拔出至第一外壳2的外部。

更进一步地,该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的外周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密封部件17被分别成环地设置。这些多个密封部件17这样构成:其外周部可滑动地压接在通孔10的内周面上,由此实现轴部14的外周面与通孔10的内周面之间的防水。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由不锈钢或钛等金属或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该头部15这样构成:在其内表面的中心部设有安装孔15a,以轴部14的大径部14b被插入至该安装孔15a的状态安装。

此时,当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是金属制时,以使轴部14的大径部14b插入至安装孔15a的状态,通过激光焊接等焊接方式,头部15被安装在轴部14的大径部14b上。此外,当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是合成树脂时,通过粘接剂使轴部14的大径部14b粘接在安装孔15a上,由此,头部15被安装在轴部14的大径部14b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其外径比轴部14大得多,并且,稍短于第一外壳2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此外,该头部15这样形成:其轴向的长度稍短于第一外壳2的通孔10的轴向上的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保护突起部4b的长度(厚度)。由此,头部15构成为,在外壳部件4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以可滑动且可旋转的方式配置。

此外,如图2~图4a、图4b所示,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操作部件11施力的弹性体12,通过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弹性体即弹性材料形成圆板状。该弹性体12形成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大致相同的大小,被配置在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之间。

即,该弹性体12,如图2~图4a、图4b所示,其中心设有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插入的插入孔12a。该插入孔12a,其内径被形成为大于轴部14的外径。由此,该弹性体12构成为,其通过材料本身的弹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施力。

此时,弹性体12这样构成,如图2~图4a、图4b所示,通过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施力,由此使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配置在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使轴部14的小径部14a上安装的防脱部件16抵接于第一外壳2的内表面上。

因此,该弹性体12构成为,如图2~图4a、图4b所示,通过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力,使轴部14的小径部14a的防脱部件16抵接于第一外壳2的内表面上,由此,位于第一外壳2一侧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以实现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

此外,该弹性体12构成为,如图2~图4a、图4b所示,在与其材料本身的弹力相对抗从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第一外壳2被按压时,在头部15和第一外壳2之间被压缩,由此,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在其轴向滑动而使小径部14a向第一外壳2内突出,将该突出的小径部14a的头部向后述的开关元件19内挤压。

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部件4在弹性体12通过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而弹性变形时,为了释放弹性体12的弹性变形而设置释放部18。即,在外壳部件4上,被配置弹性体12的孔部4c被形成为大于弹性体12的外径。

如图2和图3所示,释放部18是外壳部件4的孔部4c的内周面与弹性体1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的空隙。该释放部18这样构成,在弹性体12通过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而被压缩,弹性体12朝向外周一侧膨胀弹性变形时,释放该弹性变形,由此使弹性体12的弹性变形顺畅地执行。

此外,在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如图2~图4a、图4b所示,呈放射状地设置多个压力调整槽20。这些多个压力调整槽20构成为,当对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施加的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水压或气压等压力增加时,其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通过释放部18流入。

据此,如图2~图4a、图4b所示,多个压力调整槽20构成为,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它的各个内部,由此保证使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压力与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压力相同,避免因水压或气压等外部的压力导致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此外,如图2~图4a、图4b所示,这些压力调整槽20构成为,在弹性体12通过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而弹性变形时,伴随该弹性体12的弹性变形而产生挤压弹性变形,由此,使已流入内部的水和空气等流体向释放部18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在弹性体12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之间配置滑动片13。该滑动片13通过氟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一类的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此时,滑动片13也可以由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也可以是在金属或硬质树脂的平板的正反面上设置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滑动片13构成为,防止弹性体12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接触,且在旋转方向上对弹性体12和头部15赋予滑动性。据此,滑动片13构成为,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从而弹性体12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在使头部15旋转时,使头部15相对于弹性体12容易地旋转。

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减轻滑动片13和头部15的摩擦阻力的摩擦减轻部21。该摩擦减轻部21构成为,是设置在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内表面上的环状的槽部,通过减小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减轻头部15相对于滑动片13的摩擦阻力。此外,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从而弹性体12弹性变形时,滑动片13以不会进入摩擦减轻部21的硬度形成,摩擦减轻部21的环状槽部以滑动片13不会进入的大小形成。

此外,表组件7的开关元件19构成为,如图2和图3所示,在头部15对抗弹性体12的弹力而被按压,从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朝向第一外壳2的内部滑动时,推挤轴部14的小径部14a的头部,由此输出第一开关信号,此外,在头部15旋转时,与该旋转相对应地输出第二开关信号。

下面,对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8的作用进行说明。

该开关装置8在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2通过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性体12的弹力,从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通过弹性体12的弹力被推出,从而配置在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

这种状态下,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的小径部14a上设置的防脱部件16抵接于第一外壳2的内周面。据此,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其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以实现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与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此时,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的小径部14a的头部使表组件7的开关元件19设为关闭状态。

这种状态下,若对抗弹性体12的弹力,而将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配置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一侧推挤,头部15的内表面经滑动片13使弹性体12按压而压缩。此时,弹性体12与该压缩状态相对应地向外周一侧膨胀,使该膨胀的部分向外壳部件4的释放部18释放,由此,弹性体12良好地压缩变形。

据此,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在第一外壳2的通孔10内滑动。此时,轴部14的外周上设置的多个密封部件17以与通孔10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滑动,由此实现轴部14的外周面与通孔10的内周面之间的防水。此外,此时,轴部14的小径部14a的头部向表组件7的开关元件19被推挤,由此开关元件19输出第一开关信号。

此外,如果使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旋转,则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旋转,由此带来轴部14的小径部14a在开关元件19内旋转,由此开关元件19输出第二开关信号。此时,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使弹性体12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头部15旋转时,头部15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滑动片13而旋转,因此头部15通过滑动片13顺畅地旋转。

此外,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滑动片13而旋转时,通过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1,减轻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即,该摩擦减轻部21是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环状的槽部,由此,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变小,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被减轻。因此,头部15能够更加顺畅地旋转。

此外,该开关装置8在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2通过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弹性体12的弹力,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即便如此,通过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呈放射状设置的多个压力调整槽20,也能够防止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即,该开关装置8在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即使如此,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因此,通过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的水或空气等流体,能够保证使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压力与手表外壳1外部的压力相同。据此,能够防止因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水压或气压等压力导致弹性体12压缩变形,防止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此时,泥土或尘埃等异物随着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即使如此,按压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而使弹性体12压缩变形时,多个压力调整槽20产生挤压弹性形变,由此能够将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流入的泥土或尘埃等异物与水或空气等流体一同排出至释放部18,因此能够确保防泥性和防尘性。

这样,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8中,包括以下部件:操作部件11,包括插入至手表外壳1的第一外壳2上设置的通孔10的轴部14和设置在该轴部14的外端部上、配置在第一外壳2的外部的头部15;弹性体12,配置在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之间,通过材料本身的弹力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对头部15施力;滑动片13,在其旋转方向上使该弹性体12和头部15具有滑动性,由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和防泥性,并且提高操作性。

即,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8中,弹性体12的材料本身弹性变形,而弹性体12不受泥土等异物的影响,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和防泥性,同时,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之间配置的弹性体12通过其材料本身的弹力,能够使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因此能够确保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与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性和防泥性。

此外,在该手表的开关装置8中,通过为了在旋转方向上对弹性体12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赋予滑动性的滑动片13,能够使弹性体12与头部15不直接接触,并且,即使在头部15按压弹性体12而使其压缩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滑动片13使头部15相对于弹性体12顺畅地滑动,因此,能够提高操作部件11的操作性。

此时,在该开关装置8中,使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以在其轴向上以能滑动、且能旋转的状态被插入至第一外壳2的通孔10内,由此,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被按压而使弹性体12压缩时,通过使轴部14的内端部向手表外壳1内的开关元件19推压,从而能够使开关元件19执行开关动作,此外通过使头部15旋转,能够与该旋转操作对应地,使开关元件19执行开关动作。

此外,在该开关装置8中,在弹性体12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之间夹着为了对两者赋予旋转方向的滑动性的滑动片13,由此能够可靠防止弹性体12和头部15的接触,并且,在头部15按压弹性体12而使其压缩时,能够使头部15不被弹性体12吞入,使头部15抵接在滑动片13上,因此即使是在头部15使弹性体12压缩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滑动片13使头部15相对于弹性体12顺畅且良好地旋转。

此外,在该开关装置8中,在弹性体12因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而被按压从而弹性变形时,设置释放弹性体12的弹性变形的释放部18,由此在弹性体12被按压而压缩变形时,弹性体12根据该压缩状态向外周一侧膨胀,即使如此,能够使该膨胀部分向释放部18释放,因此能够使弹性体12良好地压缩变形,据此使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良好地滑动。

此时,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减轻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的摩擦减轻部21,由此能够减轻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即,该摩擦减轻部21是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环状的槽部,由此,由于能够使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变小,使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减轻,据此还能够使头部15顺畅且良好的旋转。

此外,在该开关装置8中,在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呈放射状地设置多个压力调整槽20,以保证使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之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压力与手表外壳1外部的压力相同,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件11因为手表外壳1外部的压力而不经意地动作。

即,在该开关装置8中,在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其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之间配置的弹性体12,通过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性体12的弹力,即使是在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也能够使手表外壳1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多个压力调整沟20内。

因此,在该开关装置8中,通过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沟20内的水或空气等流体,能够保证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其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压力与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压力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因手表外壳1外部的水压或气压等压力导致弹性体12被压缩变形,能够可靠且良好地防止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更进一步地,在该开关装置8中,泥土或尘埃等异物随着手表外壳1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即使如此,在按压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而使弹性体12压缩变形时,多个压力调整槽20产生挤压弹性形变,由此,能够将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的泥土或尘埃等异物向释放部18排出,因此能够确保防泥性和防尘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是关于如下情况:摩擦减轻部21设置在与弹性体12和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之间夹着的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且该摩擦减轻部21为环状的槽部,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变形例那样,也可以使摩擦减轻部23形成为突起形状。

即,该变形例的摩擦减轻部23如图5所示,是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多个突起部。这些多个突起部截面形成半圆弧状,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以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为中心成同心圆状地设置。据此,摩擦减轻部23构成为,多个突起部的头部与滑动片13线接触,以该状态随着头部15的旋转而在滑动片13上滑动。

这样的开关装置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3,能够减轻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即,该摩擦减轻部23是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呈同心圆状地设置的截面半圆弧状的突起部,所以能够使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减轻部21相比,更为大幅度地减小,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轻与滑动片13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使头部15比第一实施方式更顺畅且良好地旋转。(第二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对本发明所适用的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与图1~图4a、图4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25是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了摩擦减轻部26和滑动部27的结构,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

即,如图6和图7所示,该摩擦减轻部26减轻与弹性体12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并且释放弹性体12的一部分弹性形变的截面大致为v字形状的槽,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呈环状地设置。即,该摩擦减轻部26构成为,在头部15按压弹性体12而使弹性体12压缩变形时,释放向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的轴向膨胀的弹性体12的一部分弹性变形。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滑动部27是具有滑动性的表面处理层,其被设置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以及位于该头部15内表面上的摩擦减轻部16的内表面上。即,该滑动部27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和摩擦减轻部26的内表面上实施氟加工或特氟隆(注册商标)加工等具有滑动性的表面处理。

接下来,对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25的作用进行说明。

该开关装置25在通常状态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弹性体12向自然状态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性体12的弹力,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在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的小径部14a上设置的防脱部件16抵接于第一外壳2的内周面上。

在这种状态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能够实现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与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并且弹性体12不被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6吞入,与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弹性接触。

据此,该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通过弹性体12的弹力被推出,从而被配置在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b之间。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上的小径部14a的头部使表组件7的开关元件19设为关闭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对抗弹性体12的弹力而朝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一侧推压外壳部件4的一对保护突起部4a之间配置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头部15的内表面与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一同按压弹性体12而使弹性体12压缩。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弹性体12与该压缩状态相对应地向外周一侧膨胀,使该膨胀的部分向外壳部件4的释放部18释放。

此时,与弹性体12的压缩状态相对应地,与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相对的弹性体1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也就是头部15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6相对的指定位置的弹性体12,通过被吞入至头部15的摩擦减轻部26内而释放。据此,弹性体12良好地压缩变形。

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使第一外壳2的通孔10内沿其轴向滑动,从而轴部14的小径部14a的头部向第一外壳2的内部被推压,该小径部14a的头部对表组件7的开关元件19进行按压操作,由此开关元件19输出第一开关信号。

此外,若使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转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操作部件11的轴部14旋转,由此带来轴部14的小径部14a在开关元件19内旋转,因此开关元件19输出第二开关信号。

此时,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使弹性体12弹性变形而使头部15旋转时,头部15在其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弹性接触于弹性体12的状态下旋转,用词头部15通过滑动部27而顺畅地旋转。此外,此时通过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6,因为减轻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的摩擦阻力,据此,头部15顺畅地旋转。

即,在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滑动部27弹性接触于弹性体12而旋转时,弹性体12的一部分被吞入至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截面大致为v字形的槽部,即摩擦减轻部26内,由此,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变小,与弹性体12相对的滑动部27的摩擦阻力减轻,因此,头部15更加顺畅地旋转。

此外,在该开关装置25中,在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2通过向自然的稳定形状膨胀时的弹性体12的弹力,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朝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被推出,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上,即使如此,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相对的弹性体12的内表面上呈放射状地设置多个压力调整槽20,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即,在该开关装置25中,在通常状态下,弹性体12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于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即使如此,手表外壳1外部的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弹性体12内表面上设置的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因此,通过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的水或空气等流体,能够保证使第一外壳2的外表面和弹性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压力与手表外壳1的外部的压力相同。据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通过手表外壳1外部的水压或气压等压力防止弹性体12压缩变形,防止操作部件11不经意地动作。

此时,泥土或尘埃等异物随着水或空气等流体流入多个压力调整槽20内,即使如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按压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而使弹性体12压缩变形时,多个压力调整槽20产生挤压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流入压力调整槽20内的泥土或尘埃等异物随着水或空气等流体一同排出至释放部18,因此能够确保防泥性和防尘性。

这样,该手表的开关装置25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摩擦减轻部26,该摩擦减轻部26减轻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摩擦阻力并释放弹性体12的一部分弹性形变,由此能够通过该摩擦减轻部26减轻头部15相对于弹性体12的摩擦阻力。

即,该摩擦减轻部26是在头部15内表面上设置的截面大致为v字形状的槽部,由此,在头部15按压弹性体12而使弹性体压缩变形时,能够与弹性体12的压缩状态相对应地,使弹性体12外表面的一部分被吞入至摩擦减轻部26,因此能够减小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压力。据此能够减轻头部15相对于弹性体12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使头部15顺畅且良好地旋转。

此外,在该开关装置25中,包括具有滑动性的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其被设置在与弹性体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内表面上,以及该头部15内表面上设置的摩擦减轻部26的内表面上,由此通过该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而能够使与弹性体12相对的头部15顺畅地旋转。

即,在该开关装置25中,在头部15按压弹性体12而使弹性体12压缩变形时,与弹性体12的压缩状态相对应地,与头部15相对的弹性体1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被吞入摩擦减轻部26,即使如此,能够使该被吞入的部分与摩擦减轻部26内的滑动部27接触,因此能够使头部15顺畅地旋转。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是关于如下情况:在与弹性体12相对的操作部件11的头部15的内表面上设置了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27,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与头部15相对的弹性体12的外表面上设置了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在头部15的内表面上和弹性体12的外表面上两者都设置表面处理层即滑动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以适用了手表的情况进行叙述,但是也不一定必须是手表,例如旅行式表、闹钟、座钟、挂钟等各种钟表同样能够适用。此外,本发明不必要一定是表,便携电话、便携终端机等电子器械中也能够适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还包括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