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2104发布日期:2018-09-08 01:1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按键结构,尤指一种发光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相较于一般按键结构,发光按键结构需再包含导光板及位于其上的屏蔽片。基于光学效果考量,导光板及屏蔽片在设计上会保持结构完整,但这将使得发光按键结构的高度的减少受到限制。而若设计导光板及屏蔽片的结构形成避让空间以避免发光按键结构于作动时结构件会与导光板及屏蔽片产生结构干涉,则屏蔽片可能会因未能对导光板有效遮光,使得用户可能会自发光按键结构上方观察到键帽周围有漏光的现象。因此,目前发光按键结构于薄型化有前述的困难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具有结构避让空间以避免发光按键结构按动时产生结构干涉,且于该避让空间的侧壁形成突出部,其底面上涂布有遮光层以提升遮光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该发光按键包含:

底座;

键帽,设置于该底座上方,该键帽包含帽体及设置于该帽体且朝向该底座突出的第一连接结构;

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座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而能相对于该底座于垂直方向上移动,其中该升降机构与该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导光板,设置于该底座上方且该导光板具有凹槽,该导光板位于该键帽下方;

层状电路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该层状电路板包含叠置的多个结构层且该层状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位于该键帽下方且该第一开孔连接对应的该导光板上的该凹槽,该第一开孔具有朝向该键帽内侧的侧壁面,该多个结构层中的最下一层结构层具有自该侧壁面朝向该键帽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连接结构进入该第一开孔及该凹槽且迫使该突出部弹性变形以使弯曲的该突出部进入该凹槽;以及

遮光涂布层,涂布于该突出部的朝向该底座的表面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帽体具有本体及环绕连接于该本体的围部,该突出部位于该围部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还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及该底座之间,其中该凹槽为开孔结构,该反射片自该凹槽露出,该突出部的朝向该底座的该表面朝向该反射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第二连接结构,该升降机构与该第二连接结构连接,该反射片对应该第二连接结构具有第二开孔,该第二连接结构穿过该第二开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底板,该第二连接结构为塑料件且该第二连接结构嵌合于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涂布层延伸至该最下一层结构层朝向该导光板的表面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于该垂直方向上遮盖住该第一开孔及该凹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层状电路板包含上绝缘片、下绝缘片及设置其间的中间绝缘片,该下绝缘片为该最下一层结构层,该中间绝缘具有第三开孔,该层状电路板包含开关,该开关包含上接触垫及下接触垫,该上接触垫于该第三开孔处形成于该上绝缘片朝向该下绝缘片的表面上,该下接触垫于该第三开孔处形成于该下绝缘片朝向该上绝缘片的表面上,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上接触垫与该下接触垫接触,该帽体触发该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开孔与对应的该凹槽的轮廓对齐,以使得该突出部呈悬臂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为剪刀脚支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使用遮光涂布层,其厚度原则上小于目前发光按键结构使用的屏蔽片的厚度。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利用该开孔及该凹槽使得该键帽朝向该底座移动的行程增大,使得该发光按键结构的高度可再降低。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利用可被弹性弯曲的突出部以兼具遮光及容许该键帽下移的效果。因此,相对于传统发光按键结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能具有更小的高度并维持相当程度的遮光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层状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5为图3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层状电路板的爆炸图。

图6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x-x的剖面图。

图7为图6的发光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时的剖面图。

图8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y-y的剖面图。

图9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z-z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局部爆炸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层状电路板的仰视图以显示遮光涂布层于其上的涂布范围。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1包含底座12、键帽14、升降机构16、导光板18、层状电路板20(为简化图式,原则上仍以单一结构件绘示)、弹性圆顶22、遮光涂布层24(因其厚度较薄,故为简化图式,仅表示于图4及剖面图中)及反射片26。底座12包含底板122及多个第二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含三个第二连接结构,分别标注为124a、124b以及124c,其中第二连接结构124a可称为第三子连接结构124a,第二连接结构124b及124c可称为第四子连接结构124b及124c,该多个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设置于底板122且朝上(或称朝向键帽14)突出。键帽14设置于底座12上方,键帽14包含帽体142及多个第一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键帽14对应包含三个第一连接结构,分别标注为144a、144b以及144c,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44a可称为第一子连接结构144a,第一连接结构144b及144c可称为第二子连接结构144b及144c,该多个第一连接结构144a、144b及144c设置于帽体142且朝向底座12(或称朝下)突出。升降机构16连接于底座122与键帽14之间,键帽14经由升降机构16而能相对于底板122于垂直方向d1上移动。导光板18设置于底座12与键帽14之间,用以导引光线以提供键帽14背光。层状电路板20设置于导光板18与键帽14之间且层状电路板20具有开关202(以带影线的圆圈表示于图3中)。弹性圆顶22(例如但不限于硅胶圆顶)对应开关202设置于层状电路板20与键帽14之间,当键帽14被按压时,键帽14向下挤压弹性圆顶22,使得弹性圆顶22弹性变形以触发开关202,且弹性变形的弹性圆顶22的回弹力可作为键帽14的回复力。层状电路板20可透光,即层状电路板20为透光的电路板。遮光涂布层24涂布于层状电路板20朝向底座12的底表面20a上(其涂布范围以影线表示于图4中),用以遮蔽或限制自导光板18射出的光线。反射片26设置于导光板18及底座12之间,用以反射自导光板18朝下(或称朝向底板12)射出的光线,使之再次进入导光板18中。

于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6为剪刀脚支架,其包含外支架162及与外支架162枢接的内支架164。外支架162连接至键帽14上的第二子连接结构144b、144c及底座12上的第四子连接结构124b、124c,内支架164连接至键帽14上的第一子连接结构144a及底座12上的第三子连接结构124a。层状电路板20具有位于键帽14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本实施例中,层状电路板20具有两个第一开孔,分别标注为204a、204b,其中第一开孔204a可称为第一子开孔204a,第一开孔204b称为第二子开孔204b,导光板18具有位于键帽14下方的至少一个凹槽,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8对应具有两个凹槽,分别标注为182a、182b,其中凹槽182a可称为第一子凹槽182a,凹槽182b可称为第二子凹槽182b。第一开孔204a、204b分别与对应的凹槽182a、182b相连接以共同提供避让空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开孔204a与第一子凹槽182a相连接以共同提供一个避让空间,第二子开孔204b与第二子凹槽182b相连接以共同提供另一个避让空间。上述避让空间用以供底座12的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露出,也能容许键帽14的第一连接结构144a、144b及144c于键帽14向下移动时进入,故能减少发光按键结构1的高度。反射片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本实施例中,反射片26对应三个第二连接部124a、124b及124c具有三个第二开孔,分别标注为262a、262b及262c。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分别自各自对应的第二开孔262a、262b及262c露出。实际操作中,反射片26上的开孔数量可与底板12上的连接结构的数量相同,以便连接结构自各自对应的开孔露出。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凹槽182a、182b为开孔结构,反射片26可自此凹槽182a、182b露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图5为图3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层状电路板的爆炸图。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层状电路板20包含叠置的多个结构层,例如层状电路板20由薄膜电路板形成,其包含上绝缘片206a、中间绝缘片206b及下绝缘片206c,中间绝缘片206b设置于上绝缘片206a及下绝缘片206c之间,上绝缘片206a、中间绝缘片206b及下绝缘片206c分别形成对应的开孔结构以形成前述第一开孔204a及204b。中间绝缘片206b还具有第三开孔206d,开关202的上接触垫202a及对应的连接线路(均以影线图样表示于图5中)于第三开孔206d处形成于上绝缘片206a朝向下绝缘片206c的表面(或称第一下表面)上,开关202的下接触垫202b及对应的连接线路(均以影线图样表示于图5中)于开孔206d处形成于下绝缘片206c朝向上绝缘片206a的表面(第三上表面)上,使得弹性圆顶22能通过下压上绝缘片206a对应第三开孔206d的部分以使上接触垫202a与下接触垫202b相接触,进而实现开关202的触发。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4(或帽体142)于垂直方向d1上遮盖住第一开孔204a、204b及凹槽182a、182b,故原则上自键帽14正上方不会看到逸出的光线。

请参阅图6,图6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x-x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下绝缘片206c为该多个结构层中的最下一层结构层,遮光涂布层24(其剖面以粗实线表示于图6及其他剖面图中)即涂布于下绝缘片206c的第三下表面2062(即朝向底座12或导光板18的表面)上,故第三下表面2062即相当于层状电路板20的底表面20a。第一子开孔204a具有朝向键帽14内侧的侧壁面2042,该最下一层结构层(即下绝缘片206c)具有自侧壁面2042朝向键帽14内侧延伸的突出部2064(于图4中以虚线框表示其范围),遮光涂布层24也延伸至突出部2064朝向底座12的下表面2064a(或称为第三子下表面)上。于本实施例中,帽体142具有本体1422及环绕连接于本体1422的围部1424,突出部2064位于围部1424下方,故突出部2064(及其下表面2064a上的遮光涂布层24)可阻碍位于其下方自导光板18的对应凹槽182a的侧壁面射出的光线向上散射的效果,此即具有提升抑制光线自帽体142周围逸出的效果,或谓有益于消除或抑制漏光的现象。

请参阅图7,图7为图6的发光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时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当键帽14被按压时,第一连接结构144c进入对应的第一开孔204a及凹槽182a且迫使突出部2064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弯曲的突出部2064进入凹槽182a。由于突出部2064具有弹性,突出部2064不会阻碍键帽14(或第一连接结构144c)的下移,故能兼具遮光及容许键帽14下移的效果。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204a与对应的凹槽182a轮廓对齐,故以图6或图7的视角,突出部2064整体呈悬臂结构,可提供较大的挠曲(或谓变形量),且突出部2064的下表面2064a(或称第三子下表面2064a)朝向反射片26。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以图6、图7的视角而言,发光按键结构1大致成左右对称,故发光按键结构1于左侧亦有如前述突出部2064及其上涂布有遮光涂布层24的结构,其相关说明亦如前述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另外,请参阅图3、图8及图9,图8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y-y的剖面图;图9为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沿图2中线z-z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嵌合于底板122,例如底板122为金属板或塑料板,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分别为塑料件,第二连接结构124a、124b及124c通过埋入射出的方式嵌合于底板122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底座12直接以金属冲压板件或塑料射出件形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使用遮光涂布层,其厚度原则上小于目前发光按键结构使用的屏蔽片的厚度。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利用该开孔及该凹槽使得该键帽朝向该底座移动的行程增大,使得该发光按键结构的高度可再降低。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利用可被弹性弯曲的突出部以兼具遮光及容许该键帽下移的效果。因此,相对于传统发光按键结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能具有更小的高度并维持相当程度的遮光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