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5972发布日期:2018-09-21 21:43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采暖设备有碳晶板采暖器,其主要包括用于发热的碳晶板,以及用于控制碳晶板温度的温控器。通常,温控器的输入端接220v市电,220v市电包括火线零和线,220v市电经过温控器处理后,从输出端接入碳晶板,主要包括火线和零线输出。

通常温控器固定到墙面上,为明装方式,安装完毕后,温控器暴露在墙体外,线缆装在护线管或者护线槽内,护线管也固定在墙体外。

但是,现有的安装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比如,接线方法中:线缆,一般用2.5平方及以上的单股绝缘铜导线,线缆与温控器的连接,通常采用螺丝压接,四条线缆均压接到垫片下面。温控器的安装方法为:标出温控器、护线管的位置;固定护线槽;穿线缆;将线缆压到温控器的螺丝上;将温控器固定到墙上。

线缆连接费力费时、不安全、温控器不易固定。由于线缆较粗,较硬,这种用螺丝固定的方式,要求导线打弯后,再固定,但由于线缆粗、硬,打弯困难,所以,经常不打弯,直接压在螺丝上,后果是,长时间工作后,线缆与螺丝松动,造成过热松脱或者打火。由于是先压线缆,再安装温控器,四条硬线缆压接好后,有硬度,再固定温控器时,需要拧动线缆,将温控器定位,而线缆也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存在线缆松动和温控器不易固定的问题。

上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线缆太粗、太硬,但如果把硬线换成多股软线,成本就会增加很多,但打弯后容易散开,仍然不能解决固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该方法使接线操作简便,还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材料,提高了接线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控器,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与其相互插接的连接件与软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软导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与硬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软导线和所述硬导线,所述硬导线的另一端外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端口以及设在两个所述端口之间的导通片;所述软导线的另一端从一个端口伸入所述连接器内与所述导通片接触导通,所述硬导线的一端从另一个端口伸入所述连接器内与所述导通片接触导通。

优选方式为,所述温控器还包括护线管,所述护线管内设置所述连接件、所述软导线、所述连接器以及一段长度的所述硬导线;所述护线管上对应所述软导线处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盖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盖。

优选方式为,所述接线端子为螺丝,所述连接件叉型端子,所述叉型端子的叉型端与所述螺丝插接,所述叉型端子的另一端压接所述软导线。

优选方式为,所述连接器的一个端口为方孔,另一端口为圆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温控器为碳晶板温控器,所述碳晶板温控器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为火线输入端子、零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与一根所述软导线的一端连接,各所述软导线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器与对应的所述硬导线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温控器为碳晶板温控器,所述碳晶板温控器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为火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与一根所述软导线的一端连接;其中从所述火线输入端子引出的所述软导线通过一个所述连接器与一硬导线的一端连接,该硬导线的另一端外接市电火线;其中从所述火线输出端子引出的所述软导线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器与另一根硬导线的一端连接,该硬导线的另一端外接碳晶板火线;其中从所述零线输出端子引出的所述软导线与t型连接器的一端连接,该t型连接器的另一端口通过硬导线外接市电零线,该t型连接器的第三个端口通过另外的硬导线外接碳晶板零线。

上述温控器的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软导线的一端压接在连接件上;

s2、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接线端子上;

s3、将所述软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器连接上,所述连接器与硬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硬导线外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温控器还包括护线管,所述护线管上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盖;

则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硬导线的一端与外部接线;

s23、将护线管套在连接在一起的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软导线、以及所述硬导线的外侧;

s25、拆卸操作孔处的盖,在操作孔处完成步骤s3,最后再将盖扣在操作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温控器为碳晶板温控器;

则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三条软导线的一端分别压接在三个叉型端子上;

s2、将三个所述叉型端子的叉型端分别插接在火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上;

s3、将从零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的另一端插入t型连接器的一个端口内并与t型连接器的导电片接触导通;且选用一根硬导线,该硬导线的一端外接市电零线,另一端从t型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伸入,并从第三个端口穿出去外接碳晶板零线,该硬导线位于t型连接器的部分去绝缘皮与导电片接触导通;

将从火线输入端子引出的软导线插入两个端口连接器的中一个端口内,该连接器的另一端口内插入一个硬导线,该硬导线的另一端与市电火线接上;

将从火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插入另一个两个端口连接器的中一个端口内,该连接器的另一端口内插入一个硬导线,该硬导线的另一端与碳晶板的火线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的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其中包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与其相互插接的连接件与软导线的一端连接,软导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与硬导线的一端连接,连接器电连接软导线和硬导线,硬导线的另一端外接;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软导线的一端压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接线端子上;将软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器连接上,该连接器与硬导线的一端连接,硬导线外接。本发明的温控器通过连接器实现了软导线和硬导线之间的导通连接,实现了软硬线之间的转换,使接线方便、可靠、容易操作,还降低了接线成本;同时,接线端子采用与其插接的连接件与软导线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接线效率以及连接的可靠性。可见,本发明的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线容易松动,温控器不易固定等问题,并且提高了接线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温控器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碳晶板温控器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碳晶板温控器带护线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控器,10-接线端子,2-连接件,3-软导线,4-连接器,5-硬导线,6-t型连接器,7-pct-k111型连接器,8-护线管,80-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温控器,包括接线端子10,接线端子10通过与其相互插接的连接件2与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软导线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4与硬导线5的一端连接,连接器4电连接软导线3和硬导线5,硬导线5的另一端外接。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器4包括两个端口以及设在两个端口之间的导通片;软导线3的另一端从一个端口伸入连接器4内与导通片接触导通,硬导线5的一端从另一个端口伸入连接器4内与导通片(比如,铜片等导电金属片)接触导通,由导通片电连接软导线和硬导线。

本发明的温控器安装时,先将连接件2与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连接器4与硬导线5的一端连接;然后,将连接件2方便的插接在接线端子10上;最后将软导线3的另一端与连接器4连接在一起,由连接器4完成软线到硬线的转换。因连接器4能够连接软导线3和硬导线5,使温控器1接线时,可先与一段长度的软导线3连接,让温控器1容易固定,容易安装,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接线施工成本。又因连接器4还降低了硬导线5受损的机率,这样又降低了温控器的成本。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为碳晶板温控器,该碳晶板温控器的接线端子10分别为火线输入端子、零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各接线端子10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2与一根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各软导线3分别通过连接器4与对应的硬导线5连接。其中,接线端子10为螺丝时,连接件2可选用叉型端子。接线时,松开螺丝让叉型端直接插在螺丝上,锁紧即可快速完成连接,叉型端子的另一端压接软导线3,通过叉型端子实现了软导线3与接线端子10的电连接(接线)。由上述可知,叉型端子的使用,使操线更加容易,效率更高。

另外,本实施例的碳晶板温控器的接线方式为如下:

碳晶板温控器的接线端子10分别为火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各接线端子10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2与一根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

其中从火线输入端子引出的软导线3通过一个连接器4与一硬导线5的一端连接,该硬导线5的另一端外接市电火线l;

其中从火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3通过另一个连接器4与另一根硬导线5的一端连接,该硬导线5的另一端外接碳晶板火线l1;

本例的碳晶板温控器,其零线输入端子与零线输出端子在内部为电连接关系,这样接线时,零线仅从零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3引出即可。具体从操作是,让软导线3与t型连接器6的一端连接,该t型连接器6的另一端口通过硬导线5外接市电零线n,该t型连接器6的第三个端口通过硬导线5外接碳晶板零线n。此处,t型连接器6将软导线3连接到硬导线5中,从硬导线5分支出来,使硬导线5不损伤。

连接器4可优选为pct-k111型连接器7,pct-k111型连接器7的一个端口为方孔,另一端口为圆孔。接线时,各软导线3的一端从方孔中插入,各硬导线5的一端从圆孔中插入,分别插到底与pct-k111型连接器7底部设置的导通片接触导通,以便实现了软导线3和硬导线5之间电连接,以及软硬线的转换。

如图3所示,碳晶板温控器还包括护线管8,护线管8内设置连接件2、软导线3、连接器4以及一段长度的硬导线5;护线管8上对应软导线3处(实际是软导线3与硬导线5的连襟处)开设有操作孔80,操作孔80上盖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盖。这样,在接线时,先将各pct-k111型连接器7与各硬导线5的一端连接上,硬导线5的另一端外接;连接件2与接线端子10连接上,连接件2与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或者连接件2先与软导线3的一端连接上,软导线3预留一定长度,该长度可按照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模块设置。到施工现场时,将护线管8套上后,打开盖,仅操作连接器4与软导线3的连接部分即可,接线完毕后扣上盖,完成接线,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温控器,无论其用于控制何种备的温度,其接线操作均非常方便,而且与其连接的线缆不易松动,还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接线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温控器的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软导线的一端压接在连接件上;可借助压线钳子等工具,方便、快速的将软导线压接在连接件上。

s2、连接件的另一端插接在接线端子上,完成软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接线;

s3、然后,将软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器连接上,连接器再与硬导线的一端连接,硬导线外接,这样,连接器完成了软导线和硬导线之间的电连接,实现了软硬线之间的转换。

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1为碳晶板温控器,接线端子10分别为火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连接件2为叉型端子,两个端口的连接器使用pct-k111型号连接器,零线采用t型连接器进行软导线和硬导线的转换。

则接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三条软导线一端的绝缘皮去掉10mm,将软导线用钳子压入叉型端子上;

s2、松开火线输入端子、火线输出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的螺丝,将三个叉型端子的叉型端分别插接在螺丝上,然后锁紧螺丝完成连接,叉型端子使各接线端子与对应软导线的导通;

s3、此步骤通过连接器,实现软导线和硬导线的连接。具体接线时,没有先后顺序,操作方便即可。

打开t型连接器,各软导线的另一端同样去绝缘皮,硬导线的一端去绝缘皮,大约10mm长。

本例中,先将从零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的另一端利用压线钳子压入一个连接件的公扣中,然后取该连接件的母扣插入t型连接器的一个端口内,该连接件的母扣与t型连接器的导电片接触导通,接线时,直接将连接件的公扣插入连接件的母扣内,完成了零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的接线。进一步提高了接线效率,降低了成本。当然了也可不使用连接件,直接让软导线压入t型连接器内。

本例中,接线前先将t型连接器打开,选用一根硬导线,该硬导线的一端外接市电零线,另一端从t型连接器的另一个端口伸入,并从第三个端口穿出去外接碳晶板零线,位于t型连接器内的部分被固定,固定后将t型连接器扣合。而位于t型连接器内的硬导线,因绝缘皮被去掉而与导电片通过接触实现导通。此处硬导线上的绝缘皮可预先去掉,也可在固定过程中被挤掉。

由上述可知,因软导线在中间设置,使硬导线不易被损伤,进一步降低了了接线的成本。

本例中,将从火线输入端子引出的软导线的另一端插入pct-k111连接器的方孔内,插到底,将与市电火线连接的硬导线的一端插入pct-k111连接器的圆孔内,插到底,此步骤pct-k111连接器的使用,使硬导线不易被压损。此处的软导线,也可通过具有公头和母头的连接件,来实现快速的连接。

将从火线输出端子引出的软导线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pct-k111连接器的方孔内,插到底,将与碳晶板的火线连接的硬导线的插入pct-k111连接器的圆孔内,插到底,同样,pct-k111连接器的使用,使硬导线不易被压损。此处的软导线,也可通过具有公头和母头的连接件,来实现快速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碳晶板温控器的接线方法,因其内部电连接零线输入端子和零线输出端子,具其具体接线时,仅将零线输出端子与碳晶板零线连接即可。也就是,温控器1不控制这条线,仅取电用于温控器1的工作,电流很小,大电流的零线从电源侧直接接到碳晶板侧,采用t型连接器,分出软导线,接到温控器1上,这样既减少了一段零线,又使与零线输出端子连接的软导线,使用很细的软导线,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碳晶板温控器还包括护线管,护线管上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上设有盖;

则接线方法,为了接线方便,在护线管两个方向的护线管交叉处设置操作孔。接线时,硬导线和软导线的连接,可先将护线管套上后,再将盖打开,在操作孔处连接,连接完后,扣上盖,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接线方法后,温控器的接线端子可直接与软导线连接,使其接线上操作更加灵活,更容易固定,线缆不易松动,也降低了接线的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温控器及其接线方法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