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576635发布日期:2019-12-31 19:3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电压、无记忆效应、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小型便携式电器和航空航天、电动汽车等领域。随着新一代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国家大力支持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传统的二维平板箔材相比,三维箔材是在铝箔、铜箔表面制备出大量微米级通孔,以三维箔材为集流体,可以大大增加活性物质导电界面,减小界面电阻,更能充分发挥活性物质的性能,这对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能,降低电池制造成本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维箔材孔隙率的提高可以增加电极材料的涂覆量,同时电解液可以通过微孔在基材两面充分渗透,改善电解液在电池中的浸润,降低电芯极化,在循环、倍率、内阻等方面都可以明显提升电池性能。

现有技术中,三维锂离子电池典型制备技术有,以含大量微米级通孔的三维箔材或三维泡沫多孔结构铝、铜箔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板骨架,从而增大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导电界面,改善电池倍率性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使用三维多孔箔材进行涂布工序时,有时只用单面涂布即可满足要求,有时需要先单面涂布烘烤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涂布,均不能避免单面涂布,然而使用三维多孔箔材在单面涂布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漏料、掉料的情况,或箔材的反面也会粘上浆料,进而必须使用双面涂料,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电池能量密度减少、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较差,大大降低了三维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以解决在制备三维锂离子电池过程中漏料、掉料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制备正极导电胶液和负极导电胶液;

(b)将正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经烘箱烘干,制得正极导电胶膜;将负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经烘箱烘干,制得负极导电胶膜;所述正极导电胶液、负极导电胶液的涂布厚度为0.2~50μm;所述烘箱温度为60~130℃;

(c)制备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

(d)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正极导电胶膜表面,经烘箱烘干,根据需要选择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或两侧,经烘箱烘干,制得正极片;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负极导电胶膜表面,经烘箱烘干,根据需要选择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或两侧,经烘箱烘干,制得负极片;所述涂布厚度为5~1000μm,所述烘箱温度为60~130℃;

(e)将制得的正极片、负极片分别经过辊压、切片、组装、烘烤、注液、化成、分容工序后,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扣式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电解液、电池外壳、极耳;锂离子扣式电池包括极片、锂片、隔膜、电解液、电池外壳。

所述正极导电胶液包含导电剂、溶剂、粘结剂,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20):1,正极导电胶液的固含量为1%~40%;负极导电胶液包含导电剂、溶剂、粘结剂,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20):1,负极导电胶液的固含量为1%~40%。

所述三维箔材为铝、铜、铁、锡、不锈钢中的一种,箔材厚度为5~30μm,箔材孔隙率为10%~80%,箔材孔径为0.1~300μm。

所述正极浆料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组成,正极活性物质含量为80%~98%,导电剂含量为0.5~10%,粘结剂含量为1~10%,浆料固含量为30%~80%;负极浆料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组成,负极活性物质含量为80%~98%,导电剂含量为0.5~10%,粘结剂含量为1~10%,浆料固含量为30%~80%。

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粘结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2、la133)、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一种。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磷酸钒锂、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硅、氧化亚硅、硅碳复合材料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的导电胶膜粘结性良好,可以解决使用三维多孔箔材进行涂布时出现的漏料、掉料等问题,避免材料浪费,降低制备成本,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本发明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的导电胶膜导电性良好,导电胶膜中含有的导电剂在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可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以减小电极的接触电阻,加速电子的移动速率。此外,导电胶膜与三维箔材共同作用,能促进电解液对极片的浸润,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降低极化,从而提高充放电效率和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下述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制备正极导电胶液和负极导电胶液;

(b)将正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经烘箱烘干,制得正极导电胶膜;将负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经烘箱烘干,制得负极导电胶膜;所述正极导电胶液、负极导电胶液的涂布厚度为0.2~50μm;所述烘箱温度为60~130℃;

(c)制备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

(d)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正极导电胶膜表面,经烘箱烘干,根据需要选择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或两侧,经烘箱烘干,制得正极片;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负极导电胶膜表面,经烘箱烘干,根据需要选择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箔材的一侧或两侧,经烘箱烘干,制得负极片;所述涂布厚度为5~1000μm,所述烘箱温度为60~130℃;

(e)将制得的正极片、负极片分别经过辊压、切片、组装、烘烤、注液、化成、分容工序后,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扣式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电解液、电池外壳、极耳;锂离子扣式电池包括极片、锂片、隔膜、电解液、电池外壳。

所述正极导电胶液包含导电剂、溶剂、粘结剂,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20):1,正极导电胶液的固含量为1%~40%;负极导电胶液包含导电剂、溶剂、粘结剂,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0.1~20):1,负极导电胶液的固含量为1%~40%。

所述三维箔材为铝、铜、铁、锡、不锈钢中的一种,箔材厚度为5~30μm,箔材孔隙率为10%~80%,箔材孔径为0.1~300μm。

所述正极浆料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组成,正极活性物质含量为80%~98%,导电剂含量为0.5~10%,粘结剂含量为1~10%,浆料固含量为30%~80%;负极浆料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组成,负极活性物质含量为80%~98%,导电剂含量为0.5~10%,粘结剂含量为1~10%,浆料固含量为30%~80%。

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粘结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丙烯腈多元共聚物(la132、la133)、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一种。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磷酸钒锂、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硅、氧化亚硅、硅碳复合材料中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负极导电胶液,按照导电石墨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比例为1:10称取,固含量为1%,加去离子水混合至均匀无颗粒感,制得负极导电胶液;

(b)将负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铜箔的一侧,涂布厚度为50μm,放置于烘箱中60℃烘干,放至室温制得负极导电胶膜;

(c)按照人造石墨:90%,导电石墨: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丁苯橡胶(sbr):3%比例称取,固含量30%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负极浆料;

(d)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在上述负极导电胶膜表面,涂布厚度1000μm,放置于烘箱中80℃烘干,制得负极片;

(e)将制得的负极片经过辊压、切片、烘烤工序后,作为工作电极,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注入适量电解液,之后在充满惰性气体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锂离子扣式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对比例1:

三维箔材表面无导电胶膜,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正极导电胶液,按照导电炭黑与聚偏氟乙烯(pvdf)的比例为5:1称取,固含量为10%加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至均匀无颗粒感,制得正极导电胶液;

(b)将正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铝箔一侧,涂布厚度为30μm,放置于烘箱中80℃烘干,放至室温制得正极导电胶膜;

(c)按照磷酸铁锂:80%,乙炔黑:10%,聚偏氟乙烯(pvdf):10%比例称取,固含量40%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配制得正极浆料;

(d)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在上述正极导电胶膜表面,涂布厚度300μm,放置于烘箱中130℃烘干,制得正极片;

(e)将制得的正极片经过辊压、切片、烘烤工序后,作为工作电极,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注入适量电解液,之后在充满惰性气体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锂离子扣式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对比例2:

三维箔材表面无导电胶膜,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配置正极导电胶液和负极导电胶液。正极导电胶液的制备方法为:碳纳米管与聚偏氟乙烯(pvdf)按1:1的比例称取,按20%固含量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搅拌均匀,制得正极导电胶液;负极导电胶液的制备方法为:导电石墨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20:1的比例称取,按40%固含量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制得负极导电胶液;

(b)将正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铝箔的一侧,涂布厚度为0.2μm,经过100℃烘箱中烘干,制得正极导电胶膜;将负极导电胶液均匀涂布于三维铜箔一侧,涂布厚度为2μm,经过90℃烘箱中烘干,制得负极导电胶膜;

(c)将镍钴锰酸锂:95%,碳纳米管:1.5%,科琴黑:1.5%,聚偏氟乙烯(pvdf):2%比例称取,按照70%固含量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正极浆料;将天然石墨:98%,石墨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丁苯橡胶(sbr):0.5%比例称取,按照45%固含量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制得负极浆料;

(d)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正极导电胶膜表面,涂布厚度为200μm,经过110℃烘箱烘干后,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铝箔的另一侧,烘烤制得正极片;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负极导电胶膜表面,涂布厚度为100μm,经过80℃烘箱烘干后,将负极浆料均匀涂布于三维铜箔的另一侧,烘烤制得负极片;

(e)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经过辊压、切片后,与隔膜一起组装成电池,烘烤后注入电解液,经过化成、分容工序,制得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3:

三维箔材表面无导电胶膜,其余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1和对比例1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经过性能测试,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2和对比例2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经过性能测试,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3和对比例3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经过性能测试,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3的数据分析,本发明提供的三维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能够避免材料浪费,降低制备成本,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