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775发布日期:2018-12-22 09:00阅读:2448来源:国知局
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压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压接作业是电力系统常见的作业工种,按照《dlt5285-2013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的工艺标准,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①画印(即测量线夹铝管的深度,在导线上作出标记);②穿管对正(即将做好标记的导线穿入铝管中);③放置在压接机上;④压接(即启动压接机,按照压力标准对其进行压接);⑤压接后二次处理(即对于压接后的毛刺、飞边、弯曲等情况进行二次处理)。

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完成上述步骤,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低下。且两段钢芯铝绞线穿入铝管中进行压接后,由于两段钢芯铝绞线并排重叠,故两段钢芯铝绞线之间的摩擦较小,导致钢芯铝绞线端部容易从铝管中滑出,使得压接好的钢芯铝绞线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能够机械化自动完成压接步骤,且解决钢芯铝绞线压接后容易从铝管中滑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包括机架、导线放置台、铝管放置台、导线送入单元和液压单元,所述导线放置台、铝管放置台和导线送入单元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导线放置台和铝管放置台上均设有若干卡环,所述导线送入单元包括侧板、支撑板、第一电机、t形板和驱动机构,所述侧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侧板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t形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t形板上部设有供钢芯铝绞线穿过的通槽,所述驱动机构能够推动支撑板向左移动,所述液压单元包括顶板、气缸和液压机,所述顶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气缸固定在顶板上,所述液压机与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单元位于铝管放置台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板左边设有缸体,所述缸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缸体左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缸体左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管口位于铝管管口处。

基础方案的原理:将铝管放置到铝管放置台上,将待压接的左侧钢芯铝绞线(待压接的两端钢芯铝绞线分为左侧钢芯铝绞线和右侧钢芯铝绞线)的右端放入铝管中,并将左侧钢芯铝绞线放置在导线放置台上,利用卡环将左侧钢芯铝绞线固定在导线放置台上,将铝管固定在铝管放置台上,防止左侧钢芯铝绞线和铝管滑落或转动。

将右侧钢芯铝绞线穿过通槽,并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左端位于铝管管口处。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板向左移动,支撑板向左移动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左端逐渐伸入铝管中。支撑板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将与活塞相抵,并推动活塞向左移动,缸体中的空气从出气管被挤压出去,出气管中的气体吹向铝管,将铝管中的残渣、灰尘等吹走,保证压接质量。活塞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压簧被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当支撑板向右移动时,在第一压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活塞向右移动回位,外界的空气从出气管进入缸体中。

当右侧钢芯铝绞线左端伸到铝管左端并露出一段时,关闭驱动机构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t形板转动,右侧钢芯铝绞线跟随t形板运动,从而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在铝管内缠绕。t形板转动5-10圈之后关闭第一电机。随后启动气缸,使得液压机下移至铝管处,随后关闭气缸并启动液压机,实现对铝管的压接,使得铝管与钢芯铝绞线紧密的贴合,从而实现对钢芯铝绞线的压接。

基础方案的优点:(1)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右侧钢芯铝绞线进入铝管中,替代了人工将钢芯铝绞线放入铝管中,节约了人力。

(2)当右侧钢芯铝绞线进入铝管中后,利用第一电机和t形板的作用,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绕第一电机输出轴轴线做圆周运动,从而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在铝管中螺旋状绕在左侧钢芯铝绞线上,使得压接后的左侧钢芯铝绞线和右侧钢芯铝绞线缠绕,不易发生滑落等情况。

(3)本方案采用的缠绕方式,使得左侧钢芯铝绞线保持直线,右侧钢芯铝绞线缠绕在左侧钢芯铝绞线外侧,使得缠绕后的右侧钢芯铝绞线整齐,不会有凸起的部分,使得钢芯铝绞线与铝管的接触面更大,压接效果更好。

(4)利用支撑板向左移动使得出气管向铝管吹风,将铝管中的残渣灰尘吹落,不需要在压接前单独对铝管进行清洗,且清洗后还需要进行干燥,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本方案在右侧钢芯铝绞线左移的过程中,利用支撑板推动活塞移动从而实现对铝管吹风,节省了人力同时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第二电机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侧板上,所述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支撑板的下端,且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向左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向左移动。支撑板向左移动带动右侧钢芯铝绞线向左移动并伸入铝管中。

进一步,所述缸体右端固定有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两个所述支板端部均固定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供支撑板通过的开口,所述支撑板上下两端面均铰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与支撑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当两个活动板挤压第二压簧时,两个活动板能通过所述开口。

支撑板向左移动通过开口,活动板与挡板相抵,当支撑板带动活动板继续向左移动时,挡板将抵压活动板,使得活动板向支撑板方向发生翻转,并使得第二压簧被压缩。此时活动板能够逐渐通过开口,将活动板通过开口后,活动板不再与挡板相抵,没有挡板的抵压作用,在第二压簧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活动板向支板的方向翻转。此时活动板由于挡板的限制,将不能向右移动,故支撑板也不能向右移动,避免了在后续压接的过程中支撑板向右滑动导致右侧钢芯铝绞线滑出铝管的情况出现。当压接完成后需要向右滑动支撑板时,手动控制两个活动板向支撑板的方向翻转并逐渐通过开口。

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板上均固定有朝向缸体中部的第二齿条,两个所述活动板端部均固定有第三齿条,两个所述第三齿条能分别与两个第二齿条啮合。当活动板通过开口后,在没有挡板的抵压作用下,两个活动板张开时,活动板上的第三齿条将与支板上的第二齿条啮合,使得活动板和支撑板不能在左右移动,避免支撑板过度左移导致右侧钢芯铝绞线伸入铝管过多影响压接效果,也避免了支撑板向右滑动导致右侧钢芯铝绞线滑出铝管的情况出现。当压接完成后需要向右滑动支撑板时,手动控制两个活动板向支撑板的方向并拢,此时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分开,逐渐移动活动板并通过开口。

进一步,所述导线放置台的上端面高于铝管放置台的上端面。由于铝管具有一定厚度,导线放置台高于铝管放置台更利于钢芯铝绞线进入铝管中。

进一步,所述缸体左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缸体中的气体从出气管中吹出并通过进气口从外界补充气体,避免了从出气管处补充气体,将铝管处的残渣、灰尘等吸入缸体中导致出气管堵塞的问题。

进一步,两个所述活动板上均设有凸块。当需要控制两块活动板向支撑板靠近时,手夹住凸块即可移动活动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导线放置台2、铝管放置台3、卡环4、侧板5、支撑板6、第一电机7、t形板8、通槽9、齿轮10、第一齿条11、缸体12、活塞13、出气管14、第一压簧15、进气口16、支板17、挡板18、活动板19、第二压簧20、第二齿条21、第三齿条22、凸块23、顶板24、气缸25、液压机26、左侧钢芯铝绞线27、铝管28、右侧钢芯铝绞线29。

实施例

基本如图1所示:钢芯铝绞线的压接结构,包括机架1、导线放置台2、铝管放置台3、导线送入单元和液压单元。导线放置台2、铝管放置台3和导线送入单元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在机架1上,导线放置台2和铝管放置台3上均焊接有两个卡环4,导线放置台2的上端面比铝管放置台3的上端面高3mm。

结合图2所示,导线送入单元包括侧板5、支撑板6、第一电机7、t形板8和驱动机构,侧板5焊接在机架1上,侧板5上开设有滑槽,支撑板6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第一电机7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6上,t形板8与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t形板8上部设有供钢芯铝绞线穿过的通槽9。液压单元包括顶板24、气缸25和液压机26,顶板24焊接在机架1上,气缸25通过螺栓固定在顶板24上,液压机26与气缸25的输出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液压单元位于铝管放置台3的正上方。驱动机构包括齿轮10、第二电机和第一齿条11,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5上,齿轮10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齿条11焊接在支撑板6的下端,且第一齿条11与齿轮10啮合。

支撑板6左边设有焊接在机架1上的缸体12,缸体1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3,活塞13与缸体12左侧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压簧15;缸体12左端连接有出气管14,出气管14的管口位于铝管28管口处,缸体12左端开设有进气口16,进气口16处设有单向阀,出气管14上设有单向阀。缸体12右端焊接有两个支板17,两个支板17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两个支板17端部均焊接有挡板18,两个挡板18之间设有供支撑板6通过的开口。支撑板6上下两端面均铰接有活动板19,两个活动板19上均焊接有凸块23;两个活动板19与支撑板6之间均焊接有第二压簧20,当两个活动板19挤压第二压簧20时,两个活动板19能通过开口。两个支板17上均焊接有朝向缸体12中部的第二齿条21,两个活动板19端部均焊接有第三齿条22,两个第三齿条22能分别与两个第二齿条21啮合。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铝管28放置到铝管放置台3上,将待压接的左侧钢芯铝绞线27(待压接的两端钢芯铝绞线分为左侧钢芯铝绞线27和右侧钢芯铝绞线29)的右端放入铝管28中,并将左侧钢芯铝绞线27放置在导线放置台2上,利用卡环4将左侧钢芯铝绞线27固定在导线放置台2上,将铝管28固定在铝管放置台3上,防止左侧钢芯铝绞线27和铝管28滑落或转动。

将右侧钢芯铝绞线29穿过通槽9,并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29左端位于铝管28管口处。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与齿轮10啮合的第一齿条11向左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6向左移动。支撑板6向左移动带动右侧钢芯铝绞线29向左移动并伸入铝管28中。

支撑板6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将与活塞13相抵,并推动活塞13向左移动,缸体12中的空气从出气管14被挤压出去,出气管14中的气体吹向铝管28,将铝管28中的残渣、灰尘等吹走,保证压接质量。活塞13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压簧15被压缩并储存弹性势能,当支撑板6向右移动时,在第一压簧15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活塞13向右移动回位,外界的空气从进气口16进入缸体12中。

支撑板6向左移动通过开口,活动板19与挡板18相抵,当支撑板6带动活动板19继续向左移动时,挡板18将抵压活动板19,使得活动板19向支撑板6方向发生翻转,并使得第二压簧20被压缩。此时活动板19能够逐渐通过开口,将活动板19通过开口后,活动板19不再与挡板18相抵,没有挡板18的抵压作用,在第二压簧2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活动板19张开;两个活动板19张开时,活动板19上的第三齿条22将与支板17上的第二齿条21啮合,使得活动板19和支撑板6不能在左右移动,避免支撑板6过度左移导致右侧钢芯铝绞线29伸入铝管28过多影响压接效果,也避免了支撑板6向右滑动导致右侧钢芯铝绞线29滑出铝管28的情况出现。当压接完成后需要向右滑动支撑板6时,手夹住凸块23并控制两个活动板19向支撑板6的方向并拢,此时第二齿条21和第三齿条22分开,逐渐移动活动板19并通过开口。

当右侧钢芯铝绞线29左端伸到铝管28左端并露出一段时,关闭第二电机并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带动t形板8转动,右侧钢芯铝绞线29跟随t形板8运动,从而使得右侧钢芯铝绞线29在铝管28内缠绕。t形板8转动6圈之后关闭第一电机7。随后启动气缸25,使得液压机26下移至铝管28处,随后关闭气缸25并启动液压机26,实现对铝管28的液压,使得铝管28与钢芯铝绞线紧密的贴合,从而实现对钢芯铝绞线的液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