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内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9220发布日期:2019-02-12 22: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花篮内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篮内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流水线上作业是产品一个一个逐步加工的,而在其线首,必不可少的会有一个用于送料、储存的工位,俗称线头。在线首,需要人工频繁上料,硅片上料时通常是工作人员拉一架子装在花篮上的待加工产品,将待加工产品一一放到线首,然后再将空托盘收集后拉走。由此,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人易疲累,且生产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自动上下料结构,以解决上述人工上料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上下料,替代了人工操作方式,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速度与效率的花篮内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花篮内循环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装载花篮的储料组件、多个升降组件以及搬运组件,所述花篮上堆叠有硅片,所述搬运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储料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架分割成两个储物空间,两储料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储物空间上;

所述储料组件包括两组储物传送链,两储物传送链平行设置,所述储物传送链包括两储料输送线,两储料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惰轮组件。

优选的,所述储料输送线包括输送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组输送同步轮,所述输送同步轮之间通过输送同步带连接,所述输送同步带上设置有花篮;还包括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同步轮驱动连接,所述输送电机带动所述同步轮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直线模组和切换架,所述切换架滑设在所述切换直线模组上,所述切换架上设置有两组切换轮,两切换轮之间通过切换皮带连接,所述切换轮与切换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切换架上设置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活塞杆上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穿设在所述切换架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架和送料单元,所述送料单元与升降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送料单元包括送料架,所述送料架上两组送料同步轮,两送料同步轮铜鼓送料皮带连接,所述送料同步轮与送料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架顶部设置有定位气缸和识别部件,所述定位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花篮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匹配的定位孔;所述识别部件为二维码读头。

优选的,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对正部件,所述对正组件包括对正气缸,所述对正气缸设置在所述送料架上,所述对正气缸活塞杆杆端上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自由端设置有推块。

优选的,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挡料气缸,所述挡料气缸设置在所述送料架上,所述挡料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两端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设在所述送料架上。

优选的,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多个搬运输送线,相邻输送线之间设置有转运输送线,所述搬运输送线上设置有导向轮。

优选的,所述搬运输送线包括搬运支架,所述搬运支架上设置有两组搬运同步轮,两搬运同步轮之间通过搬运同步带连接,所述搬运同步轮与搬运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搬运架上设置有导向板。

优选的,所述转运输送线包括转运支架,所述转运支架与转运气缸连接,所述转运气缸与机架连接,所述转运气缸带动所述转运支架上下运动,所述转运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在搬运输送线内,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相邻的搬运输送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机构相同,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转运架,所述转运架上社会只有两组转运轮,两转运轮之间通过转运皮带连接,所述转运轮与转运电机驱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花篮内循环装置,储料组件对花篮进行储存和送料,升降组件对花篮进行上下搬运花篮,搬运组件对装载有硅片的花篮进行进出料,上使得花篮送至指定位置,等待机器人或其他结构将产品取走。由此,本发明的自动上下料结构,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解放人力,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替代了人工操作方式,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速度与效率,上述通过将搬运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储料组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节约空间,体积较小,集成度高,在提高传输效率同时,还能够对减小系统宕机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花篮内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储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切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搬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机架;2、储料组件;21、输送支架;22、输送同步轮;23、输送同步带;24、输送电机;25、第一传感器;3、升降组件;31、升降架;32、升降驱动部件;33、送料架;331、定位气缸;332、定位块;333、识别部件;34、送料同步轮;35、送料皮带;36、送料电机;37、对正气缸;38、l型板;39、惰轮;4、搬运组件;41、搬运支架;411、导向轮;42、搬运电机;43、搬运同步带;44、转运支架;45、转运架;46、转运轮;47、转运皮带;48、导向板;49、第二传感器;5、切换组件;51、切换直线模组;52、切换架;53、切换轮;54、切换皮带;55、推料气缸;56、推板;6、花篮;7、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花篮6内循环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装载花篮6的储料组件2、多个升降组件3以及搬运组件4,所述花篮6上堆叠有硅片7,所述搬运组件4、升降组件3以及储料组件2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机架1分割成两个储物空间,两储料组件2分别设置在两个储物空间上;

所述储料组件2包括两组储物传送链,两储物传送链平行设置,所述储物传送链包括两储料输送线,两储料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惰轮39组件。

本发明的花篮6内循环装置,储料组件2对花篮6进行储存和送料,升降组件3对花篮6进行上下搬运花篮6,搬运组件4对装载有硅片7的花篮6进行进出料,上使得花篮6送至指定位置,等待机器人或其他结构将产品取走。由此,本发明的自动上下料结构,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解放人力,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替代了人工操作方式,进而提高了后续装配速度与效率,上述通过将搬运组件4、升降组件3以及储料组件2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因此节约空间,体积较小。

所述储料输送线包括输送支架21,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组输送同步轮22,所述输送同步轮22之间通过输送同步带23连接,所述输送同步带23上设置有花篮6;还包括输送电机24,所述输送电机24与所述同步轮驱动连接,所述输送电机24带动所述同步轮转动。

参照图4所示,还包括切换组件5,所述切换组件5包括切换直线模组51和切换架52,所述切换架52滑设在所述切换直线模组51上,所述切换架52上设置有两组切换轮53,两切换轮53之间通过切换皮带54连接,所述切换轮53与切换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切换架52上设置有推料气缸55,所述推料气缸55活塞杆上设置有推板56,所述推板56穿设在所述切换架52上。

所述切换架52上设置有第二过渡惰轮39组件。

参照图3所示,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升降架31和送料单元,所述送料单元与升降驱动部件32驱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升降架31上,所述送料单元包括送料架33,所述送料架33上两组送料同步轮34,两送料同步轮34铜鼓送料皮带35连接,所述送料同步轮34与送料电机36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架31顶部设置有定位气缸331和识别部件333,所述定位气缸331活塞杆杆端设置有定位块332,所述花篮6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332匹配的定位孔;所述识别部件333为二维码读头。

所述送料架33上设置有第三过渡惰轮39组件,所述第一过渡惰轮39组件、第二过渡惰轮39组件、第三过渡惰轮39组件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过渡惰轮39包括惰轮39架,所述惰轮39架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惰轮39。

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对正部件,所述对正组件包括对正气缸37,所述对正气缸37设置在所述送料架33上,所述对正气缸37活塞杆杆端上设置有l型板38,所述l型板38自由端设置有推块。

所述送料单元还包括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挡料气缸,所述挡料气缸设置在所述送料架33上,所述挡料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两端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设在所述送料架33上。

参照图5所示,所述搬运组件4包括多个搬运输送线,相邻输送线之间设置有转运输送线,所述搬运输送线上设置有导向轮411。

所述搬运输送线包括搬运支架41,所述搬运支架41上设置有两组搬运同步轮,两搬运同步轮之间通过搬运同步带43连接,所述搬运同步轮与搬运电机42驱动连接,所述搬运架上设置有导向板48。

所述转运输送线包括转运支架44,所述转运支架44与转运气缸连接,所述转运气缸与机架1连接,所述转运气缸带动所述转运支架44上下运动,所述转运支架44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在搬运输送线内,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相邻的搬运输送线之间。

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机构相同,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转运架45,所述转运架45上社会只有两组转运轮46,两转运轮46之间通过转运皮带47连接,所述转运轮46与转运电机驱动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储料组件2、多个升降组件3、搬运组件4以及切换组件5电性连接。

所述储料输送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传感器25,所述切换架5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传感器49,所述升降组件3上设置有多个第三传感器,所述搬运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25、第二传感器49、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均用于检测花篮6位置以及定位各个组件的工作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