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及其铅酸蓄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51609发布日期:2019-05-24 21:00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及其铅酸蓄电池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及其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纳米级的结构材料,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強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所表现的特性主要有电学,磁学,光学等。完全不同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有些方面需从量子学方面去理解。

铅酸蓄电池是一类安全性高,电性稳定,成夲低,市场需求量大。但这种电池最大缺点,体积能是密度低,使用寿命短。

现有技术中均是采用镀膜工艺在铅酸蓄电池的电极上镀膜,改善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腐蚀性能好,提高现有铅酸蓄电池性能的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及其铅酸蓄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其步骤是:步骤一、按照重量份称取160~180份二氧化铅粉、4~6份氮化硅微粒、3~15份石墨微粒、30~60聚丙烯微粒;步骤二、把二氧化铅粉、氮化硅微粒、石墨微粒和聚丙烯微粒混合并研磨均匀后装入经过预热的模具中;步骤三、在10~3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片状;步骤四、采用预电解老化或高温烘干处理方法进行稳定改良。

进一步的,所述预电解老化时间为10~24小时;烘干温度为100℃~300℃,时间为2~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微粒和石墨微粒的平均微粒小于100微米,纳米氮化硅微粒为20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加热至100℃~300℃。

一种铅酸蓄电池,其特征是:采用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为现有铅酸蓄电池的正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纳米氮化硅的特性,通过新型配方和工艺实现纳米氮化硅与二氧化铅的融合,并应用到铅酸蓄电池中作为电极,改善其容量,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作为电极的铅酸蓄电池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

一种铅酸蓄电池,其特征是:采用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为现有铅酸蓄电池的正极。铅酸蓄电池的其它部件不需变动,其使用方法与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相同。

其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方法一

(1)、按照重量份称取160份二氧化铅粉、4份氮化硅微粒、3份石墨微粒、30聚丙烯微粒;

(2)、把二氧化铅粉、氮化硅微粒、石墨微粒和聚丙烯微粒混合并研磨均匀后装入经过预热的模具中;

(3)、在1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片状;

(4)、采用预电解老化或高温烘干处理方法进行稳定改良。

进一步的,所述预电解老化时间为10小时;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微粒和石墨微粒的平均微粒小于100微米,纳米氮化硅微粒为20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加热至100℃。

方法二

(1)、按照重量份称取180份二氧化铅粉、6份氮化硅微粒、15份石墨微粒、60聚丙烯微粒;

(2)、把二氧化铅粉、氮化硅微粒、石墨微粒和聚丙烯微粒混合并研磨均匀后装入经过预热的模具中;

(3)、在3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片状;

(4)、采用预电解老化或高温烘干处理方法进行稳定改良。

进一步的,所述预电解老化时间为24小时;烘干温度为300℃,时间为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微粒和石墨微粒的平均微粒小于100微米,纳米氮化硅微粒为20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加热至300℃。

方法三

(1)、按照重量份称取170份二氧化铅粉、5份氮化硅微粒、9份石墨微粒、35聚丙烯微粒;

(2)、把二氧化铅粉、氮化硅微粒、石墨微粒和聚丙烯微粒混合并研磨均匀后装入经过预热的模具中;

(3)、在14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片状;

(4)、采用预电解老化或高温烘干处理方法进行稳定改良。

进一步的,所述预电解老化时间为20小时;烘干温度为295℃,时间为3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微粒和石墨微粒的平均微粒小于100微米,纳米氮化硅微粒为20纳米氮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通过电磁感应线圈通电加热至2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氮化硅的铅电极制作方法及其铅酸蓄电池,步骤一、按照重量份称取160~180份二氧化铅粉、4~6份氮化硅微粒、3~15份石墨微粒、30~60聚丙烯微粒;步骤二、把二氧化铅粉、氮化硅微粒、石墨微粒和聚丙烯微粒混合并研磨均匀后装入经过预热的模具中;步骤三、在10~3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片状;步骤四、采用预电解老化或高温烘干处理方法进行稳定改良;本发明根据纳米氮化硅的特性,通过新型配方和工艺实现纳米氮化硅与二氧化铅的融合,并应用到铅酸蓄电池中作为电极,改善其容量,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营;王占军;宋广林;王亚辉;王志永;张翠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汇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