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390发布日期:2018-08-31 23:3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缠绕机领域,涉及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连接线缆,其一般由最内层的导电线缆和多个外层组成,内层线缆由多条单线绞成,在线缆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缠绕机将多根单线进行缠绕成内层线缆,在多根导线同时缠绕时,容易出现导线之间相互交叉,造成多根导线难以梳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该导线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多根线缆导线的同时梳理导线,多根单线通过导线机构疏导后再通过分线机构将待合线的单线合并疏导,然后再通过绞线机绞合成线缆,可以实现多根线缆同时绞线,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相邻的线缆之间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包括支架和电机,支架上固定有转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轮,主动轮与转盘啮合,转盘的端面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上从左到右分别套设固定有导线机构和分线机构;

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第一固定盘,第一固定盘的两表面中部均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一导线轮,第一固定盘的两表面边侧均等角度固定有十二个第二导线轮,第一固定盘的表面中心处开有十八个第一导线孔,第一导线轮位于第二导线轮和第一导线孔之间,第一固定盘的表面位于第一导线孔处固定有导线管;

所述分线机构包括套设固定于转轴一端的第二固定盘,第二固定盘的表面中心处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一分线座,第二固定盘的表面边侧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二分线座,第二固定盘表面中部等角度开有六个第二通线孔,第二通线孔位于第一分线座和第二分线座之间,第一分线座和第二分线座位于第二固定盘表面远离导线机构一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十八个第一导线孔三个为一组,每组第一导线孔等角度分布于第一固定盘中心处,每组导线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线座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固定盘表面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表面垂直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螺钉垂直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一端开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中安装固定有穿过第一限位板的第一定位轴,第一定位轴上固定有第一分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轴顶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板,底端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分线轮,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板的表面,第一分线轮位于第一限位板的底面,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分布的第一压杆,第一压杆的侧壁外表面与第一分线轮的边侧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线座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固定盘表面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表面垂直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开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安装固定有穿过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定位轴,第二定位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分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限位板,另一端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分线轮,第三限位板和第二分线轮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侧,第三限位板的顶端垂直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二压杆,第二压杆的侧壁外表面与第二分线轮的边侧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有导线机构,可以实现过多根单线的同时疏导,疏导后的单线分别拉伸至分线机构处,单线之间互不干扰,在疏导过程中不会造成单线之间的缠绕。

本实用新型设有分线机构,分线机构设有两个分线座,通过导线机构疏导的单线经过分线机构的导线孔进行分线,分线后的每组导线通过两个分线座同时分线疏导,使得分线后的线束分别从分线机构的边侧等角度拉出,不会造成相邻线束之间的相互缠绕,能够实现多根电缆同时生产,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分线机构设有压杆,通过压杆与分线轮的配合限位,使分线过程中疏导的线束不会滑出分线轮进而造成线束之间的缠绕。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缠绕机导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和电机,支架1上固定有转盘2,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轮,主动轮与转盘2啮合,转盘2的端面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转轴3,转轴3上从左到右分别套设固定有导线机构4和分线机构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线机构4包括固定有转轴3上的第一固定盘401,第一固定盘401的两表面中部均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一导线轮402,第一固定盘401的两表面边侧均等角度固定有十二个第二导线轮403,第一固定盘401的表面中心处开有十八个第一导线孔4011,十八个第一导线孔4011三个为一组,每组第一导线孔4011等角度分布于第一固定盘401中心处,每组导线孔401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线轮402之间,第一导线轮402位于第二导线轮403和第一导线孔4011之间,第一固定盘401的表面位于第一导线孔4011处固定有导线管404,远离分线机构5一侧的六个第一导线轮402和十二个第二导线轮403上十八根线束均通过导线管404后穿过第一固定盘401表面的第一导线孔4011拉伸至分线机构5,同时位于分线机构5同侧的六个第一导线轮402和十二个第二导线轮403上的十八根线束直接拉伸至分线机构5,共有36根线束拉伸至分线机构5处,第一固定盘401在转轴3的带动下旋转时36根线束同时旋转,线束分离明确,并且相邻的线束之间不会造成相互缠绕;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分线机构5包括套设固定于转轴3一端的第二固定盘501,第二固定盘501的表面中心处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一分线座502,第二固定盘501的表面边侧等角度固定有六个第二分线座503,第二固定盘501表面中部等角度开有六个第二通线孔5011,第二通线孔5011位于第一分线座502和第二分线座503之间,第一分线座502和第二分线座503位于第二固定盘501表面远离导线机构4一端面;导线机构4上的36根线束中需要组和的6根线束为一组,每组线束分别穿过一个第二通线孔5011,拉伸至第一分线座502,然后通过第一分线座502进行导向分线后再拉伸至第二分线座503,经过第二分线座503再次进行导线分线后实现线束的分线和合线,由于第一分线座502和第二分线座503的共同作用,使分线后的线束向第二固定盘501的周侧分散,进而不会造成线束之间的缠绕;

所述第一分线座502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固定盘501表面的第一固定板5021,第一固定板5021表面垂直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一支撑板5022,第一支撑板5022的顶部通过螺钉垂直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限位板5023,第一限位板5023一端开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中安装固定有穿过第一限位板5023的第一定位轴,第一定位轴顶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板5024,底端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分线轮5026,第二限位板5024位于第一限位板5023的表面,第一分线轮5026位于第一限位板5023的底面,第二限位板5024的一端固定有竖直向下分布的第一压杆5025,第一压杆5025的侧壁外表面与第一分线轮5026的边侧相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限位板5023的位置进而实现第一分线轮5026位置的调整,使相邻的第一分线座502之间有一定间距,不会造成线束之间缠绕,同时线束绕过第一分线轮5026后,通过第一压杆5025的限位阻挡作用,防止线束在拉动过程中滑出第一分线轮5026而造成线束的混乱,并且造成线束与相邻线束直线缠绕;

所述第二分线座503包括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固定盘501表面的第二固定板5031,第二固定板5031表面垂直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支撑板5032,第二支撑板5032的顶端开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安装固定有穿过第二支撑板5032的第二定位轴,第二定位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限位板5033,另一端固定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分线轮5034,第三限位板5033和第二分线轮5034位于第二支撑板5032的两侧,第三限位板5033的顶端垂直固定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二压杆5035,第二压杆5035的侧壁外表面与第二分线轮5034的边侧相接;通过旋转第二固定板5031可以调节第二分线轮5034的位置,使得六个第二分线座503的第二分线轮5034等角度分据于第二固定盘501的表面边侧,线束通过第一分线轮5026分线导向后,拉伸至第二分线轮5034,通过第二压杆5035的限位,使得线束不会滑出第二分线轮5034;

该导线装置的导线过程为:

(1)缠绕在远离分线机构5一侧的六个第一导线轮402和十二个第二导线轮403上十八根线束均通过导线管404后穿过第一固定盘401表面的第一导线孔4011拉伸至分线机构5,同时位于分线机构5同侧的六个第一导线轮402和十二个第二导线轮403上的十八根线束直接拉伸至分线机构5,共有36根线束拉伸至分线机构5处;

(2)导线机构4上的36根线束中需要组和的6根线束为一组,每组线束分别穿过一个第二通线孔5011,拉伸至第一分线座502的第一分线轮5026,通过第一压杆5025对线束进行限位,防止线束滑出第一分线轮5026,然后将线束拉至第二分线轮5034,通过第二压杆5035对线束进行限位;

(3)然后打开电机使第一固定盘501和第二固定盘502同时转动,转动的同时线束之间互不缠绕,彼此分离。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