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4950发布日期:2018-09-21 21:28阅读:1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藏式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子产品的领域都需要用到不能外置的开关,例如电梯内播放投影广告的投影机,如果由于一些原因死机就需要进行断电重启,但是重启开关就不能设置在外面,以防止被一些乘客有心或无心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小圆孔状的重启开关,需要通过插入小圆孔触动重启开关,由于小圆孔设置在表面仍会引起一些人的好奇心,或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操作的可能,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安全性低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隐藏式开关装置。

一种隐藏式开关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设置;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包括操作端及作动端;

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传动杆的操作端连接;

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作动端位置对应。

上述隐藏式开关装置,通过传动杆及转轴的结构形成杠杆结构,并通过在传动杆上设置磁吸件与触发元件,通过外部元件控制磁吸件移动,进而驱动传动杆及触发元件移动,以改变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起到重启设备的作用;并通过将转轴设置在磁吸件与触发元件的同一侧可有效减少占用空间,同时在传动杆与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元件,使装置更好的复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动端设置有触发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操作端与作动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与触发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侧,并分别沿相反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与触发元件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同一侧,并沿相同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端到转轴的距离长于所述作动端到转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转轴,所述作动端设置在所述操作端与转轴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元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为按钮开关、触点开关、触摸开关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隐藏式开关装置的另一工作角度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隐藏式开关装置的另一工作角度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隐藏式开关装置100;

壳体10;

传动组件20,传动杆30,操作端31,作动端32,动力段35,阻力段36,转轴40;

磁吸件50;

触发元件60;

控制开关70;

隐藏式开关装置200;

壳体10a;

传动组件20a,传动杆30a,操作端31a,作动端32a,转轴40a;

磁吸件50a;

触发元件60a;

控制开关70a;

隐藏式开关装置300;

壳体10b;

传动组件20b,传动杆30b,操作端31b,作动端32b,转轴40b;

磁吸件50b;

触发元件60b;

控制开关70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传动组件20、与传动组件20连接的磁吸件50、及与壳体10连接的控制开关70;本隐藏式开关装置100通过外部元件控制磁吸件50移动,进而使传动组件20转动以触动控制开关70,起到重启电子设备的作用。

壳体10呈中空结构设置,该壳体10呈中空矩形状设置;壳体10上设置有容置槽15,该容置槽15呈矩形状设置,容置槽15自壳体10的一侧沿垂直壳体10方向延伸设置,使传动组件20可对应设置在容置槽15内;控制开关70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该控制开关70对应设置在容置槽15内,控制开关70呈矩形状结构自壳体10内侧表面沿垂直壳体10内表面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70为按钮开关、触点开关、触摸开关中的一种。

传动组件20包括传动杆30、及与传动杆30连接的转轴40;传动杆30呈矩形直杆状结构设置,该传动杆3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传动杆30包括操作端31及作动端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0设置在操作端31与作动端32之间;操作端31与磁吸件50连接;作动端上设置有触发元件60用于触发控制开关70;传动杆30还包括连接操作端31与转轴40的动力段35、及连接作动端32与转轴40的阻力段36;该动力段35的一端与阻力段36的一端连接,动力段35与阻力段36的设置方向相同,阻力段36自动力段35的一端沿动力段35的方向延伸设置;转轴40呈圆柱状设置在动力段35与阻力段36的连接位置,该转轴40沿垂直传动杆30的方向延伸设置,该转轴40穿设传动杆30的前后两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连接,传动杆30可围绕转轴40转动。可以理解地,转轴40的连接方式为与壳体10枢接并与传动杆30固定连接、与壳体10固定连接并与传动杆30枢接、及分别枢接壳体10与传动杆30中的一种连接方式。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段35的长度大于阻力段36的长度。

磁吸件50呈圆柱状设置在传动杆30的一端,该磁吸件50设置在动力段35远离阻力段36的一端,该磁吸件50自传动杆30的一端沿垂直传动杆30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50为磁铁。

触发元件60呈条状设置在传动杆30的作动端32上并与控制开关70对应的位置,触发元件60设置在阻力段36远离动力段35的一端,该触发元件60自传动杆30的一端沿垂直传动杆30的方向朝控制开关70的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50与触发元件60分别设置在传动杆30的上下两侧,并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该磁吸件50沿向上方向延伸设置,该触发元件60沿向下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隐藏式开关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传动杆30与转轴40组成杠杆结构,动力段35的一端与磁吸件50连接,阻力段36的一端与触发元件60连接,该触发元件60与控制开关70的位置对应,当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时,由于动力段35的长度大于阻力段36的长度,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动力段35向下运动,使阻力段36向上运动,进而使触发元件60远离控制开关70;当需要重启电子设备时,将磁铁放置在对应磁吸件50的位置,进而吸引磁吸件50向上移动,使阻力段36向下移动,进而使触发元件60触动控制开关70,起到重启的效果;由于动力段35大于阻力段36,所以通过很小的磁力就可以在传动杆30靠近触发元件60的一端,产生较大的力进而保证可以可靠的触发控制开关70。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200,包括壳体10a、设置在壳体10a内部的传动组件20a、与传动组件20a连接的磁吸件50a、及与壳体10a连接的控制开关70a;传动组件20a包括传动杆30a、及与传动杆30a连接的转轴40a;传动杆30a包括操作端31a及作动端32a;操作端31a与磁吸件50a连接;作动端上设置有触发元件60a用于触发控制开关70a;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磁吸件50a与触发元件60a设置在传动杆30a的同一侧,该磁吸件50a与触发元件60a分别自传动杆30a的两端沿垂直传动杆30a的方向向上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70a为常闭合开关。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隐藏式开关装置300,包括壳体10b、设置在壳体10b内部的传动组件20b、与传动组件20b连接的磁吸件50b、及与壳体10b连接的控制开关70b;传动组件20b包括传动杆30b、及与传动杆30b连接的转轴40b;传动杆30b包括操作端31b及作动端32b;操作端31b与磁吸件50b连接;作动端上设置有触发元件60b用于触发控制开关70b;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转轴40b设置在传动杆30b的一端,磁吸件50b与触发元件60b设置在传动杆30b上转轴40b的同一侧,所述作动端32b设置在操作端31b与转轴40b之间,磁吸件50b设置在传动杆30b远离转轴40b的一端,触发元件60b设置在转轴40b与磁吸件50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50b与触发元件60b自传动杆30b的同一侧沿垂直传动杆30b方向向上延伸设置。

更进一步地,在传动杆30b与壳体10b之间设置有复位元件80,复位元件80的一端与传动杆30b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b连接,该复位元件80设置在传动杆30b远离磁吸件50b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元件80为弹簧。可以理解地,复位元件80也可对应设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0与传动杆30之间、及第二实施例中的壳体10a与传动杆30a之间。

上述隐藏式开关装置,通过传动杆及转轴的结构形成杠杆结构,并通过在传动杆上设置磁吸件与触发元件,通过外部元件控制磁吸件移动,进而驱动传动杆及触发元件移动,以改变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起到重启设备的作用;并通过将转轴设置在磁吸件与触发元件的同一侧可有效减少占用空间,同时在传动杆与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元件,使装置更好的复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