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235发布日期:2018-09-21 21:3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盒,其通常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了电池盒本体,在电池盒本体上开设了电池槽,电池槽是用于放置电池的,常用电池的形状一般都呈现为圆柱体状,其中一个端面为负极端面,负极端面是水平的,另一个端面为正极端面,正极端面上则成形有纽扣状的凸起,在电池和的槽壁上固定着电池盒正/负极连接片,用于和电池的正负极接触产生电流,为了便于将电池放入电池槽,电池的长度要小于电池槽的长度,故当电池放入电池槽后,会和电池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先将电池的正极端面上的纽扣状凸起抵靠在电池槽的一面槽壁上,然后在电池槽的另一面槽壁上设置弹片(例如弹簧),电池的负极端面在放入时能按压弹片使得弹片收缩,从而令电池能顺利放入电池槽中,随后利用弹片的自身恢复力将电池夹紧在电池槽中。

但是,现有的弹簧弹片其轴向的弹性回复力较强,但径向的恢复力不足,另外现有的弹簧一般是采用弹簧钢制成,弹簧钢的导电性能一般,而由于电池是通过弹簧与电池盒正/负极连接片相连,弹簧和电池盒正/负极连接片的连接为点式连接,两者之间的安装及固定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由于外部抖动等原因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电池导通稳定性的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包括了电池盒本体,在所述电池盒本体的一面侧壁上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能容纳电池放入,在所述电池槽底部设置了安装块,在所述安装块中形成了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所述安装块的顶面上形成有开口,电池能由所述开口进入到安装腔中,在所述安装腔的两面相对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在所述安装腔中设置了公插,所述公插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道滑槽中,在所述公插的底部通过弹片连接着母插,所述母插的底部成形有插头,在所述电池盒本体上固定着线路板,所述插头插接在所述线路板上,所述公插顶部距离所述电池槽顶部的距离要小于电池的长度,当电池放入电池槽中时,能向下挤压所述公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在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形成了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池盒本体的上方固定着顶盖,在所述顶盖上设置了把手,所述顶盖将所述电池槽的顶部盖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改进后产品电池与线路板之间采用接插件连接,接触安全、可靠,接插件为标准件成本降低,加工、安装方便,电池盒折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新型电池盒安装结构,包括了电池盒本体1,在电池盒本体的一面侧壁上开设有电池槽2,电池可以从电池槽的槽口放入电池槽中。在电池槽底部设置了安装块3,在安装块中形成了安装腔,安装腔在安装块的顶面以及侧面的顶部形成有一个开口,电池能由该开口倾斜进入到安装腔中,在安装腔的两面相对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4,在安装腔中设置了公插5,公插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道滑槽中,在公插的底部通过弹片6连接着母插7,弹片是被夹持在公插和母插之间,公插顶部距离电池槽顶部的距离要小于电池的长度,当电池放入电池槽中时,能向下挤压所述公插,使得公插沿着滑槽向下滑动,进而使得公插压制弹片并将压力传递给母插,使得母插也向下移动,在母插的底部成形有插头8,在电池盒本体上固定着线路板9,线路板位于电池槽以及安装块的下方,插头正对着线路板,在线路板上开设着能容纳插头插入的插孔,在初始状态下,插头就已经插接在插孔中,当电池装入电池槽后,插头能进一步向下伸入插孔,公插和母插均由导电金属制成,这样,当电池放入电池槽以后,就形成了一个由电池-公插-弹片-母插的电路,而即使弹片发生弹性失效的极端情况,在电池的向下压力压制下,公插会被挤压至与母插接触,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为了防止公插过度下压或者在弹片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向上过度复位,安装腔的内壁上在滑槽的上下两端均形成了限位块41。

另外,在电池盒本体的上方固定着顶盖10,在顶盖上设置了把手,用于将电池盒本体提起,顶盖部分与电池盒本体重合,部分延伸在电池槽的正上方并将电池槽的顶部盖设。

与图1所展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盒相比,由于电池放入电池槽之后,首先接触的是公插而不是弹片,所以不会对弹片造成斜向的挤压力,使得弹片不会由于受到的径向力过大而发生径向的不可逆转形变,另外,即使弹片发生弹性失效的极端情况,在电池的向下压力压制下,公插也会被挤压至与母插接触,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这就大大降低了接触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