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4996发布日期:2018-09-08 00:2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尤指一种便于组装、拆卸、收纳及运送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包括一接收杆及一承座,该接收杆设有一固定端及一结合端,该接收杆藉其固定端固设于该承座的底部,欲使用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时,将一卫星碟盘装置于该承座上,并藉该接收杆的结合端与一接收器相结合;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的构造虽可达到设置该卫星碟盘及该接收器的目的,然而,由于该承座及该接收杆为相固设结合而无法被拆卸,故使用者欲收纳或运送该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时,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本具有一定的体积,又因为无法被拆卸而具有一定的几何结构,而在收纳及装箱时,若欲在一空间内容纳数个该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过低,因此,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诚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因为无法被拆卸而具有一定的几何结构,而造成欲在一空间内容纳数个该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过低,而不利收纳及运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目前技术问题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包括有一承座、一接收杆及一结合组,其中:

该承座包括两侧板,该两侧板间隔平行设置且相面对,该两侧板分别于其底部设有一卡设件、一限位片及一结合孔,其中各侧板的卡设件凸设成形于该侧板的内表面,且该侧板的卡设件与另一侧板的卡设件直线相对,各侧板的限位片由该侧板的外表面朝内凹设形成,且该侧板的限位片与另一侧板的限位片位于相对应的位置,且该两限位片的设置位置高于该两卡设件的设置位置,各限位片的底部分别形成有一卡缘,各卡缘呈一平直表面,各侧板的结合孔贯穿设于该侧板,且与另一侧板的结合孔呈直线相对,该两结合孔的设置位置低于该两限位片的两卡缘;

该接收杆可拆卸地与该承座相结合而位于该两侧板之间,且能相对该承座枢转,该接收杆设有两卡设孔、两穿孔及一抵靠面,其中该两卡设孔分别设于该接收杆的后端的两相面对的侧面,各卡设孔贯穿设于该接收杆的其中一侧面,且与另一侧面上的卡设孔呈直线相对,该两卡设孔分别与该两卡设件相对应而能相卡设结合,该两穿孔设于该接收杆上而位于邻近该两卡设孔处,各穿孔贯穿设于该接收杆的其中一侧面,且与另一侧面的穿孔呈直线相对,该两穿孔分别与该两结合孔相对应,该抵靠面设于该接收杆的顶部而呈一平直面,且该抵靠面与该两卡缘相对应;以及

该结合组与该承座及该接收杆相结合,该结合组穿过该承座的两结合孔及该接收杆的两穿孔,将该承座与该接收杆相结合,其中该结合组包括一结合杆及一锁固件,该结合杆包括有一头部及一长杆部,该头部位于该结合杆的一端,该长杆部位于该结合杆远离该头部的一端,且该长杆部与该头部相连接,该锁固件与该结合杆相锁固结合而组成该结合组。

进一步,如前所述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中该承座包括有一连接板及两承接板,该连接板的两相面对的外侧边分别与该两侧板的顶缘相结合,各承接板的端缘与其中一侧板的端缘相结合,且该两承接板分别朝向该两侧板的外部延伸设置。

再进一步,如前所述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中一侧板的结合孔呈一方形,且该接收杆与与该侧板相邻近的侧面的穿孔呈一方形;该结合杆设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设于该结合杆上,且该限位块位于该头部及该长杆部之间,而与该头部及该长杆部相结合,该限位块的截面形状呈一方形且与该相对应侧板的方形结合孔及该接收杆的方形穿孔相结合。

更进一步,如前所述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中该接收杆为一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矩形框体。

较佳地是,如前所述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中各承接板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穿设孔,且各穿设孔呈一方形。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中该长杆部异于该限位块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螺纹,该锁固件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纹相对应的第二螺纹。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便于组装及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该两侧板的两卡设件与该接收杆的两卡设孔相卡设结合,以及该接收杆的抵靠面与该两限位片的两卡缘,由于皆为一平直面而能相紧密抵靠,再利用该结合组穿过该承座的两结合孔及该接收杆的两穿孔,藉以与该承座及该接收杆相结合,通过三组元件即可将本实用新型进行组装或拆卸,相对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为相固设结合而无法被拆卸,增有便于组装及拆卸的功能。

便于收纳及运送: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因为无法被拆卸而具有一定的几何结构,而造成欲在一空间内容纳数个该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过低,而不利收纳及运送,本实用新型由于能被拆卸,而能分别将数个该承座及数个该接收杆分别装箱,藉以提高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而利于收纳及运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与一卫星碟盘A相结合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后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的使用步骤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承座 11 侧板

111 卡设件 112 限位片

114 卡缘 13 承接板

20 接收杆 21 卡设孔

22 穿孔 23 抵靠面

30 结合组 31 结合杆

311 头部 312 限位块

313 长杆部 32 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卫星天线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其包括一承座10、一接收杆20及一结合组30,本实用新型用以固定一卫星碟盘A,该卫星碟盘A结合于该承座10的一侧,此处定义由该承座10指向该卫星碟盘A的方向为前方,其中:

该承座10包括两侧板11、一连接板12及两承接板13,该两侧板11间隔平行设置且相面对,该两侧板11分别为一长条形板体,该两侧板11分别于其底部设有一卡设件111、一限位片112及一结合孔113,其中各侧板11的卡设件111凸设成形于该侧板11的内表面,且该侧板11的卡设件111与另一侧板11的卡设件111直线相对并分别为一圆环,各侧板11的限位片112经一冲压加工方式由该侧板11的外表面朝内凹设形成,且该侧板11的限位片112与另一侧板11的限位片112位于相对应的位置,且该两限位片112的设置位置高于该两卡设件111的设置位置,各限位片112的底部分别形成有一卡缘114,各卡缘114呈一平直表面,各侧板11的结合孔113贯穿设于该侧板11且与另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呈直线相对,该两结合孔113的设置位置低于该两限位片112的两卡缘114的设置位置,进一步,其中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呈一方形,该连接板12的两相面对的外侧边分别与该两侧板11的顶缘相结合,使该两侧板11与该连接板12之间形成一倒U字型的结构,各承接板13的端缘与其中一侧板11朝向该卫星碟盘A的端缘相结合,且该两承接板13分别朝向该两侧板11的外部延伸设置,使相对应的侧板11与承接板13之间具有一夹角,各承接板13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穿设孔131,且各穿设孔131呈一方形。

该接收杆20可拆卸地与该承座10相结合而位于该两侧板11之间,且能相对该承座10枢转,该接收杆20为一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矩形框体,该接收杆20设有两卡设孔21、两穿孔22及一抵靠面23,其中该两卡设孔21分别设于该接收杆20后端的两相面对的侧面,各卡设孔21贯穿设于该接收杆20的其中一侧面,且与另一侧面上的卡设孔21呈直线相对,该两卡设孔21分别与该两卡设件111相对应,该两卡设孔21与该两卡设件111可拆卸地相卡设结合,使该接收杆20可拆卸地结合于该两侧板11之间,而能以该两卡设孔21为枢转点,相对该承座10枢转,并使该接收杆20的后端的两相对侧面的外表面能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该两穿孔22设于该接收杆20上而位于邻近该两卡设孔21处,各穿孔22贯穿设于该接收杆20的其中一侧面,且与另一侧面的穿孔22呈直线相对,该两穿孔22分别与该两结合孔113相对应,进一步,与该具有一方形结合孔113的侧板11紧密抵靠的接收杆20的侧面的穿孔22呈一方形,请配合参看如图2、3及5所示,该抵靠面23设于该接收杆20的顶部且呈一平直面,该接收杆20能以该两卡设孔21为枢转点,相对该承座10朝上枢转,直到该接收杆20的抵靠面23与该两限位片112的两卡缘114,由于该两卡缘114及该抵靠面23皆为一平直面而能相紧密抵靠,使该接收杆20与该承座10相抵靠而不再相对该承座10枢转,而对该接收杆20达到一限位功能,且该两穿孔22分别与该两结合孔113呈直线相对。

该结合组30与该承座10及该接收杆20相结合,该结合组30穿过该承座10的两结合孔113及该接收杆20的两穿孔22,将该承座10与该接收杆20相结合,其中该结合组30包括一结合杆31及一锁固件32,该结合杆31包括有一头部311、一限位块312及一长杆部313,该头部311位于该结合杆31的一端,该限位块312设于该结合杆31上而与该头部311相结合,该限位块312的截面形状呈一方形,该长杆部313位于该结合杆31异于该头部311的一端,且该长杆部313与该限位块312相连接,即该限位块312位于该头部311及该长杆部313之间,该锁固件32与该结合杆31相锁固结合而组成该结合组30,该锁固件32的内径与该长杆部313的外径相对应,使该锁固件32及该结合杆31能更紧密地相锁固结合而组成该结合组30,藉以将该接收杆20与该承座10相结合。

请配合参看如图3、5及6所示,当该接收杆20的抵靠面23与该两限位片112的两卡缘114相紧密抵靠,而无法再朝上枢转时,将该结合杆31的长杆部313穿过呈直线相对的两穿孔22及两结合孔113,由于该接收杆20的后端的两相对侧面的外表面能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使该限位块312能同时穿过该承座10的其中一侧板11上的结合孔113,以及紧密贴靠于该相对应的侧板11的接收杆20的侧面的穿孔22,直至该头部311的端面抵靠于该相对应的侧板11的外表面,此时,该长杆部313的一端伸设于另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之外,接着将该锁固件32套设于该长杆部313伸设于另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之外的一端上,并将该锁固件32与该结合杆31相锁固结合,即可经由该结合组30,将该接收杆20与该承座10相结合,进一步,该长杆部313异于该限位块312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螺纹314,该锁固件32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纹314相对应的第二螺纹321,使该锁固件32与该结合杆31能相螺设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方式请配合参看如图7所示,首先将该承座10的两侧板11稍微朝外扳开,使该两侧板11的两卡设件111,能分别与该接收杆20的两卡设孔21相对正而呈直线相对,接着停止施力于该承座10的两侧板11,使该两侧板11能复位,使该两卡设件111及该两卡设孔21能卡设结合,使该接收杆20可拆卸地结合于该两侧板11之间,而能以该两卡设孔21为枢转点,相对该承座10枢转,且该接收杆20之后端的两相对侧面之外表面,会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

进一步,将该接收杆20以该两卡设孔21为枢转点,相对该承座10朝上枢转,直到该接收杆20的抵靠面23与该两限位片112的两卡缘114,由于皆为一平直面而能相紧密抵靠,使该接收杆20与该承座10相抵靠而不再相对该承座10枢转,而对该接收杆20达到一限位功能,且该两穿孔22分别与该两结合孔113呈直线相对,再进一步,将该结合杆31的长杆部313穿过呈直线相对的两穿孔22及两结合孔113,又由于该接收杆20的后端的两相对侧面的外表面能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使该限位块312能同时穿过该承座10的其中一侧板11上的结合孔113,以及紧密贴靠于相对应的侧板11的接收杆20的侧面的穿孔22,直至该头部311的端面抵靠于该相对应的侧板11的外表面,此时,该长杆部313的一端伸设于另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之外,接着将该锁固件32套设于该长杆部313伸设于另一侧板11的结合孔113之外的一端上,并将该锁固件32与该结合杆31相锁固结合,即可经由该结合组30,将该接收杆20与该承座10相结合;于拆卸时,将以上步骤反向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两侧板11的两卡设件111与该接收杆20的两卡设孔21相卡设结合,使该接收杆20的后端的两相对侧面之外表面会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且该接收杆20能以该两卡设孔21为枢转点,相对该承座10枢转,以及该接收杆20的抵靠面23与该两限位片112的两卡缘114,由于皆为一平直面而能相紧密抵靠,而对该接收杆20达到一限位功能,再利用该结合组30穿过该承座10的两结合孔113及该接收杆20的两穿孔22,藉以与该承座10及该接收杆20相结合,又由于该接收杆20之后端的两相对侧面的外表面能分别与该两侧板11相面对的内表面紧密地抵靠,且该限位块312的截面形状与其中一结合孔113及其中一穿孔22的形状皆为方形,使该限位块312能同时穿过该承座10的其中一侧板11上的结合孔113,以及紧密贴靠于该相对应的侧板11的接收杆20的侧面的穿孔22,进一步地使该承座10及该接收杆20能更稳固地结合。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简单的三步骤组装及拆卸,相对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因为无法被拆卸而具有一定的几何结构,而造成欲在一空间内容纳数个该现有卫星天线固定装置,其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过低,而不利收纳及运送,本实用新型由于能被拆卸,而能分别将数个该承座10及数个该接收杆20分别装箱,藉以提高容纳空间的使用效率,而利于收纳及运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