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2629发布日期:2018-09-08 00:1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



背景技术:

智能用电技术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推进,智能电网、智能用电技术必将引领电力应用领域的新潮流,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将成为智能电网用户接入端的首选方案。光纤入户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入户可以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降低三网融合的实施成本,不仅节省水、电、煤气抄表工大量劳作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还能使建筑业和居民生活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实现电、水、煤气等计量表信息的远程采集和家居智能用电分析与控制,为用户提供更加节能现代化的生活服务。电缆通常需要高挂在电线杆上,由于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也会受到自身重量的影响,从而导致线缆内部的导线受损。

因此,发明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内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内部设有支撑线,所述防护层内侧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屏蔽层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均设有支杆,所述屏蔽层内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外侧设有固定线,所述保护层内侧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侧设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外壳由丁腈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由陶瓷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线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撑线与防护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杆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杆另一端与屏蔽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导线表面设有镀银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线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线设置在绝缘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屏蔽层,有利于增加外壳的使用寿命,外壳包覆在防护层外部,外壳的气密性和耐油性可以使电缆更加长久的使用,当电缆因为自身重量,内部产生挤压力时,通过弹簧收缩对内部线路进行保护,通过弹簧吸收挤压力,屏蔽层防止防护层变形过于严重从而损坏导线,通过固定线对保护层进行稳定,也能保证绝缘层和导线处于稳定状态,连接杆加强屏蔽层的整体稳定效果,避免电缆损坏,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外壳、2防护层、3套环、4支撑线、5屏蔽层、6连接杆、7缓冲套、8弹簧、9支杆、10保护层、11固定线、12绝缘层、1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高防护性的线缆,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侧设有防护层2,所述防护层2内部设有套环3,所述套环3内部设有支撑线4,所述防护层2内侧设有屏蔽层5,所述屏蔽层5两侧均设有连接杆6,所述屏蔽层5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缓冲套7,所述缓冲套7内部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两端均设有支杆9,所述屏蔽层5内侧设有保护层10,所述保护层10外侧设有固定线11,所述保护层10内侧设有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内侧设有导线13。

所述外壳1由丁腈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2由陶瓷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支撑线4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撑线4与防护层2固定连接,增肌防护层2的稳定效果,从而保证外壳1的强度,所述缓冲套7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杆9一端与套环3固定连接,所述支杆9另一端与屏蔽层5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层10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导线13表面设有镀银层,增加导线13的防氧化效果,也能加强电的传导效果,所述固定线11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固定线11设置在绝缘层12外侧。

本实用工作原理:外壳1包覆在防护层2外部,外壳1的气密性和耐油性可以使电缆更加长久的使用,当电缆因为自身重量,内部产生挤压力时,通过弹簧8收缩对内部线路进行保护,通过弹簧8吸收挤压力,屏蔽层5防止防护层2变形过于严重从而损坏导线13,通过固定线11对保护层10进行稳定,也能保证绝缘层12和导线13处于稳定状态,连接杆6加强屏蔽层5的整体稳定效果,避免电缆损坏,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