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110发布日期:2018-10-13 00: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称。



背景技术:

电子称一般主要包含显示器,立杆和称体三部分,其中立杆分别与称体和显示器连接。在组装立杆和称体时,需要先将从称体引出的线缆和立杆的线缆对接组装起来,由于线缆有多组,需要将每组逐一连接并将线缆理顺,然后再组装锁固电子称和立杆。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两部分分别与称体和立杆连接,并且分别与称体中的线缆和立杆中的线缆连接,然后连接装置的两部分连接可实现线缆的电连接。然而,连接装置的两部分在装配时不易定位,导致电子称的组装效率较低,尤其在结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称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电子称的称体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子称的立杆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能够将称体中的线缆和立杆中的线缆电连接;调整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调整部用于调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调整部可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使调整部发生弹性变形调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调整部包括:连接段,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延伸段,延伸段的一端与连接段连接,延伸段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调整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连接段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连接,延伸段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调整部为多个,多个调整部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上或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支架,用于与称体连接;第一连接座,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连接座用于连接称体中的线缆;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支架,用于与立杆连接;第二连接座,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二连接座用于连接立杆中的线缆,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座体和第一连接件,第一座体用于连接线缆,第二连接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座体和第二连接件,第二座体用于连接线缆,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柱,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孔,连接柱与连接孔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称,包括称体和立杆,电子称还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上述提供的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立杆上具有第一凹槽,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与第一凹槽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调整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上,调整部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抵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连接电子称的称体和立杆中的线缆时可使用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装置中设置有调整部,可以通过调整部调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这样便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位置的对齐,从而实现连接装置的快速装配以及线缆的电连接,提高电子称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装置在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调整部发生变形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连接部;11、第一支架;12、第一连接座;121、第一座体;122、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部;21、第二支架;22、第二连接座;221、第二座体;222、第二连接件;30、调整部;31、连接段;32、延伸段;200、称体;300、立杆;301、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10,用于与电子称的称体连接;第二连接部20,用于与电子称的立杆连接,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连接时,能够将称体中的线缆和立杆中的线缆电连接;调整部3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和/或第二连接部20上,调整部30用于调整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连接电子称的称体和立杆中的线缆时可使用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装置中设置有调整部30,可以通过调整部30调整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这样便于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连接位置的对齐,从而实现连接装置的快速装配以及线缆的电连接,提高电子称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部30可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使调整部30发生弹性变形调整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调整部30设置为弹簧或橡胶材料。例如,调整部30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0和立杆之间,当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不对应时,通过调整部30的弹性变形改变第二连接部20与立杆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两者对齐并连接。调整部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和称体之间,当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不对应时,通过调整部30的弹性变形改变第二连接部20与立杆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两者对齐并连接。

如图2所示,调整部30包括:连接段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和/或第二连接部20上;延伸段32,延伸段32的一端与连接段31连接,延伸段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例中的调整部30为弹性材料,当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不对应时,可通过第一连接部10或第二连接部20对延伸段32施加的力的作用或人为施加的力的作用使延伸段32发生变形,这样使第二连接部20在立杆上发生位移或使第一连接部10在称体上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对齐,便于连接装置以及线缆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部3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0上,连接段31与第二连接部20的外壁连接,延伸段32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具有间隙。由于调整部30为弹性材料,并且延伸段32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受力的情况下调整部30可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改变延伸段32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调整第二连接部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的位置,从而使两者的连接位置对齐,便于两者快速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调整部30设置为多个,多个调整部30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的外壁上或第二连接部20的外壁上。这样可在需要时使第二连接部20在立杆上朝不同的方向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部20移动到与第一连接部10对应的位置。例如,可以将第二连接部20设置为矩形结构,在矩形结构的四个外壁上均设置调整部30,这样可使第二连接部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发生左右或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便于两者的位置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包括:第一支架11,用于与称体连接;第一连接座12,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连接座12用于连接称体中的线缆;第二连接部20包括:第二支架21,用于与立杆连接;第二连接座22,设置在第二支架21上,第二连接座22用于连接立杆中的线缆,第二连接座22与第一连接座12可拆卸连接。当第二连接座22与第一连接座12连接后,称体中的线缆和立杆中的线缆实现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便于电子称中的线缆的连接,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座体121和第一连接件122,第一座体121用于连接线缆,第二连接座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座体221和第二连接件222,第二座体221用于连接线缆,第一连接件122用于与第二连接件222连接。这样可通过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221实现线缆的整理,通过第一连接件122和第二连接件222实现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221的定位和连接,从而实现称体中的线缆和立杆中的线缆的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22包括连接柱,第二连接件222具有连接孔,连接柱与连接孔插接。这样可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孔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22的定位和连接,从而实现连接装置的装配。

为了便于连接柱和连接孔的插接,可以在连接柱的端部设置导向面,或者在连接孔的入口设置导向面,通过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实现两者的快速插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22设置为多个,并将第二连接件222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122与多个第二连接件22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22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将第一连接件122和第二连接件222插接时,由于具有导向面,便于连接柱插入连接孔的入口。当两者的位置有偏差时,连接柱会对连接孔的内壁施加径向作用力,这样第二连接件222受到的力可传递到第二连接座22,然后传递给调整部30,由于调整部30可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使第二连接部20在立杆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对齐,以使连接柱插入连接孔实现连接。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称,包括称体200和立杆300,其中,电子称还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连接电子称的称体和立杆中的线缆时可使用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装置中设置有调整部30,可以通过调整部30调整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这样便于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连接位置的对齐,从而实现连接装置的快速装配以及线缆的电连接,提高电子称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立杆300上具有第一凹槽301,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部20设置在第一凹槽301内,第二连接部20的外壁与第一凹槽30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调整部3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0的外壁上,调整部30与第一凹槽301的内壁抵接。第二连接部20与调整部30均可发生弹性变形,在装配电子称时,当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位置不对应时,可通过施加力的作用使调整部3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改变第二连接部20在立杆上的位置,进而改变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相对位置以使两者对齐。这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快速连接,从而提高电子称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0上设置有卡勾,立杆300上设置有卡槽,第二连接部与立杆300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这样可以便于两者的装配。具体地,在将第一连接件122和第二连接件222插接时,由于具有导向面,便于连接柱插入连接孔的入口。当两者的位置有偏差时,连接柱会对连接孔的内壁施加径向作用力,这样第二连接件222受到的力可传递到第二连接座22,然后传递给调整部30,由于调整部30可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使第二连接部20在立杆300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对齐,以使连接柱插入连接孔实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称体200和立杆300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连接称体200和立杆300时,可同时实现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当两者位置有偏差时,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使两者对齐,实现快速装配。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电子称的装配效率。连接装置装配好后,实现了线缆的连接,然后可以通过紧固件进一步连接称体200和立杆300,以提高电子称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