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023发布日期:2018-09-18 22:39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动客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电动客车选配合适的车载蓄电池或电缆供电设备提供电能驱动行驶的客车。

电动客车具备良好动力性能、持续行驶里程达500公里、电池使用寿命长(两年以上)而且成本较低以及整车的配备良好等优势。电动客车是国家863计划提出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以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技术平台为工作重点,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抢占新一代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制高点,实现交通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轻汽车排放污染,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电动客车上均配有除霜装置。除霜装置用以清除汽车风窗玻璃上的霜和冰雪,以确保驾驶员的良好视野的装置。原来的用于电动客车上的除霜器,有两种,一种是粘接波纹条式,另一种是翅片式。

但是,粘接波纹条式是使用高温固化硅胶粘接散热波纹翅片,硅胶有气味,且加工速度慢,硅胶容易老化,会导致功率下降;翅片式加热器是将铝片一片一片的串在PTC发热管上,加工速度慢,铝片与发热管之间有缝隙,一致性难保证。这两种老的加热器的共同缺点是效率低,因为PTC是热敏电阻,粘结或连接在一起的散热片,会降低PTC的单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克服上述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加热管、螺杆以及温控器;所述加热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所述加热管与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灌胶层,所述加热管呈直线阵列状平行布置,所述加热管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的横截面呈波纹状,所述螺杆位于最外侧的加热管的外沿,所述螺杆贯穿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螺杆的两端设置有螺帽,所述温控器位于上支架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其中一端的螺帽与螺杆焊接固定,所述螺杆另一端的另一螺帽周围涂抹螺纹胶。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管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螺杆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相对于加热管所在直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翅片的厚度为15~3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朝向加热管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上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出线端。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器具体位于上支架靠近加热管的位置处,所述温控器的外部包裹聚酰亚胺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具体为沉头孔且贯穿上支架或者下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通过上支架、下支架、加热管、螺杆、螺帽以及温控器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电动汽车除霜装置的加热,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提高单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翅片与加热管为整体式,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避免硅胶的气味和老化问题,同时整体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加热管;31、翅片;4、螺杆;5、螺帽;6、温控器;7、出线端;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具有铲片结构的电动客车用PTC加热器,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加热管3、螺杆4以及温控器6;所述加热管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1和下支架2连接,所述加热管3用于发热,所述加热管3与上支架1和下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有灌胶层,即做灌胶处理,可保证绝缘性,同时达到IP67安全防护级别,所述加热管3呈直线阵列状平行布置,所述加热管3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翅片31,所述翅片31的横截面呈波纹状,有利于增大散热面积,所述螺杆4位于最外侧的加热管3的外沿,所述螺杆4贯穿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螺杆4的两端设置有螺帽5,所述螺帽5用于固定螺杆4固定并锁紧螺杆4,所述温控器6位于上支架1内部,所述温控器6用于读取并控制加热管3的温度。

所述螺杆4其中一端的螺帽5与螺杆4焊接固定,所述螺杆4另一端的另一螺帽5周围涂抹螺纹胶,用于防止震动。

所述螺杆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用于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加热管3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螺杆4数量相同,确保整体的重量平衡、协调。

所述翅片31相对于加热管3所在直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翅片31的厚度为15~30mm,此厚度范围可达到较高的单片散热效果。

所述上支架1朝向加热管3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上支架1的侧面设置有出线端7,所述出线端7位于上支架1的侧面,可避免线束在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磨损和布线不方便的不良现象。

所述温控器6具体位于上支架1靠近加热管3的位置处,可节省空间,所述温控器6的外部包裹聚酰亚胺薄膜,以提高绝缘性能。

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均设置有固定孔8,所述固定孔8具体为沉头孔且贯穿上支架1或者下支架2,沉头式设计有利于提高安装孔的抗震动能力。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