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249发布日期:2018-10-13 00:2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信号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线接口。



背景技术:

网线接口是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接口,最为常见的就是RJ-45接口。网线接口一般设置于设备的控制面板上,供网线进行插接。

现有的网线接口,包括接口外壳和接口插芯,所述接口外壳包括安装板和供接口插芯装入的安装管,接口插芯包括供外部网线接头插入的第一接口和供内部网线接头插入的第二接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网线的输送稳定性和输送速率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具有屏蔽功能的屏蔽网线被研发出来,其中最为常见的型号CAT5E和CAT6。

屏蔽网线与普通的网线相比,屏蔽网线内的输送线的外侧设置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能够降低输送线自身散发的辐射量,从而提升每根输送线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稳定性。由于金属屏蔽层必须接地才能够实现屏蔽的效果,因此屏蔽网线两端设置的网线接头具有与屏蔽网线内的金属屏蔽层导通的屏蔽外壳。

为了方便将屏蔽外壳和金属屏蔽层处产生的电荷导入地线,实现屏蔽网线的屏蔽功能,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能够将屏蔽外壳接地的网线接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线接口,所述网线接口通过设置与屏蔽外壳相抵接的接地插片,实现了将屏蔽网线的金属屏蔽层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网线接口,包括金属外壳和绝缘插芯,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安装板和安装管,所述绝缘插芯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绝缘插芯设置有贯穿绝缘插芯两端的接地插槽以及插装于接地插槽内的接地插片,所述接地插片的两端弯折后分别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所述绝缘插芯在外侧壁开设有与接地插槽相通且与安装管侧壁正对的接地孔,所述接地孔内设置有同时与安装管内壁和接地插片相抵的接地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插片的两端弯折后分别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内,实现了接地插片同时与外部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和内部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进行抵接,且接地孔内设置的接地弹簧将接地插片和金属外壳导通,即上述结构实现了屏蔽外壳的接地操作,屏蔽网线的金属屏蔽层产生的屏蔽电荷依次通过屏蔽外壳、接地插片、接地弹簧、金属外壳,最终通过金属外壳导入地下。由于接地弹簧具有弹性,具有始终保持与接地插片和金属管内壁抵接的趋势,有效地提升整个网线接口的接地稳定性。

同时,上述接地插片插入接地插槽内,并通过将接地插片的两端进行弯折,完成接地插片在绝缘插芯中的安装。上述接地插片的安装步骤简便,且接地插片从接地插槽内脱离的概率较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插片两端弯折形成位于接地插槽内的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部朝向第一接口中心/第二接口中心倾斜且具有始终与屏蔽外壳保持抵触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地插片的弹性抵接部具有始终与屏蔽外壳保持抵触的趋势,保证了接地插片和屏蔽外壳之间的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抵接部的端部沿接地插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弯折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抵接部的端部设置弯折槽,使得接地插片的端部弯折变得轻松,使得弹性抵接部分成两个部分与屏蔽外壳抵触,降低了弹性抵接部与屏蔽外壳脱离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供弹性抵接部端部卡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的设置能够对弹性抵接部的端部进行限位,当网线接头插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后,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挤压弹性抵接部实现两者的抵接,此时弹性抵接部的端部向下滑移,限位槽能够为弹性抵接部的滑移进行导向,降低弹性抵接部因网线接头的挤压而错位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插芯设置有两个接地插槽以及两根接地插片,两个所述接地插槽以绝缘插芯的轴线为中心轴周向相距1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接地插槽和接地插片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接地插片和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脱离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管的侧壁开设有卡接通孔,所述绝缘插芯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接槽和设置于卡接槽内且具有卡接凸部的卡接片,所述卡接凸部能够卡入卡接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实现了绝缘插芯和安装管之间的安装,且较传统的固定胶将绝缘插芯固定在金属外壳上的方式而言,上述安装方式较为便捷,能够有效提高绝缘插芯和金属外壳的配合强度,提升了绝缘插芯和金属外壳的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插芯包括相互扣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壳体插入安装管内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径大于安装管内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扣接的端面与安装管边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绝缘插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的外径小于安装管的内孔孔径,第二壳体的外径大于安装管的内孔孔径,并且使得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扣接的端面与安装管边沿相抵接,能够提升绝缘插芯在安装管上的定位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电路板、固定于电路板一侧端面且插入第一接口的第一接线头和固定于电路板另一侧且插入第二接口的第二接线头,所述第一接线头和第二接线头均包括支撑外框和若干焊接于电路板且和屏蔽网线的水晶接头配合的金属触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传统的直接在电路板上焊接金属触针的接线端子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设置支撑外框对金属触针进行支撑和定位,使得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接口后,金属触针能够更加准确地与网线接头进行配合,且支撑外框能够对金属触针进行防护,降低金属触针在网线插扣插拔后发生错位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供金属触针卡入的限位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插槽也对金属触针进行定位和支撑,进一步降低金属触针在网线插扣插拔后发生错位的概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在与第二壳体扣接的端面设置扣接插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与卡接槽相通的扣接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在与第一壳体扣接的端面设有插入扣接插槽并与扣接卡槽卡接的扣接卡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扣接固定,且上述扣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线接口,通过设置接地插片、接地弹簧和金属外壳,能够将屏蔽网线内的金属屏蔽层产生的屏蔽电荷导入地下,实现屏蔽网线内金属屏蔽层的接地操作,且结构较为简单,安装较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插芯中的接线端子包括电路板、第一接线头和第二接线头,其中第一接线头和第二接线头均包括支撑外框和金属触针,较传统的接线端子的结构,上述接线端子的结构强度更高,且金属触针能够更加准确地与网线接头进行配合,且支撑外框能够对金属触针进行防护,降低金属触针在网线插扣插拔后发生错位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网线接口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插芯在第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插芯在第二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金属外壳;110、安装板;111、第一固定孔;120、安装管;121、卡接通孔;200、绝缘插芯;210、第一壳体;211、第一接口;212、卡接槽;212a、卡接片;212b、卡接凸部;213、扣接插槽;214、扣接卡槽;215、定位柱;220、第二壳体;221、第二接口;222、扣接卡爪;223、定位槽;230、接线端子;231、电路板;232、第一接线头;233、第二接线头;234、支撑外框;235、金属触针;240、限位板;241、限位插槽;250、接地插槽;260、接地插片;261、弹性抵接部;262、弯折槽;263、抵接片;270、限位槽;280、接地孔;290、接地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一种网线接口,包括金属外壳100和安装于金属外壳100内的绝缘插芯200。金属外壳100包括安装板110和贯穿安装板110的安装管120,安装管120的轴线垂直于安装板110。

安装板110为矩形安装板110,且在安装板110的正面对角处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1。安装板110主要是将网线接口固定在设备的安装平台上,设备上开设有供安装管120插入的安装孔。当网线接口固定在设备上时,安装板110的正面背向安装平台,安装板110的背面与安装平台相贴合。

安装管120在靠近安装板110的背面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接通孔12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管120的侧壁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卡接通孔121,相邻卡接通孔121之间的周向相距90°。

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绝缘插芯200整体呈圆柱状,包括相互扣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内的接线端子230。其中,第一壳体210具有供外部网线接头插入的第一接口211,第二壳体220具有供内部网线接头插入的第二接口221。

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4第一壳体210插接于安装管120内,且第一壳体210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接槽212和设置于卡接槽212内且具有卡接凸部212b的卡接片212a,卡接凸部能够卡入卡接通孔1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卡接槽212。

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第一壳体210在与第二壳体220扣接的端面设置扣接插槽213,第一壳体210的外侧壁开设有与卡接槽212相通的扣接卡槽2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在与第二壳体220扣接的端面以端面中心为圆心周向均匀设有两个扣接插槽213,且第一壳体210外侧壁中的卡接槽212与扣接卡槽214位于同一法线上。

第二壳体220的外径大于安装管120(参阅附图1)内孔的孔径,并且在第一壳体210插入安装管120内后,第二壳体220中与第一壳体210扣接的端面与安装管120边沿相抵接。第二壳体220在与第一壳体210扣接的端面还设有插入扣接插槽213并与扣接卡槽214卡接的扣接卡爪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0在与第一壳体210扣接的端面设有与扣接插槽213一一对应的扣接卡爪222。

为了提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连接强度,第一壳体210具有朝向第二壳体220设置的定位柱215,第二壳体220具有供定位柱215插入的定位槽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具有两个定位柱215。

参阅附图2、附图5和附图6,接线端子230包括电路板231、固定于电路板231一侧端面且插入第一接口211的第一接线头232和固定于电路板231另一侧且插入第二接口221的第二接线头233。第一接线头232和第二接线头233均包括支撑外框234和若干焊接于电路板231且和屏蔽网线的水晶接头配合的金属触针235。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30为RJ-45端子,因此第一接线头232和第二接线头233均具有八根金属触针235。

为了提升金属触针235的定位精度,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内均设置有限位板240,限位板240开设有供金属触针235卡入的限位插槽241。

参阅附图2和附图7,绝缘插芯200设置有贯穿绝缘插芯200两端的接地插槽250以及插装于接地插槽250内的接地插片260。在本实施例中,接地插槽250与扣接插槽213相连通,且第二壳体220在与第一壳体210扣接的端面设有与扣接插槽213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扣接卡爪222固定于安装槽远离第二壳体220中心一侧的内侧壁,且扣接卡爪222与安装槽另一侧侧壁之间的间隙供接地插片260穿过并对接地插片260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插芯200具有两对接地插槽250和接地插片260,且两个接地插槽250以绝缘插芯200的轴线为中心轴周向相距180°。

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7和附图8,接地插片260的两端弯折后形成位于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21内的弹性抵接部261,弹性抵接部261朝向第一接口211中心/第二接口221中心倾斜且具有始终与屏蔽外壳保持抵触的趋势。其中,弹性抵接部261的端部沿接地插片26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弯折槽262,弯折槽262将弹性抵接部261分割成两个抵接片263,使两个抵接片263分别与屏蔽外壳抵接,有助于降低弹性抵接部261与屏蔽外壳脱离的概率。

第一接口211和第二接口221的内侧壁均设置有供弹性抵接部261端部卡入的限位槽270。当网线接头插入第一接口211/第二接口221后,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挤压弹性抵接部261实现两者的抵接,此时弹性抵接部261的端部向下滑移,限位槽270能够为弹性抵接部261的滑移进行导向,降低弹性抵接部261因网线接头的挤压而错位的概率。

参阅附图1和附图3,第一壳体210在外侧壁开设有与接地插槽250(参阅附图7)相通且与安装管120侧壁正对的接地孔280,接地孔280内设置有同时与安装管120内壁和接地插片260相抵的接地弹簧290。在本实施例中,接地孔280位于卡接槽212远离第二壳体220的一侧。

当屏蔽网线的网线接头插入本实用新型的网线接口后,屏蔽网线的金属屏蔽层中的屏蔽电荷的转移方向如下所示:

1、首先,由于屏蔽网线中的信号传输,金属屏蔽层形成屏蔽电荷;

2、其次,屏蔽电荷转移至网线接头的屏蔽外壳处;

3、然后,由于屏蔽外壳与接地插片260抵接,因此屏蔽外壳中的屏蔽电荷转移至接地插片260上;

4、接地插片260中的屏蔽电荷通过接地弹簧290转移至金属外壳100处,并通过安装平台转移至地底。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