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497发布日期:2018-12-07 21:4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内容。在智能手表领域,按键可分为物理按键和触摸按键,其中物理按键是智能手表不可或缺的一种按键,智能手表至少需要物理按键实现通电和断电。智能表芯的电池极片和侧按键弹片基本上都是两件,有点甚至是五件,物料结构繁多,装配工序也随之增多,存在模具设计复杂,机芯制造、组装成本高等问题。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按键固定结构(申请号为201620917612.1),包括手表机芯支架、PCB板以及按键,所述机芯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PCB板设于上、下支架之间,所述按键设有固定部和接触片;还包括设于上支架的固定柱、上支架外壁的定位块以及下支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按键的固定部包括垂直扣环和水平板,所述垂直扣环与定位块扣合;所述水平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支架的固定柱穿过通孔与固定座的定位孔插接。该实用新型的按键固定结构,对各按键进行单独固定,让按键触发更加灵敏稳定,节省机芯内部空间。

但是该专利存在每个按键均需要单独固定在PCB板上,导致所需的物料结构繁多、装配工序也随之增多且重复,模具设计复杂等问题,在设计时将不得不增加手表的厚度,从而不利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本使用新型在不破坏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的整体外观及不增加设计生产加工难度的前提下,将按键及电池极片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按键和电池极片,所述电池极片包括支架、按键弹片、固定引脚和电池弹片,所述按键弹片、固定引脚和电池弹片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按键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按键弹片的一端,且按键与按键弹片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电池极片通过所述固定引脚固定连接在PCB板上。操作命令时,按键弹片受到外力挤压,按键弹片挤压接触按键,按键将信号传至PCB板中,进而完成所需的操作命令。将PCB板、按键与电池极片设计成一体,减少了装配所需的零件,同时简化了装配的工序。

进一步,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按键凹槽,所述按键凹槽与按键弹片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凹槽的设置是为了使按键与PCB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小零件的安装叠加高度,有利于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该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还包括机芯支架,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机芯支架内,所述机芯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围合形成容纳PCB板的腔体,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上下对应与所述PCB板上的按键凹槽配合形成避让位。所述避让位的设置,便于按键的装配,也有利于解决按键弹片的动作路线,使按键与机芯支架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直线型、所述第二支架为圆弧形,第二支架末端均固定设置有按键弹片。当手表设计为双按键式时,所述第二支架两末端均设置有按键弹片,所述按键弹片与按键和PCB板上的按键凹槽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减少了每个按键单个装配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直线型、所述第二支架为圆弧形,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交接处、第二支架末端均固定设置有按键弹片。当手表设计为三按键式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交接处、第二支架两末端均设置有按键弹片,所述按键弹片与按键和PCB板上的按键凹槽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减少了每个按键单个装配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更进一步,所述按键包括引脚和触点,且所述触点设置在按键侧边,所述引脚与PCB板电连接,所述触点与按键弹片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引脚与PCB板电连接,减少按键将信号传至PCB板的传送时间,同时也增强了按键的固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在不破坏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的整体外观及不增加设计生产加工难度的前提下,将按键及电池极片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设计,从而降低按键及电池极片处连接结构的复杂性,降低模具设计难度,降低制造、组装成本,减少结构零部件数量,美化结构外观整体性,利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单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极片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的结构图。

图4为双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电池极片的结构图。

图6为图4中按键的结构图。

图7为三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池极片的结构图。

图9为图7中按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图2、图3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11、按键12和电池极片13,所述电池极片13包括支架131、按键弹片132、固定引脚133和电池弹片134,所述按键弹片132、固定引脚133和电池弹片134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架131上,所述按键1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131上靠近按键弹片132的一端,且按键12与按键弹片1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电池极片13通过所述固定引脚133固定连接在PCB板11上。操作命令时,按键弹片132受到外力挤压,按键弹片132挤压接触按键12,按键12将信号传至PCB板11中,进而完成所需的操作命令。将PCB板11、按键12与电池极片13设计成一体,减少了装配所需的零件,同时简化了装配的工序。

进一步,所述PCB板11上设置有按键凹槽111,所述按键凹槽111与按键弹片1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凹槽111的设置是为了使按键12与PCB板1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小零件的安装叠加高度,有利于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该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还包括机芯支架14,所述PCB板11设置于所述机芯支架14内,所述机芯支架14包括上支架141和下支架142,所述上支架141和下支架142围合形成容纳PCB板11的腔体,所述上支架141和下支架14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避让凹槽143,所述避让凹槽143上下对应与所述PCB板11上的按键凹槽111配合形成避让位15。所述避让位15的设置,便于按键12的装配,也有利于解决按键弹片132的动作路线,使按键12与机芯支架14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

更进一步,所述按键12包括引脚121和触点122,且所述触点122设置在按键12侧边,所述引脚121与PCB板11电连接,所述触点122与按键弹片1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引脚121与PCB板11电连接,减少按键12将信号传至PCB板11的传送时间,同时也增强了按键12的固定性。

实施例二:请参照图4、图5、图6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21、按键22和电池极片23,所述电池极片23包括支架231、按键弹片232、固定引脚233和电池弹片234,所述按键弹片232、固定引脚233和电池弹片234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架上231,所述按键2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231上靠近按键弹片232的一端,且按键22与按键弹片2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电池极片23通过所述固定引脚233固定连接在PCB板21上。操作命令时,按键弹片232受到外力挤压,按键弹片232挤压接触按键22,按键22将信号传至PCB板21中,进而完成所需的操作命令。将PCB板21、按键22与电池极片23设计成一体,减少了装配所需的零件,同时简化了装配的工序。

进一步,所述PCB板21上设置有按键凹槽211,所述按键凹槽211与按键弹片2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凹槽211的设置是为了使按键22与PCB板2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小零件的安装叠加高度,有利于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该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还包括机芯支架24,所述PCB板21设置于所述机芯支架24内,所述机芯支架24包括上支架241和下支架242,所述上支架241和下支架242围合形成容纳PCB板21的腔体,所述上支架241和下支架24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避让凹槽243,所述避让凹槽243上下对应与所述PCB板21上的按键凹槽211配合形成避让位25。所述避让位25的设置,便于按键22的装配,也有利于解决按键弹片232的动作路线,使按键22与机芯支架24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

进一步,所述支架231包括第一支架235和第二支架236,所述第一支架235为直线型、所述第二支架236为圆弧形,第二支架236末端均固定设置有按键弹片232。当手表设计为双按键式时,所述第二支架236两末端均设置有按键弹片,所述按键弹片232与按键22和PCB板21上的按键凹槽211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减少了每个按键单个装配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更进一步,所述按键22包括引脚221和触点222,且所述触点222设置在按键22侧边,所述引脚221与PCB板21电连接,所述触点222与按键弹片2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引脚221与PCB板21电连接,减少按键22将信号传至PCB板21的传送时间,同时也增强了按键22的固定性。

实施例三:请参照图7、图8、图9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PCB板31、按键32和电池极片33,所述电池极片33包括支架331、按键弹片332、固定引脚333和电池弹片334,所述按键弹片332、固定引脚333和电池弹片334依次固定在所述支架331上,所述按键3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331上靠近按键弹片332的一端,且按键32与按键弹片3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电池极片33通过所述固定引脚333固定连接在PCB板31上。操作命令时,按键弹片332受到外力挤压,按键弹片332挤压接触按键32,按键32将信号传至PCB板31中,进而完成所需的操作命令。将PCB板31、按键32与电池极片33设计成一体,减少了装配所需的零件,同时简化了装配的工序。

进一步,所述PCB板31上设置有按键凹槽331,所述按键凹槽311与按键弹片3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按键凹槽331的设置是为了使按键32与PCB板3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节约了安装空间,减小零件的安装叠加高度,有利于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该按键及电池极片复合结构还包括机芯支架34,所述PCB板31设置于所述机芯支架34内,所述机芯支架34包括上支架341和下支架342,所述上支架341和下支架342围合形成容纳PCB板31的腔体,所述上支架341和下支架34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避让凹槽343,所述避让凹槽343上下对应与所述PCB板31上的按键凹槽331配合形成避让位35。所述避让位35的设置,便于按键32的装配,也有利于解决按键弹片332的动作路线,使按键32与机芯支架34之间形成一体化设计。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331括第一支架335和第二支架336,所述第一支架335为直线型、所述第二支架336为圆弧形,第一支架335与第二支架336交接处、第二支架336末端均固定设置有按键弹片332。当手表设计为三按键式时,所述第一支架335与第二支架336交接处、第二支架336两末端均设置有按键弹片332,所述按键弹片332与按键32和PCB板31上的按键凹槽331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减少了每个按键单个装配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更进一步,所述按键32包括引脚321和触点322,且所述触点322设置在按键32侧边,所述引脚321与PCB板31电连接,所述触点322与按键弹片332平行对应、相互接触或分离。所述引脚321与PCB板31电连接,减少按键32将信号传至PCB板31的传送时间,同时也增强了按键32的固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在不破坏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及电池极片的整体外观及不增加设计生产加工难度的前提下,将按键及电池极片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设计,从而降低按键及电池极片处连接结构的复杂性,降低模具设计难度,降低制造、组装成本,减少结构零部件数量,美化结构外观整体性,利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