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消除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674发布日期:2019-04-29 12:0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隙消除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隙消除件。



背景技术:

在电力连接或者其他机械连接的场合,经常会遇到孔轴配合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孔、轴紧密配合通常采用过盈配合,然而过盈配合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1、对配合的孔、轴的精度要求高,否则会因过盈量过大以致配合的孔和(或)轴过度变形,甚至开裂,或者因为过盈量太小以致配合的强度弱,从而导致配合结构松脱;2、即使孔轴最初配合适当,在使用过程中孔轴间也很可能产生间隙,而且,一旦产生间隙,间隙便无法消除,导致配合结构易松脱,比如,在热胀冷缩情况下,孔轴若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材质,很可能产生间隙;即使孔轴采用相同材质,升温或降温时由于孔与轴受热和散热不一样也很可能产生间隙(尤其在电连接场合,孔轴的形状大小不一样,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不一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孔轴配合连接的间隙消除件,旨在无需过硬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紧固配合,并避免孔轴配合连接后产生间隙松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所述间隙消除件包括:

本体;

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

交替设置在所述本体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和第二间隙弥合缝;

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端开始,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开设;

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轴向均不贯穿所述本体;

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和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径向均贯穿所述本体的侧壁;

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

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

进一步的,在所述间隙消除件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沿所述轴向至少分为两段,包括:

用于接受孔内壁施力形变的第一受力段;

用于接受轴外壁施力形变的第二受力段;

所述第一受力段和所述第二受力段均能在直径方向和圆周方向收缩或涨开;

所述第一受力段与所述第二受力段在受力形变前均不会同时受到孔内壁和轴外壁的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与所述第二受力段二者中至少有一个的个数大于1,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受力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受力段之间或者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受力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受力段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分为三段,其中,所述第一受力段的个数为1,所述第二受力段的个数为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为圆柱环,两个所述第二受力段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

其中,在远离所述圆柱环的方向上,所述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分为三段,其中,所述第一受力段的个数为2,所述第二受力段的个数为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受力段为圆柱环,两个所述第二受力段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

其中,在远离所述圆柱环的方向上,所述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弥合缝与所述第二间隙弥合缝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间隙消除件长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装配在一起时,会受力在周向上向间隙弥合缝处收缩(或者向间隙弥合缝两侧撑张),以填充孔轴配合时的间隙,这样便无需利用过盈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的紧配,降低的孔、轴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间隙消除件与孔、轴之间一直弹性接触,那么间隙消除件便可弥补热胀冷缩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孔、轴之间一直保持在紧固状态。

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分段式设置,可以使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配合安装中具有更强的间隙消除能力,使孔轴的紧配更加牢固。

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状设计或采用两端小中间大的鼓状设计,不仅可以使间隙消除件在与孔、轴配合时受力更平衡,安装更稳定,还可以使用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间隙消除件,以方便与孔、轴的配合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间隙消除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间隙消除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隙消除件与孔轴配合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是弹性金属材料,也可以是弹性塑料等,另外,作为优选的,为了生产方便,间隙消除件整体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用于孔、轴的紧配连接,该间隙消除件包括:本体1;沿本体1的轴向(即,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本体1的通孔2;交替设置在本体1侧壁的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其中,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分别由本体1的两端开始,并沿着轴向延伸开设;另外,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均不贯穿本体1;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 在径向均贯穿本体1的侧壁,即,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均与通孔2连通;此外,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不连通;但是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间隙弥合缝与第二间隙弥合缝不连通”是指,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不能交叉相通,即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 结合起来也不能使本体1侧壁形成一在轴向贯穿本体1的开口。“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是指,第一间隙弥合缝3 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同时经过了本体1侧壁的某一区域,二者位于该区域内的间隙弥合缝部分便是二者的重叠部分,比如图2所示,当第一间隙弥合缝3 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间隙消除件长度的一半,第一间隙弥合缝3未贯穿松脱环的一端M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未贯穿间隙消除件的一端N之间所的区域便是二者同时经过的区域,二者位于该区域内的间隙弥合缝便是二者的重叠部分,即,图中Mn段间隙弥合缝与mN段间隙弥合缝是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重叠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整体上呈环状结构,环状的本体1的外壁可以与孔接触,内壁(即通孔2的侧壁)可以与轴接触,由于本体1侧壁设置有第一间隙弥合缝1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所以本体1受力后会在周向上向间隙弥合缝处收缩(或者向间隙弥合缝两侧撑张),可以填补孔轴配合时由于尺寸不同所带来的间隙,从而实现孔轴的紧密配合,这样无需孔轴过盈配合便能实现孔、轴之间的紧配,降低对孔、轴加工精度的要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间隙消除件、孔、轴三者实现紧配后,间隙消除件处于收缩或撑开状态,故间隙消除件便可弥补热胀冷缩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三者始终保持紧接触,从而使孔轴配合之间一直保持在紧固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个数可以相同,二者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或者多个;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个数也可以不同,但只要具有交替设置的一个第一间隙弥合缝3和一个第二间隙弥合缝4,那么整个间隙消除件便会在受力后形变,使孔、轴始终保持在受力状态,进而起到紧固防松脱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有间隙弥合缝(即第一间隙弥合缝与第二间隙弥合缝的总和)均匀开设在本体1的侧壁,即,在间隙消除件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之间的夹角相同,这样可以使间隙消除件在周向的形变量均匀,进而使间隙消除件形变后对孔、轴的施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匀对孔、轴造成损害。进一步的,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平行设置,即相邻的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之间的夹角为零度,使间隙消除件在周向的形变量更加均匀。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消除件,第一间隙弥合缝3与第二间隙弥合缝4的长度相等、间隙消除件的壁厚也相等,且间隙消除件可以被一垂直于间隙消除件轴线的平面分为互相对称的两部分,这样可以进一步使间隙消除件的形变量均匀。

本实施例中,本体1沿轴向至少分为两段,包括:用于与孔的内壁接触,以接受孔内壁施力,进而产生形变的第一受力段11,用于接受轴外壁接触,以接受轴外壁施力,进而形变的第二受力段12;其中,第一受力段11和第二受力段12均能在直径方向和圆周方向收缩或涨开;而且,第一受力段11与第二受力段12在形变前均不会同时受到孔内壁和轴外壁的施力,如图6所示,第一受力段的外壁以及内壁距离轴线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受力段的外壁以及内壁距离轴线的距离,这样间隙消除件、孔、轴三者开始配合时,第一受力段只与孔壁接触受力(即只受孔向内的压力A),第二受力段只与轴接触受力即只受轴向外的压力B),这样可以保证间隙消除件在孔轴配合中可以受力变形,并且能使形变量更大,使得间隙消除件填充孔轴间间隙的能力更强,从而使孔轴的紧配后更牢固。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体分为两段,第一受力段11和第二受力段12的个数均为1个,其中第一受力段11为一圆锥环,第二受力段12为一圆柱环,且在远离圆柱环的方向上,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即整个间隙消除件呈一端小一端大的喇叭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受力段11与第二受力段12二者中至少有一个的个数大于1,且至少有一个第二受力段12位于两个第一受力段11之间或者至少有一个第一受力段11位于两个第二受力段12之间,这样可以使隙消除件受力更平衡,安装更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体1分为三段,其中,第一受力段11的个数为1,第二受力段12的个数为2,应当理解的,这三段依次相接,且第一受力段11位于两个第二受力段12中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力段11为圆柱环,两个第二受力段12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其中,在远离圆柱环的方向上,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即,整个间隙消除件呈两端小中间大的鼓状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体1也分为三段,其中,第一受力段11的个数为2,第二受力段12的个数为1。进一步的,第一受力11段为圆柱环,两个第二受力段12均为相同规格的圆锥环;其中,在远离圆柱环的方向上,圆锥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即,整个间隙消除件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的鼓状以及哑铃状设计是间隙消除件的两种常用设计方式以便用户选择,方便安装。比如在孔径小于第一受力段的某处横截面外径时(尤其是在轴径也均小于第二受力段的横截面内径时),优选使用鼓状间隙消除件,使用时先将鼓形间隙消除件套设在轴上,然后再装入孔中;当轴径小于第二受力段的某处横截面内径时(尤其是在孔径处处大于第一受力段的横截面外径时),优选使用哑铃状间隙消除件,使用时先将哑铃状间隙消除件装入孔中,再将轴插入间隙消除件的孔内。

另外,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在圆锥环与圆柱环连接处,圆锥环的端面的内径、外径分别与圆柱环的内径、外径相等。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间隙消除件均采用两段或三段式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孔、轴的紧配合,而且使整个间隙消除件的结构简单,节省材料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